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语信息传播是西藏出现的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口传特征。口语传播在西藏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藏民族比较早的就意识到了口语传播的功能,消除不确定性是西藏口语传播的最基本功能,口语传播是藏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再生的场所,同时口语传播还发挥着社会化和教化的功能以及调节身心、娱乐生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余仕麟 《阴山学刊》2007,20(1):85-89
在汉藏交往史上,儒家文化曾经对藏族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强大吸引力的结果;是中央王朝为维护其统治向藏民族灌输和渗透儒家思想文化的结果;是藏民族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自身向中原文明靠拢的结果;是汉族民众在与藏族民众长期的民间交往过程中,促使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直接在民间产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青海藏民族的部分生态观念集中体现在民间信仰和习惯法上,在一定历史时期,青海藏族民间信仰中的禁忌和自然崇拜等观念及其部分习惯法内容对保护当地草原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藏族传统节日与藏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行为、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相连的因素出发,认为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是以传统节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传统节日是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传承的载体。藏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活跃民族节日、提高藏民族广泛的参与度以及增强体质和积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藏地祝酒诵词表达了藏民族群体的伦理观念、生活观念、生命观念和民族观念,蕴含了极力表现藏民族生命记忆的价值观念。藏族祝酒诵词广泛运用了藏地普遍流行的特有的民俗事象。这些祝酒诵词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藏族文学嬗变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为标识,藏族文学步入到她的当代发展阶段。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藏族文学不仅向外部世界展现了高原人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并在超越个体民族文化的高度上,承担了对本民族成员文化启蒙的重任。20世纪80-90年代,是藏族当代文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藏族作家在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语境下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审视和民族文化发展求解。这不仅是当代藏族文学区别于内地同时代文学的个性所在,也是藏民族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13至17世纪的元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族传统文化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在大一统中央政权的尊崇下,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同时也以其传统文化对这些地区的蒙古。维吾尔、土、纳西等许多少数民族文化形成重大影响。同时,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丰富,也做出了历史贡献。一、藏族宗教文化的繁荣及其对蒙古族的影响在吐著时期已经创制并普遍使用的藏文,经过唐宋时期对大量汉文及梵文典籍的翻译,得到了空前丰富和充实。在长期实践中,又经过三次对藏文的厘订,使其字体统一,拼写规范,出现了一大批藏…  相似文献   

8.
生息繁衍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藏族传统文化。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藏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在严酷生存条件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思想。本文拟从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禁忌文化、生活习俗、民族信仰、法律条款、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其中蕴含的有利于保护藏民族生存环境的因素,以期对藏民族传统文化长久不衰的内因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西藏地区信息传播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西藏地区信息传播方式的研究。目前处于碎片化的状态。材料整理有限,学理分析尚未达致完整;关于大众传播方式的研究较多,民间传播方式研究较少;从民族学、宗教学的角度研究较多,从信息传播角度研究较少。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证了开展西藏地区信息传播方式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千百年来,无数的藏族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一直以来。作为藏族人民智慧结晶的科学技术则是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的。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性,在藏族的科技文化发展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点从上个世纪发掘的西藏古代文化遗址、史籍以及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文书中都有体现。本文便以此为突破点,分析和论述了古代藏民族在农牧业、手工业、天文历算、医药以及建筑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1.
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藏族地区,经千百年来的传播发展,已基本上成为全体藏民族成员的共同信仰。在这千百年的传播发展过程中,佛教与藏族文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藏族文化的勃兴与衰落,都与佛教的传播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佛教传入之初,如同一股强大的冲击波,给古老的藏族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藏族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但随着它征服各种“邪教异说’、唯我独尊之后,这股冲击波便势衰而成为禁锢圈,禁锢了藏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纵观藏族文化史,佛教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发生影响之深之甚,恐怕是举世仅见的。笔者在此仅就佛教对藏族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所起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发表一点个人肤浅的一窥之见,期盼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某民族高校图书馆2015年至2017年期间藏学院学生的图书流通数据为基础,对藏族大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了向度和特征分析,认为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知兴趣强烈,具有族裔的和母语的特征。文章认为民族教育工作既需要充分肯定藏族大学生对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努力,也要注重培养其双语阅读能力,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和认同感,警惕和防范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影响,树立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播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文化传播方式与犯罪传播方式具有同一性。文化传播方式是通过传播犯罪观念、犯罪信息、犯罪手段和犯罪经验等来影响犯罪发生的。所以,控制文化传播是控制犯罪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关于藏族相地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文化中,相地学是一门独特的知识门类,它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藏区地理及自然环境的认识,从中我们不难透视出藏族人民独特的自然观和地理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藏族锅庄舞在兰州市等地的民间跨文化传播,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以此为例,进而认为: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选择恰当介质使民间传播与媒介传播良性互动、对现代元素的不断吸收等,是民间跨文化传播现象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引子 一个民族的民歌总是该民族文化情感和智慧的象征。藏族民歌是陈述藏族文化的迷人的符号系统,是藏族心灵世界向世人敞开的一个窗口。解读这些符号及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文所说的陈述方式),一定意义上就是解读藏民族的心灵。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既与各族民歌有相通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相通,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推及其他民族民歌的陈述方式;因为相异,则可以通过藏族民歌看到藏族区域文化的多种因素在陈述方式上的独具特色的整合。藏族民歌的陈述方式深深地烙上了本民族文化的印迹。这些陈述方式作为传达藏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因素,它与藏族文化是两相确证的,  相似文献   

17.
史诗《格萨(斯)尔》形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有多重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其中之一。不论藏族《格萨尔》还是蒙古族《格斯尔》都蕴涵有无比丰富、繁复离奇的宗教成分,记录着藏蒙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的某些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反映在这部史诗中两个民族宗教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蕴涵在史诗《格萨(斯)尔》中最古老的宗教文化是萨满教文化。萨满教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固有宗教或说传统宗教,在蒙古族称“博”,在藏族则称“苯”或“苯钵”教。萨满教的一大特点是自…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区苗族的物化传播手段以其独特的文化气息,展示着苗族人民的传播观与信息观,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物化传播方式穿越了时空限制、书写了苗族浓重文明史、体现了苗族人民特有的文化生态和生存环境的传播手段和表征符码,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隐蕴在其丧葬婚嫁、歌舞、服饰等传统民族文化中,传递了苗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心理需要,以及他们的文化取向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9.
门巴族、珞巴族是中国西藏东南边境的两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这些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地印刻和影响着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方式已经从单位传播转变为社会传播。互联网、影视媒体和手机通信的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当代文化视觉化,而且也提升了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效力与地位。在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中,大众的或民间的信息权力迅速增强,并且获得了更加广阔和更加有效的展开形式与运行空间,导致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