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 《兰州学刊》2008,(11):74-76
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经历了三个显著的阶段。早期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后,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形成并得以发展,其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并认为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天生的国际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得阶段发展理论受到强烈挑战,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观点盛行。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中小企业培养国际竞争力、实现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国际化路径的选择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国际化经营的路径选择上,我国中小企业应考虑影响选择的内外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服务业领域,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并寻求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趋强大。浙江省是经济大省,浙江中小企业如何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向,已成为需要思考和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SWOT分析,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旨在探讨出适合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地方化两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永康小五金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永康小五金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研究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集群成长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评述,认为现有中小企业国际理论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理论中的"中小企业"与当今实践中的中小企业不完全相符.文章接着分析当今实践中的中小企业及其国际化的共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应坚持的原则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模式等理论问题作出再探讨.  相似文献   

6.
都市圈是城市经济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产业集聚、市场扩展和开放型经济成长都要求构建新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内在动力.对长三角而言,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政府作用是推动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市场化推动了市场规模扩大和分工深化,工业化促进了人口、企业和产业向城市的集聚,国际化使得长三角逐步纳入全球生产体系,政府的制度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天生国际化企业在最近十年逐渐被各国学者注意并开始研究,目前我国对此类企业的文献还没有.文章从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的视角对国外主要学者关于传统国际企业和天生国际企业理论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天生国际化企业与传统国际化企业理论的对比研究,从概念界定、理论模型等方面分析了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内在特点及发展路径,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加速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并为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薛求知  李明  崔瑜 《兰州学刊》2009,(10):79-82
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化的一支生力军,对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已成为企业国际化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不同于大型跨国企业,中小企业较多地受制于自身资源和规模的限制,因此企业网络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尤其发挥着重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网络视角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本研究就“基于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商业网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大调整及国际分工的深化,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重视和研究这一趋势及采取相应对策,对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广东的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因势利导,大力组建企业集团和推动企业国际化,以谋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经济国际化与跨国公司发展的势头仍在持续第二次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扩大和加深.这导致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达到一个新阶段,从而掀起了经济国际化大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自世界银行发起“东亚奇迹”的讨论以来,东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雁行假说”到产业内贸易,再到产品内分工,直至东亚生产网络,都试图对东亚贸易高速增长模式做出解释.基于要素禀赋分工的全球价值链刻画了后发工业国融入全球贸易格局的路径.然而,当前的东亚生产网络并非垂直分工的线性结构,而是复合了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的网络结构.当生产工序分解后形成了碎片化生产,生产片段的再组织将打破原有的线性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多节点的、非线性的网络形态.跨国公司领导的企业间的契约合作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制度特征,也是东亚生产网络迅速成长的微观动力.推进和引导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应当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名牌打造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品牌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而由于中小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保护 ,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了使我们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并在国际化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 ,国内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打造名牌产品 ,可采取以下措施 :不求最高点 ,只求制高点 ,形成知识产权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使消费者满意 ;人品、产品、厂品结合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制订品牌培育与管理的长远规划 ,并认真保护已经树立起来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集群化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丽  梁磊 《兰州学刊》2003,(1):70-71
近几年来 ,中小企业集群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集群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接着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成因及集群效应 ,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进一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并未真正走向国际化。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应从强化内部电子商务环境基础入手,选择企业安全网络模型,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内与企业间协同电子商务,打破“信息孤岛”,发挥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联盟优势,依靠政府扶持和完善安全的信息化网络,为中小企业切实走向国际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贡献与成长的失调现象,引起人们对中小企业成长能力问题的关注.本文运用产业演化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从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中小企业成长特征转变、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行业发展特征转变及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协调适应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期解答中小企业成长能力问题,并为行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活跃细胞,在实现江西工业化的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可以被看做一个生命体,也有自己的年龄。对江西中小型企业的成长周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企业成长的规律,提出以长期生存发展为目标的支持策略,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快速发展,对加快江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战略步伐,促进江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鲍升华  李巍 《江汉论坛》2007,(10):34-35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现状、主要动因、可行性,深入研究了湖北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障碍,为湖北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面临结构失衡、效益低下、聚集规模偏小、“小而全”的现象严重、融资维艰、信息不足、不熟悉国际化经营法则、走出去的难度较大等许多难题。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本文认为 ,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 ,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 ;加快中小企业立法步伐 ,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护 ;围绕加入WTO ,实施与国际企业接轨工程 ,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与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按国际标准组织产品的生产运输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围绕网络经济 ,启动企业上网工程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企业自身必须实行机制转换 ,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 ,私营企业既要拓宽发展空间 ,也要制度创新 ;建立强有力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切实转换政府的职能 ,建立与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和活跃的经济主体,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表明,完善的制度因素是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国际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经之路,但制度问题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因此,从宏观环境、产权关系、政府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就成为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国际化顺利发展和升级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全球价值链分工突破了传统分工中的国家边界,进一步凸显出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培育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参入全球竞争,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然选择。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是我国打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格局,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重要途径。我国要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发展自主型价值网络,由被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向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并逐步占据价值链关键环节转变,在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同时,提高对全球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后发区域中小企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就是在"全球价值链"的笼罩下求生存和发展.以后发优势理论发展研究为起点,提出应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后发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研究,进而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构建后发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路径,以应对领导型全球价值链,使后发优势的潜在可能成为现实,并提出后发区域中小企业的个体努力、构建基于学习能力的企业技术联盟、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体系,重点扶植中小企业集群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