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揭示现代汉语处所宾语把字句([SUBJ [OBJBaNpV OBLpp]])的语义现象过程中,从动词与构式论元的熔合出发,根据动词参与者角色的数量,对动词这一直接致使论元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基于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的熔合,对进入处所宾语把字句构式的动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历来是汉语研究的重点,也是汉语研究的难点。所谓重点,就是“把”字句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特别高。笔者统计了四千多个动补宾句式,其中“把”字句就有五百多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所谓难点,就是关于“把”字句的内部结构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对“把”字结构的认识是表示主语对宾语的处置和影响。这样的理论认识并不能说明“把”字句的全部。一方面“把”后的成分并不一定都是动词的宾语提前,例:“犹大则惊慌地把手按住钱袋。”“这件事真把我急死了。”“我们把房间摆满了书。”这几个句子里“把”后的“手、我、房间…  相似文献   

3.
高亚亨 《中州学刊》2012,(3):204-206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句式之中出现两个宾语的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十分明确:第一是它具有隐喻性,表示“人们把物理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空间层面的结果”;第二是说话人的主观性,说话人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论元”和“配价成分”是句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经常被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元包括可用论元和必用论元,而配价成分则是句子不可或缺的成分。只有名词性成分能充当论元,而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子句都可以做配价成分。论元是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而配价则可能是主语、宾语、补语或状语。论元是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的参与者,配价成分在句子中充当的语义角色则包括施事、受事、经历者、受益者、工具、主题、目标和源头等。  相似文献   

5.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3,34(3):93-100
所谓“毋”字句是指出现否定副词“毋”的单句或分句.本文研究了出土战国文献中“毋”字句的谓语、宾语、宾语中的定语,还研究了这种句子中的状语、补语以及主语和主题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6.
“有”字句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引言“有”字句是指动词“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例如:他有两个妹妹。典型的“有”字句句式大体可分为三段:前段,即“有”前的主语部分;中段,即谓语中心词“有”,包括“有”加上它的状语或动词加上“有”等;后段,即“有”后作宾语的部分。本文以A代表前段...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中的“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详细考察《醒世姻缘传》的“把”字句的基础上,发现了该书“把”字句的两大特点:句法结构的复杂性和语义关系的多样性(以现代汉语为参照)。并由此推论:《醒世姻缘传》成书的明末清初,是“把”字句使用最为宽泛的时期。从那时到现在,“把”字句经历的是一个限制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其他介词分担了“把”的部分职能,使“把”字句在现代汉语里从结构到语义都呈现出一种比较简单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把”字句的生成与“把”字句各构成要素的语义类型及各构成要素之间语义的相互制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把”字句的各构成要素的语义进行科学地分析,有助于把难点相对分散,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科学性,为教学、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嵌入"到L"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到L”在把字句中的位置不同,使这种把字句表现为三种句式。能进入“到L”把字句的动词多为完成持续性动词,并与“到L”相互制约,使“到L”在句中显示着因不同的语义指向性而形成的不同的语义特征。“到L”把字句三种格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在表达效果和话语衔接上都显示出特有的语用价值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句型。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中,未见过“把”字句,“把”字句是唐代才产生的,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起来,特别在明、清的作品中,用的很多,用法也很活。“把”字句的用法,从明、清至今,总的发展趋势是更加“严格”了,这主要表现在对动词的要求上。  相似文献   

11.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在谈到宾语时指出: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通常用在动词的后边。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用在动词的前边,作动词的前置宾语。我们觉得,“暂拟系统”提出的“前置宾语”的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系统所认可的三种前置宾语,先谈第一种,后谈二、三种。“暂拟系统”规定的第一种前置宾语是:“宾语靠介词‘把’‘连’‘对’等的帮助,用在动词前边”。例如:(1)、我们把侵略者打败了。(2)、党中央对知识分子非常关心。  相似文献   

12.
“是”字句和“把”字句足汉语中的特殊句型。汉译英时需细致分类,运用得体的词汇才有可能贴切地翻译出原文传达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进行”、“给以”一类动词所带的宾语的性质。 1.宾语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调性宾语两类。根据所带的宾语的性质,可以把述宾动词分为两类:一、要求带名词性宾语,不能带谓词性宾语的;二、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包括要求带谓词性宾语的和既能带谓词性宾语又能带名词性宾语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说到“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时,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处置句不同于Inuit语的逆动句式,处置句中"把"的宾语是基础生成的,并非由后续实意动词移位的结果,不存在宾语降级现象,故不可以被定义为逆动句.处置句同逆动句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二者的主宾语同被动呈逆向分布.处置句可被分为处置意处置句和影响意处置句,前者可进一步分为打击意及安置意句式.处置句内部有题元角色的重要性差...  相似文献   

15.
<正> 古汉语里有一类表示“把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活用词。它们的用法应当如何理解?当前,论者一般将属于前一种意思的视为使动用法,将属于后一种意思的视为意动用法。这种看法,笔者认为值得讨论。(一)表示“把宾语怎么样”的活用词,不是使动用法,而是处动用法对使动用法,论者的具体解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对其特点却有共同的认识,都认为用如使动的词不表示主语施行的动作或变化,而表示使宾语施行这种动作或发生这种变化。简言之,就是表示“使宾语怎么样行动或变化”的意思。这种认识符合‘使动’的特点,这里无须赘述。但是表示“把宾语怎么样”的活用词的特点是否也是如此,就得进行研究。因为如果如此,它是使动用法;否则,就不是。笔者认为不是如此。例如: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归璧于赵。(史记·廉蔺列传)  相似文献   

16.
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现象在先秦晚期始出现,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稳步和持续的发展过程,至唐五代,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现象发展到稳定的阶段,从宋代开始,"坐"带处所宾语的能力呈下降的趋势。现代汉语中,"坐"直接带处所宾语这一用法的使用范围变得十分有限。在这样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中,介词对处所论元的引导为"坐"带处所宾语提供了合适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语用平面探讨了“在”字句在语境中突现出来的语用价值和特点,并指出动作“在”字句和状态“在”字句在语用特点上的不同,以及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信息结构模式。动作“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状态“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新信息——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领主属宾"被"字句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领主属宾"被"字句在主语和宾语、谓语、语义上的特点,并重点探讨其使用的动因。本文认为,领主属宾"被"字句的使用是为了满足焦点分布、语篇连贯、主观性表达的需求。此外,韵律协调的要求也是使用该句式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语法学界一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十分丰富的,宾语可以表示动作的受事、施事、结果、对象、处所、时间、工具等等。本文认为,动宾语义关系分类迄今还存在不少缺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在作这种语义分类时,应该首先把宾语分为规定宾语与非规定宾语。规定宾语的语义角色是由动词词汇意义赋予的,对动词与规定宾语的语义关系可以不作分类。对动词与非规定其语的语义关系才需要分类。  相似文献   

20.
消极修辞,虽然早在南宋陈騤的《文则》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普遍的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被”字句和“把”字句发展的探讨,说明古人对消极修辞的高度重视,以期引起有关同志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