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唱词看《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史诗是藏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随着藏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史诗自产生之初就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史诗的民族性特征也是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的文化糅合体。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史诗的核心———唱词部分。从史诗唱词部分的内容、语词、文体等三个方面探讨《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论证史诗的民族属性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格萨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中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伟大史诗,它以浩繁的卷帙和特殊的传承形式,得到了“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最长的史诗”、“东方《伊利亚特》”的最高褒奖。这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千百年来,藏、蒙古、土等民族的民间艺人世世代代艰苦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国内众多学者孜孜不倦不断探索所结出的硕果,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继承、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2 0 0 1年10月1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格》)是一部在藏民族中产生,在藏蒙民族中广为流传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现在流行在世界各地的分部本约有六十多部,百余万诗行,一千多万字。它是以口头说唱和手抄本并行的方式流传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等地广大藏蒙民族间极其珍贵的一部具有人民性和艺术性的英雄史诗。它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说唱体史诗的形式,塑造了以格萨尔为首的许多藏族英雄的群象。  相似文献   

4.
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可以同世界任何著名史诗相媲美,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由著名艺人扎巴老人口述、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文本格萨尔王传《天岭九藏》之部(亦译作《仙界占卜九藏》,以下简称《天岭》),更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英雄史话。这部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它以优美动听的语言、复杂曲折的情节、深刻逼真的人物、别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史诗《格萨尔》提供的资料 ,就藏族的动物观进行了剖析。认为动物与人类的起源、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藏民族不仅对动物倾注了真诚的感情 ,而且还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 ,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多样性的高原生物世界  相似文献   

6.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史诗》)是藏族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光辉灿烂的文学巨著。这部英雄史诗,广泛流传于我国青海、西藏、甘肃、云南等广大藏族地区。在蒙古以及青海撒拉族人民当中也有流传。它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反映面广阔,同世界上任何民族史诗相比,毫无逊色之处。  相似文献   

7.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活形态的口头传统 ,一种人类口头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 ,在经济大潮中被日益物质化 ,随着藏区“格萨尔热”的不断升温 ,英雄格萨尔王和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 ,正在为其家乡的旅游经济效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不但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而且在民间文学方面也有丰富的宝藏。长达一千万言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被称为“诗的民族”的傣族现在初步统计就有长诗五百部以上……各族人民浩如烟海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有如多姿的春花、无数的繁星,不论数量和质量都可以毫无逊色地与世界上各族人民的优秀文学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少数民族宏伟的英雄史诗画卷中,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英雄江格尔是藏蒙两族人民在长期民族发展过程中塑造出的两个不朽的英雄典型。这两个艺术典型,既具有英雄时代的共同特征,都为氏族部落的统一繁荣而战,为铲除邪恶、保卫领土而战,刚正勇武、本领超人,同时他们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0.
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已被各国研究家公认为世界伟大的史诗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确认它是世界性的民族史诗,是芬兰民族文化的基石。它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个性的差异。从多角度入手,对藏族《格萨尔王传》和芬兰《卡勒瓦拉》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和分析这些异同,必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格萨尔王传》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名闻国内外的《格萨尔主传》(简称《格萨尔》,下同),卷幅浩瀚,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无论从它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讲,都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它以主人公格萨尔的战斗一生为中心,向人们展现出广阔雄浑的民族历史画卷,因而它也是一部研究藏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历史、语言和文学等各方面的宝贵文献。正因如此,国内外介绍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历史已长达二百多年,在我国,虽对这部史诗注意较晚,但近年来也兴起了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解读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对于文学翻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准确翻译与有效传播。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深奥的宗教思想,英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解读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格萨尔》的英文翻译长期以来难有大的发展。在《格萨尔》史诗的英译实践中,要准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而正确解读史诗中的宗教文化意象是《格萨尔》史诗英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格萨尔王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的民间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明珠,亨有很高的声誉。下面,我就这部史诗产生的历史背景,书中所说岭国的地址,主人翁格萨尔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及今后《格萨尔》研究的方向问  相似文献   

14.
普米族、白族、纳西族、怒族和独龙族等南方诸民族中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格萨尔》异文,它们与青藏高原的格萨尔史诗遥相呼应、一脉相承。然而与藏族格萨尔史诗相比,它们在文本形态上呈现出对史诗宏大叙事的简单勾勒,处于史诗的萌芽状态。这些文本在角色组成、形象塑造、主题情节等方面都具有类型化、简单化、程式化的特征,保留了史诗的故事范型和核心主题。《格萨尔》在南方诸民族中的流布,是藏族文化传播和文化交融互鉴的结果,也突显出南方诸民族共同的呼唤英雄、崇拜英雄、寻找英雄、塑造英雄的文化情结,彰显了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理念和精神旨归。  相似文献   

15.
藏文古籍中所述格萨尔是吐蕃(藏族)之外,主要是指北方某个民族的首领。这与汉、西文典籍的记载一致。证明格萨尔是历史上北方某个勇猛善战的首领称号。而作为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史诗中的英雄,非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所能概括。史诗多种版、抄本的存在以及“格萨(斯)尔”一名的来源,说明史诗是在多元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蒙古族(格斯尔)的成熟期、定型期绝不在藏族《格萨尔》之后,藏蒙《格萨(斯)尔》确系“同源分流”。  相似文献   

16.
史诗《格萨尔》说唱音乐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萨尔》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 以浩瀚无际的篇章,生动的战争描写和人物 的刻画,反映了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它 是藏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代表 作,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古代 藏民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长期以来,《格萨尔》主要以两种形式在 民间流传。一种是通过记录整理成文学,以 手抄本和木刻本的形式;另一种是经过民间 艺人的说唱形式在民间流传。而后一种是主 要的流传形式,它直接通过民间艺人以说唱 表演来继承和传播,成为《格萨尔》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格萨尔》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 力和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说唱  相似文献   

17.
第五章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也称作《格萨尔吉钟》即《格萨尔的故事》。它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并在藏族人民群众中流传广泛、规模宏大的一部长篇巨著。这部史诗,是以“钟侃”(故事人,即说唱格萨尔王传的民间艺人)的说唱为流传的主要形式。另外,还有不少藏文和蒙古文的手抄本和一些木刻本流传各处。藏文本流传在广大的藏族居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纳西族、裕固族等地区和尼泊尔、不丹、拉达克几个国外地区;蒙古文本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蒙古族居住地区。在国外也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等地区。《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少有的长篇英  相似文献   

18.
浅析《格萨尔王传》中的婚俗事象索南卓玛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不仅是一部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伟大史诗,而且也是一部难得的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其民俗描述之丰实,就足以令人倾注全力潜心探讨、研究。比如,史诗中关于对婚姻的描写,不管铺排得比...  相似文献   

19.
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共有分部本100多部,它是活着的史诗,还在收集整理之中。在《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中涉及到其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民俗、婚姻等的论著问世不少。但在《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将《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请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记载的"西藏神话"《蛮三旺》被学者们认为是藏地流传的关羽传说。对《蛮三旺》的叙事结构、情节母题和《格萨尔》史诗进行比较研究,会得出《蛮三旺》不是关公的传说,而是格萨尔降魔救妻的史诗故事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