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话语体系中,欲由于其本能欲望的指向而受到种种压制,无法在美学领域取得自身的话语权.但从明中叶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心学的解体以及西方文化哲学的渐入,欲,范畴及其所代表的自然人性开始被重新认识,在美学领域它不仅在理论层面被视为文艺的本体,而且也在文艺实践中得到有效实践.欲范畴在我国美学话语中经历了从初步确立到中期徘徊再到自由嬉戏的三大历史阶段,并表现出进步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深入探讨欲范畴的美学内涵和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史上和美学史上的贡献不会诠释穷尽.由于后学在他那里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真正的康德已面目全非:主观--客观、形式--表现、存在--思维、审美--伦理.如此阐释也带来了积极作用,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矛盾的康德,但如果对这些矛盾做理性层面的剖析,会发现康德美学中的辩证性.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然而,对于一种不可能有确定概念的美本身,这只能是一种貌似科学与真理的时代呼声,它的命运终究是非确定的,康德的二律背反及其矛盾充斥的<判断力批判>即是一个明证.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的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3.
在将西方悲剧理论引入中国并确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过程中,王国维和朱光潜是两位关键性人物。比较二人悲剧观念之异同,对于考察中国悲剧理论与观念的现代发生及其演进,当有启发意义。王国维悲剧观的核心是“解脱”,而朱光潜则更关注“快感”;在西方理论渊源上,王国维独钟一家,朱光潜则博采众说;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王国维先否定后肯定,朱光潜则持否定立场;在美学取向上,他们同属于审美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范畴史是一个诗性与思性相统一的时空结构,它根植于既是天人合一,也是天人相分的独特的东方生命文化之中,在深厚的中国诗性及其艺术审美实践中融渗着思性因素,是思性的诗性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型海洋美学的建构,以中国以及世界的海洋审美经验和海洋观为基础。西方的海洋定位是从地理到文化,中国的海洋定位是从文化到地理。西方的海洋观是从波塞冬到科学-上帝,在人与海的二元中以海洋的客观性为基础总结而来的,中国的海洋观是从人兽合体的四海之神到兽形人性的四海龙王到神性观音再到人性妈祖,在人与海的二元中以人的理想而定型。海洋美学的建构应从现实、宗教、科学、艺术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并与其他文化的海洋经验互动而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康德哲学的不同批判,叔本华和黑格尔分别走向个体美学与世界历史。叔本华认为个人在充满意志冲突的世界上生活是痛苦的,只有依靠美学和艺术才能使人获得暂时的解脱。黑格尔则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合理的进程。个人只有置身于这一进程中才能找到其存在的价值。这两种实践观之间的张力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刘的影响,并对我们今天如何应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诗学批评的概念 ,“境界”一词虽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 ,但是王氏赋予这一批评术语以特殊的内涵 ,从而使之为批评界普遍接受并广为使用 ,应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境界”的内涵虽然也讲情和景的因素 ,但是王国维特别指出 ,其具体内含是“真景物”与“真感情”两者的有机融合 ,并且更加强调“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从哲学史、现实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等情况出发 ,从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抽象和具体、相对和绝对的四个统一 ,全面、系统地揭示了范畴和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基础、形成过程以及运动、转化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是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提出的实践观点为基础建立的美学体系,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经过无数美学家的努力,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美学学派,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实践美学受到其他美学学派的挑战。如……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术语,但对其解释却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传统的解释都是从艺术层面,把境界等同于意境。其实,境界并不仅指向艺术,更指向宽广的文化层面。首先,境界要求表达真实的人生体验。其次,境界更是指一种悲壮苍凉的生命情怀。最后,境界亦指向创作主体的人格,只有纯真无伪、人格高尚者才能创作出有境界的作品。王国维的境界最终是一种生命空间、心灵空间的呈现。境界实际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考察与品鉴,是艺术境界与生命境界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文艺领域,而达到了生命美学、哲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任何一种存在形式无法回避的法则,空间是任何人无法离弃的冰冷刻度,他们共同地决定了所有存在形式的命运。空间与时间一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纬度。空间作为本源性的存在和对象性的存在统一,既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场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在性统摄。空间性在当代的凸显和重视源于实践的改变和理论自身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很多典籍都论及"和"这个范畴,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为音乐美学范畴的"和"的意义和价值,必须着[于"和"的意义]变,对"和"进行考证与辨析。"和"的意义演变历程为:1.从单纯的乐器意涵,引申为调和、应和之义;2.衍生为具有政治伦理性意涵;3.又衍生为哲学上宇宙生成的意涵;4.转化为道德人格修养极成之境。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源头,也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观"体现了身体与自然的联系,"以物观物"意味着视觉的游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观察者这样一个中心的潜隐,意味着对个人情感的排除,对自然本身状态最大程度的亲近.王国维以"以物观物"对中国的抒情诗进行了现代阐释,他并没有排除情感之于文学的基质性意义;控以来,正是王国维开始以现代性的眼光对传统的文学概念进行了改造.叶维廉以"以和观物"阐释中国的山水诗,从比较诗学的高度强调中西观物程序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给这一命题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二重证据法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古来有之,而王国维始名之,且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并影响了他的整个学术方法,成为他中西结合的方法论中中国传统方法的核心部分.但他并非不顾研究对象盲目地运用,而是灵活地对待治学方法,从而使研究对象更加明晰可辨,发掘意义与考证本源互相映衬.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无我之境”产生的西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艺术三美”说及康德的“美在形式”说和天才论 ,均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思想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 ,是王国维哲学美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时期,自由就意味着从事使人自足圆满目的在内的活动。中世纪以虚幻的形式打破了有限的圆满,人的自由表现为对上帝的服从。近代以来,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人类生存的内在矛盾凸现。德国古典哲学以审美活动或艺术活动作为克服自由与必然对立的最高形式,给马克思提供了启示。马克思始终将艺术活动视为自由的典范,对生产劳动和艺术内在关系的理解成为马克思在不同时期自由观展开的内在线索。为我们重新理解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作者试图把超验哲学当作超验语义学、超验句法学和超验语用学来理解和确立.本文首先从超验语义学角度阐释、改造康德的范畴理论.所谓超验语义学也就是关于可供人类先验认识能力使用的符号及其意义的学说,作者据此把超验图式理解为一种感性符号,而范畴则是这种感性符号的纯粹意义.这种先验的纯粹意义使区分和解读现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
是否具有独特的范畴以及在此之上架构起来的范畴体系,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理论而言,整个范畴体系的转化是基石范畴、基本范畴和范畴之间辩证统一的转换过程。目前学界并没有意识到宪法学范畴体系间整体逻辑关联的重要性,仅热衷于研究具体、单一的宪法学范畴,这不利于宪法学范畴体系的整体构建。为促进中国宪法学科走向成熟,必须构建出中国宪法学自己独特的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