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碳金融是低碳经济中的一个关键,发展低碳经济必然离不开对碳金融的研究,但在我国关于金融如何支持碳经济却是薄弱环节。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及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及碳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2月19日,万众嘱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未能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文件的情况下闭幕.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之后,在温室气体减排面临更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应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履行中国减排国际承诺的要求,也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影响和碳减排的背景下,中国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增长,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尽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依靠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气候变暖的压力、能源枯竭的压力、国际社会压力、战略选择四个方面的挑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必须选择低碳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会计与审计是在人们生产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应客观需要产生、发展起来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催生碳会计与碳审计的出现。从碳会计与碳审计具有的及时反应跟进性和高度一致性来看,两者呈现出显著的相互协同性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与发生,主要在于两者传承了会计审计本有的紧密联系的渊源、存在于受托责任的共同基础、围绕着生态文明化的共同发展动因、发展着适应性互动的共同和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碳交易及碳交易市场是在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概念.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均做了相应的规定.在碳交易及碳交易市场日益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例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碳交易所,还有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了碳交易活动.不仅如此,一些金融机构还是市场价格的发现者.从全球碳交易现状出发,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碳交易排放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具体案例论述中国金融机构在碳交易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创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碳价格发现功能有待加强、碳市场制度体系亟待完善、碳市场金融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减排效应。对此,提出碳市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碳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灵活的碳定价机制、健全碳市场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以及推动碳金融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的积极行动举措,也是中国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已经形成,碳交易的实践也为建立碳交易市场创造了重要条件。就中国碳交易立法、碳交易市场的定位、市场主体结构、碳交易所的功能、中国碳产品的设计等提出相关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碳金融作为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金融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是全球碳市场最大的碳资源国家,但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单一.文章在分析国外发展碳金融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银行业对碳金融参与程度逐渐提高的现状,提出商业银行应培养专业优质人才、提高碳金融产品创新力、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和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等发展碳金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截至2021年,全球投入运行的碳市场共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16%。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初步建立了全球性碳市场的基本制度框架。2021年7月16日,首批纳入发电行业的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线上交易,截至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达76.84亿元,运行较为稳健,价格基本平稳,临近履约期交易活跃度急速攀升。2020年中国试点碳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活跃度有所降低,价格整体稳定。2021年试点碳市场的交易量整体有所增加,价格稳中有升,各试点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其中北京碳市场的成交均价最高、价格波动性最大,广东碳市场的总交易量最多、市场最为活跃。全国碳市场2022年后有望逐步纳入建材和钢铁行业并引入机构投资者,缩减碳配额总量,增加交易产品种类,强化和其他减污降碳政策措施的协同性,发挥规模优势并探索国际化道路,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家,从欧洲、北美等地逐步拓展至拉美、东亚等地,更多的区域选择将碳市场减排目标与宏观减排目标绑定,并通过不断优化制度提高市场有效性,碳市场影响力逐步提高。2023年中国全国碳市场核算、核查、配额分配、数据管理、自愿减排等制度方法取得重要突破,全年配额成交2.12亿吨,是2022年的4.2倍,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上涨23.24%,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59.04%。经过两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全国碳市场已形成要素完整的全流程制度框架,责任主体分工明确,支撑平台安全运转,碳排放数据质量大幅提高,碳价格发现机制初步形成,碳减排激励约束效果初显,推动碳市场成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梯次纳入水泥、民航、电解铝、钢铁等行业;优化配额分配方法,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机制;调整履约机制,明确结余配额结转规定;出台多项中...  相似文献   

11.
澳门作为中国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澳门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策源地之一;是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转变最早的交汇点;是中西科技、文化和艺术交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进入 90年代以来 ,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软件制造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际软件市场空前巨大 ,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对于在软件行业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来说 ,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的软件企业要走向成功 ,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一是拥有能够在国际市场拿到订单的市场营销队伍 ;二是拥有能够与国际客户进行沟通的项目经理队伍 ,并在公司的发展中 ,寻求未来在海外上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深圳、湖北、广东、北京、上海五个碳市场的交易数据,综合考虑各碳市场的纵向压力情况和横向相关性,构建日度中国碳市场压力指数(CCMSI),以反映中国碳市场总体风险表现,且将CCMSI与中国制造业PMI相结合,利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对CCMSI的门限值和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15年4月—2019年7月,中国碳市场高压力时期主要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的履约期前后以及2016年制造业运行相对不景气的时期。而进入2017年后则均处于低压力时期,说明中国碳市场的运行逐渐趋于稳定。进一步分析各区域碳市场压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后发现,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碳市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和一定的联动性,一方面表明,这三个碳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应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三个市场之间可能存在建立统一碳市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中,必须努力争做一极,必须始终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把自己定位于既是一个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小国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奉行永远不称霸的对外政策。但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必须强大起来。因为,只有中国强大起来后,才能有效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现象。然而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有人也试图联系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来对当今的全球化作出解释 ,但却往往不注意《共产党宣言》中的价值取向 ,而笔者认为这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市场思想 ,可以使我们看到 ,全球化虽然一度挽救了资本主义 ,但蕴涵着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新矛盾 ,资本的本性导致了全球化的两面性 ,资本主义的灭亡仍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蓝碳市场建设的理论同构与法律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吸收汇,我国对蓝色碳汇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光明前景。一方面,蓝色碳汇的科学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引入,以及气候责任理念的发展,为蓝碳市场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域外国家对蓝碳标准和市场规则的初步探索,也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借鉴。我国完全可以将蓝碳市场纳入到国家统一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中,在法律路径上,有针对性采取融合型、专项型和地方推进的多维立法模式,构建蓝碳市场立法与国际环境条约以及我国其他相关法律的协调机制,并着重完善蓝碳市场建设中碳汇核算与核证、环境影响评价、市场交易和监管等关键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政府激励企业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从企业视角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减排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机制检验层面,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碳信息披露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政府的参与加强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非国有企业的碳减排效果强于国有企业,相比于非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促进高耗能行业碳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政策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16至19世纪,中国东南海陆区域贸易带由与对外贸易相关的各类工商业地区、交通要道和各级市场相联而成,因其地理条件而构成内层、中层和外层。三层贸易带相互作用,外层因其丰厚利润而成为发生中外贸易互动作用的一个动力源;中层则是中介,是互动作用行为操作的主要层次,外层的巨利拉力由它传向内层,内层的扩力由它引向外层;内层是中、外层贸易的腹地,是商品和利润获得之源,是互动作用产生的另一源泉。三层贸易带的构成,终使中外互利互动贸易得以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对称信息市场中营销人员的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非对称信息市场形成的原因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买卖双方的博弈行为,得出市场营销人员的角色定位应该为“忠诚的信息传递者”,并指出了营销人员自身的角色优势和应有的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20.
大型零售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可以认定大型零售商已经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并且滥用其优势地位,导致供应商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生存状况十分严峻。因此,应当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谈判机制,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帮助中小供应商维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