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与严羽的《沧浪诗话》都是批判宋诗、标举唐诗的力作。但细绎两部诗话,它们批判宋诗的立场却截然有别。张戒衡诗以道,批判宋诗乃是基于儒家"诗言志"的传统,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捍卫诗歌的风雅之道。严羽论宋诗则以识为主,以盛唐为法,批判宋诗是站在维护诗歌审美特性的纯艺术立场上。  相似文献   

2.
张晶 《天府新论》1998,(4):60-66
对严羽的(沧浪诗话)的核心观点及其内涵,一直存在着争议。新时期以来,(沧浪诗话)的美学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文论界的一个热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讨论沿着新的思维方向的深化,却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笔者拟对(沧浪诗话)的美学价值重新进行发掘与审视,对几个关键之点尝试作出较有时代特色的诠释,也许是不无必要的。一、严羽苛学的核,O范畴完竟是什么?严羽诗学的核心有人认为是“兴趣”说,有人认为是“别材、别趣”说,也有人认为是“妙悟”说。各自都有自己的依据。我本人是赞成“妙悟”说的。这是从严羽诗论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严羽的诗歌批评理论独树一帜,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贡献,是因为他具备了一为优秀诗评家的素质:强烈的主观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过硬的艺术功力。其优秀的艺术素养主要体现在他对“识”的认识和对诗歌、诗人和诗歌史真知灼见的评论上。  相似文献   

4.
张戒《岁寒堂诗话》在诗话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对它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多数研究者都简单地把张戒作为“言志为本”说的倡导者,而忽略了张戒对儒家诗学理论的创新。张戒论诗的创新之点,是在传统“诗言志”和“文气论”的基础上,把二者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意气”说,并由此打通了传统诗学“志”与“情”之间不可逾越的道德屏障。  相似文献   

5.
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审美理想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诗歌在文化思想方面的主要构成要素。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的本位是国家与群体,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民族关怀。九叶诗派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扬了中国诗歌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艺术主题,尤其是在揭示现实的负面因素方面显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是明清学术思潮转捩之际,一位持独到诗歌艺术见解的诗人,其诗歌具有兀傲奇崛、波澜雄阔、沉郁低徊和荒寒凄厉的审美特质,并以文本作为歌哭控诉的门径、反抗夷族的手段和人格意志呈现的方式.他在创作上祧唐祢宋,上承虞山坠绪,下开浙派新脉,对有清一代诗风变革具有得风气之先的领航之功.  相似文献   

7.
关于秦汉审美理想学界众说纷纭。相对于先秦"壮朴"、隋唐"壮浑",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或总体性质、风貌应是"壮丽"。秦汉审美理想之"壮"具体表征为"大"、"全"、"满"、"溢"及其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独有的"气势"。"丽"特别是其与"壮"相联系,则是秦汉审美理想总体上区别于先秦和隋唐的关键性内容。它得到了秦汉审美文化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的确认、感性形态的文学艺术的表现和生活形态的行为风尚的崇尚,并与"壮"不可分割,相互交融。而充沛洋溢的生命精气,粗犷昂扬的时代豪气和丰盈淋漓的宇宙元气则赋予了秦汉"壮丽"审美理想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理想的特征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核心的审美范畴,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具象性形式存在的、体现着抽象概括性的理想的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具有导引和规范作用,并因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朝鲜高丽文学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高丽文学的文学时代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崇尚和谐美,追求雄健豪放之美,崇尚“天然”美。高丽审美意识承前启后,具有转折性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对柳宗元诗歌接受的开创性贡献在于:其一,第一次将柳宗元作为"元和诗坛"的代表作家,提升了他的诗学地位;其二,首次从纯诗学角度探讨了柳诗与屈骚之关系,强调了两者共有的情感基调;其三,以人论诗,首提"柳子厚体"和"韦柳体",突出了柳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宗教在对其崇拜对象的追求中曲折地表达了自身的美学诉求,分析基督教和道教对审美人格理想的宗教化追求,不仅可以丰富对基督教和道教的认识,也应该对理解中西美学传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关于诗歌审美问题的研究中,引入并借鉴西方美学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然而不能因有"西学"而忘却了本土的诗学传统,因为西方美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内容指向、思维方式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与中国古代诗学中相关或相近的审美理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非但不能否认,而且需要在互识互补中走向融合。文章主要从"直觉说"与艺术联想、"距离说"与"诗可凿空"、"移情说"与意境创造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13.
高迎刚 《船山学刊》2005,(2):141-144
本文通过对《沧浪诗话》关于诗歌的特殊材质和审美特质之认识的分析,说明严羽的“别材别趣”说其实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本质特征全面的、总结性的阐述,因而主张对之做出新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涛 《晋阳学刊》2001,(6):97-100
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是 :一、中国画的写意风韵 ;二、色彩纷呈的优美境界 ;三、咏史诗歌的时事感伤。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诗化的人生理想及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期许的"文质彬彬"的人格精神,所呈现的"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所称美的"东鲁春风"的生活境界,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对中国文学及文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其有些观点本身便已内在相通于文学,更表现为他为后世文人的生活树立了一种恒久的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尺度又通过作家的人格精神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情趣与格调,成为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文艺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立在传统艺术基础上的审美理想,已不能指导新的艺术样式。全媒体时代审美理想的探讨,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艺术形态的新旧并存,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是新旧共生。虽然全媒体时代新兴的审美理想并未定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毕竟呈现某些新的端倪。把握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有利于当代艺术和审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人类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视角开始从近距离平视慢慢向远距离俯视转变,这对当时诗歌的美学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人类对时间的认识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丰富了诗歌的哲理内涵,这些转变,给诗坛带来了新奇的自然美和无限的哲理美。力图对这一现象作一简单描述,追其前源述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诗歌审美视点的构成方式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新诗的创作、发表、阅读与传播等方式与纸媒时代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便利参与到新世纪诗歌的生产与消费之中。异常活跃和繁盛的新世纪网络诗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把综合性明确提升为写作立场和抱负的现代主义诗歌写作中,除内涵意蕴、表现方式体现出直接、明显的综合性外,审美特质也具有综合性.通过日常性诗意与超常性诗意的综合、“有我”与“无我”的综合、悲剧性与喜剧性的综合等,可以对现代主义诗歌写作审美特质的综合有所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