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许加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
1956年之前,波兰作为美国所谓的苏联"卫星国",美国对其政策与其他"卫星国"政策没有多大区别.1956年波兰骚乱始,美国开始关注波兰,把探索对波兰新政策作为整个对东欧政策的重点.1958年初艾森豪威尔政府制定了全面的对波政策,NSC5808/1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波兰新政策--"演变"政策的完成.波兰是美国对东欧苏联"卫星国""演变"政策的首次试验,随后美国将该政策扩大为对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2.
自从1948年南斯拉夫被排除出苏联阵营后,美国就开始将南斯拉夫与其他东欧国家区别对待,并探索新的对南斯拉夫政策。经过近十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之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8年制定了全面的对南斯拉夫政策,NSC5805/1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从行动到理论的全面完成,也标志着美国将南斯拉夫政策正式纳入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政策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影响最大的区外大国。在地缘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在冷战后对南海问题推行了积极干预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南海政策将表现为如下内容:确保和加强军事存在,努力争取对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构建多边安全机制;以南海问题影响并牵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干预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美国对朝鲜半岛安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亚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3,(5):64-68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经历了几次乍寒乍暖、大起大落,至今仍未脱离冷战格局。从影响半岛安全形势的诸多因素来看,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政策是主导半岛安全形势的关键性因素。冷战后,受若干因素影响美对半岛的安全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目的都是为了把握对半岛事务的主导权。目前布什政府对朝鲜采取的是“鹰派接触”政策,同时加强美韩日三方的协调,为完成亚太战略部署,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以维持半岛现状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后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在对政治伊斯兰的认识方面,分成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阵营。自由主义者认为,伊斯兰教与民主是兼容的,伊斯兰教并不内在地反对西方,政治伊斯兰也不是西方的威胁,西方政府应该与伊斯兰主义者妥协;保守主义者则认为,伊斯兰教与民主制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当代政治伊斯兰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建议美国政府对政治伊斯兰采取强硬的对抗政策。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军备控制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种分析引起了美国军备控制政策明显的转变。本文通过有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和《反导条约》的三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美国党派政治对美国军备控制政策的影响,以了解美国未来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特点以及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期美国在台湾的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山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2,(6):47-50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面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基本的、长期的利益。同时,美国在台湾的重要利益还包括地缘政治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8.
冷战以来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梅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5,(1):81-84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是美苏冷战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冷战的结束并未结束其地缘政治命运。当前围绕朝鲜核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东北亚安全的日益关注。美朝关系是决定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冷战以来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以更清楚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的拉丁美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从一开始便以依附的姿态与政治纠缠在一起。1940年代后半期,在国家安全体制的催生下,地区研究迅速崛起。然而,由于华盛顿深信后院安全无虞,此时的拉美研究遭受前所未有的冷遇。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古巴革命的胜利及拉美局势的动荡不安给拉美研究带来了大量资助,由联邦政府、私人基金会和学者构成的拉美研究网络得以加固,拉美研究对政治的依赖达至顶点。随后,联邦政府与学界暗中勾结的丑闻、反政府运动的出现以及全球问题的凸显改变了拉美研究的形态,强调独立研究和批评美国拉美政策者甚众,但冷战时期美国的拉美研究始终未能实现与政治的疏离。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期美国利益集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个利益集团政治的国度,种类繁多、影响深巨的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的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的独霸地位,美国的国内政治日益呈现为国际政治的趋势,利益集团也更深入地卷入到美国的外交决策中,尤以对华政策为最烈,从而使得中美关系更加曲折不断,摇摆不定。本文试从冷战后美国利益集团的特点分析着手,阐述了利益集团对中美关系影响的表现、途径及根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德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
冷战后美国政治频繁的戏剧性变化表明美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和波动期。美国外交的摇摆与国内政治的波动有直接关系。这种波动不仅是政策性的,也是方向性的。美国政治的剧烈变化把党派冲突与文化检讨纠缠到一起,演变成美国人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匡正,美国外交政策也被置于这种冲突和匡正的争执之中。美国人自己内部的争执很难在短时间里取得共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各派都以自己的好恶去“指点江山”,干涉世界。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也就更加以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为出发点,而较少地面对国际政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变迁,美国的对外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它所依赖的政治文化基础是相对稳定的。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尽管这四者各自具体的起源、功能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对美国外交思想史上的汉密尔顿主义、杰斐逊主义、杰克逊主义和威尔逊主义等四大思想流派都产生了基础性影响作用,而相对来说,威尔逊主义从美国政治文化中汲取了更多的养分,因此它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继续以东西方对抗的思维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先后数次调整对印度的政策.尽管不同阶段的政策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基本出发点却一直保持未变--就是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共共同阵线,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把印度塑造成亚洲的"民主橱窗",最大限度地利用印度遏制"共产党集团". 相似文献
17.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确立了在南亚依靠巴基斯坦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既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又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该政策在实践中利弊兼存:一方面为美国在南亚争取到一个可靠的盟友、一个遏制共产党国家的重要支点,另一方面却疏远了美国与南亚其它国家的关系,给美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确立了在南亚依靠巴基斯坦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既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又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该政策在实践中利弊兼存:一方面为美国在南亚争取到一个可靠的盟友、一个遏制共产党国家的重要支点,另一方面却疏远了美国与南亚其它国家的关系,给美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世界的文化强势与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密切相关。美国利用国际体系与国际规范,运用本国联邦与州的法律体系,政府财政货币资助手段,以及鼓励民间投资等措施,形成了有利于美国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了美国文化在世界各地获得巨大影响,提高了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