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古代是一个人治的国家,因而特别重视人才的鉴别与选用,在古代就逐渐形成了"知人善任"的传统,且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格鉴定思想。研究和挖掘中国古代人格鉴定思想,对于弘扬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促进当今人格鉴定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代女真族科举考试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女真科举考试是专为女真族人设置的一种入仕考试。它始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在世宗、章宗两代趋于极盛。这种考试具有完整的应试、选拔、录用制度,为金遴选了大量治国人才,对元、清两代的蒙、满少数民族科举考试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民族教育、科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进行描述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科举在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在不同朝代体现出的文化特征。选拔官员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必要手段,选拔官员的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不同的人才选拔方式在不同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科举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起源于隋朝,经历13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为不同朝代选拔除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统治所需的人才。科举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不同统治者利用科举选拔官员的不同需求,科举制度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举科目从繁到简,科举规则从宽到严,科举内容由多样到统一,体现了科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优化,也逐渐地使科举演化成了封建社会荼毒读书人的一种腐朽社会制度。从客观的历史角度,科举的出现确实为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选拔出诸多的优秀人才,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统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现代社会人才选拔积累了历史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以来,以考试形式录用公务员成为各阶层社会力量充实政府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方式。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公务员法》,以法律手段确立了公务员必须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录用,这标志着中国公务员管理进入法治化和科学化阶段。但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有效选拔录用高质量的人才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方面。古代科举选才制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中同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实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在人才选拔方面的利弊与当代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其合理、科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行考察梳理,探究其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向和总体特征(包括若干重要特征和最根本特征),认为从"任人唯亲"理念向"选贤与能"理念的重心转换是古代选举制度发展的最根本的特征,并指出古代选举制度对于今天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几个问题高卫星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考察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历史发展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其总体特征,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同时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从纵向看,有原始部落“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汉朝的察举征辟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近代社会有文官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从横向看,有选官制、学校考试制与特殊人才选拔制等.总体上来说,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这里拟从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入手,来探析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性,从而做到最优化地向社会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9.
图绘功臣是中国古代君王表彰有功之臣的一种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君王希望借此酬报有功之士,激励贤能之臣,凸显人才之盛,展示国势之强。宋代继承汉、唐为功臣绘像的传统,在显谟阁、景灵宫、昭勋崇德阁举行过几次大规模图绘活动。宋代功臣画像具有五个鲜明特点:所绘功臣时间跨度较长、覆盖面较广;在文武大臣比例上,体现出宋代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与功臣配享这一古代祭祀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与贯穿北、南宋的文人党争现象相呼应;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常态化遴选画像功臣标准。宋代功臣画像对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体现在促使功臣子孙荫补制度发生变革、激励人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挖掘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和任用思想及机制,本文以明朝吏部尚书高拱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研究高拱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高拱在科举制度造成人才同质化的背景下,根据二元匹配理论测评和选拔人才,为明朝的官僚体制的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对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人才选拔,提出了三个重要思想把培养选拔人才作为组织方面的重要任务;对各类人才提出了不同的选拔条件;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人才.列宁的选拔人才思想是他的党建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对无产阶级国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omburg教授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的最优化选择模型,但是并没有对该模型要依赖的成本动因集合进行相关性分析,不能保证所选择成本动因的相关性和独立性.本文在Homburg教授的模型基础上,运用偏相关性分析和假设检验,保证了所选择成本动因的相关性和独立性,从而避免了Homburg教授的模型可能得出的不合理结果.  相似文献   

13.
Homburg教授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的最优化选择模型,但是并没有对该模型要依赖的成本动因集合进行相关性分析。不能保证所选择成本动因的相关性和独立性。本文在Homburg教授的模型基础上,运用偏相关性分析和假设检验,保证了所选择成本动因的相关性和独立性,从而避免了Homburg教授的模型可能得出的不合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申报过程中,我们所说的农业文化遗产是特指各种农耕技术、农耕经验、农耕制度、农耕信仰、农业品种均比较健全、比较完备,且这些传统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统农耕文明发祥地或传统农耕文明集散地.在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遴选过程中,我们应重点考察这里是否具有高超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否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品种,是否保留有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农业管理制度,是否保留有传统的农业信仰方式以及与这些信仰息息相关的传统仪式、传统节日等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农业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一定的区域形式申报的,因此还要充分考虑到这里的农耕文化是否与其所处环境和谐相处,并能够巧妙地利用自然以实现农业的丰产丰收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合理选择教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教材建设、教材特色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处理教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安排。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常常是基于与各利益相关方合约的考虑,特别是与股东、债权人及政府合约的考虑。因此,本文提出为防止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由于偏向某一特定利益主体而出现偏差,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政策的公允性。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的历史,对不同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并在物种水平上对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提出对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反腐败要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战略背景,遵循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把握反腐败的核心要素,通过建立制度反腐败的创新体系进行全方位治理。  相似文献   

19.
政策工具选择研究是政策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政策工具重新分类并选取政策工具选择维度,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选择维度、政策工具三个层次构建出政策工具的选择模型,并在我国节能政策领域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通过模型得出1980~2000年期间我国节能政策应当采用的政策工具组合,并与实践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教材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前提,针对目前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材选用办法及相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