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论,乃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它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共处共融。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注重"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做了继承和发展,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范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吸收、借鉴并且批判国外生态思潮与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哲学本体论上进一步提出了"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提出通过各民族国家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为解决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全球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的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是生态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即自然(不排除神格化之天在内)与人的关系问题,这在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道两家学说中有明显表现,儒家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遂通为理论骨架,主张天人和谐、平衡;道家以道法自然———人道契合———人道为一为思维路径,追求人性与自然本性的一致。此外,中国哲学是生态哲学还有其内在的因素,即:中国大多数哲学家都是文人的思维;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耕环境;中华民族原始的宗教心理和强烈的报恩情结等。中国哲学是生态哲学,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人合一”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思想原则。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资源 ,其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就是主张人可以“裁成”、“辅相”、“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协调说。在这种天人观指导下 ,我们的先哲提出了许多善待自然、保护生物资源的朴素生态智慧 ,对于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着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不无启发意义。但中国古代并未能在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发展生产力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实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科学汲取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自然观;克服传统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完善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社会体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观;对传统农业方式进行科学理性的改造,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对构建现代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和世界未来.纵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从带领人民求解放,改善生存环境到"求美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与世界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反映了党不断增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的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态思想的结合、传承与创新,其实践探索展现出特有的实践逻辑,即人民性是其实践基点与目标,公平性是其实践基础,时代性是其实践特征,共生性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何光顺 《江淮论坛》2007,(4):147-151
“究天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三玄”天人观是华夏先民圆通天人的宏构伟制.通过对“三玄”天人观的全新解读,可以突破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成说,认识上古文化的“褶子”生态与源发本质,揭示其重时、几、势、感、缘、化的本真势域与生命感性特征,辨析文明同质化的弊端,寻求文化差异共生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把中国古代熠熠生辉的生态文明思想同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的生态理论思想做对比,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与马克思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的"人为天地立心"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儒家的"周而复始"与马克思的"循环经济"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存在着差异,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比照,从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生态思想中汲取适用于我国的理论思想,不断地丰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适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具有丰富的蕴涵,"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和仁爱万物的伦理准则,和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非常契合,特别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实现自然道德和人伦道德的逻辑统一、重精神体验和具体经验的思维方式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向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儒家“天人一体”思想、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以及经过本土化之后的释家“众善奉行”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理念,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时所得出的独到见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启示价值和践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具有丰富的蕴涵,“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和仁爱万物的伦理准则,和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非常契合,特别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实现自然道德和人伦道德的逻辑统一、重精神体验和具体经验的思维方式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繁仁 《文史哲》2006,(4):5-11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天人合德”、“厚德载物”与“大乐同和”等极有价值的生态智慧内涵,成为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新世纪、新阶段,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基于中国发展的要求,中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十八大上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被中共十八大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观“天人合一”及朴素的自然伦理“仁民爱物”论等传统生态文化的扬弃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的传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中共指导思想之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核心所在。它以直觉和朴素的方式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 ,智慧动物与养育环境的融合 ,为解决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当今 ,认真剖析其合理思想 ,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21,(1)
万物有灵、天人合一和诗意栖居是迟子建生态小说创作的三元构架。其中,万物有灵为其"生态之基",发端于自然的启蒙和原始宗教文化的熏陶;天人合一为其"生态之像",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相亲相爱;诗意栖居为其"生态之境",借助历史回忆视角把昔日美好家园当作生态理想的寄居之地。  相似文献   

16.
金富平 《河北学刊》2014,(3):175-178
"天人合一"是否具有生态意义这个问题之所以在学术界争论不休,其关键即在于"天人合一"的概念始终不能被衡定。所以,只要"天人合一"的确切内涵能够被厘定,这场争论所陷入的困境就将迎刃而解。回到具体的思想史语境,"天人合一"的确切内涵只能被界定为"天人一体",即仁者对天地万物休戚与共、息息相通的情感体认。而似是而非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表述诸如"天人相类"、"天人和谐"在"天人合一"的确切内涵的衡定下,将各归其所,再也无法混淆乱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本体论上所强调的天人一体 ,及其在功夫的展开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合一等理论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与当代生态学的一些环境价值理念有一致性。但是 ,立足于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必须做现代性的转化 ,即只有建立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 ,才能引导人与自然展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把生态文明看作是工业文明的替代品,仅仅基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理解生态文明.进而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是指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依靠经济技术手段才能奏效,这构成了传统生态文明观的四个基本观点。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的理论反思可以看到,这种传统生态文明观有待商榷。作为工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体现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保障每个人公平享有生态权益的统一,体现了遵循按自然规律办事和体现人类发展生态价值的统一,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依靠经济技术手段,更需要我们树立生态意识。这种新生态文明观所实现的反思超越为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逻辑指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理论的科学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理性反思,是对当代中国自然问题现状的积极应对,是中国共产党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当代绿党政治理论中科学成分的辩证扬弃,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倡导全国人民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给我们无比美好的憧憬,更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郑重宣言.本文主要从经济建设的视角来论述在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提出更新发展模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实施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发展绿色科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建立健全制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