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间词话》"气象"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江淮论坛》2006,(1):159-163
“气象”是《人间词话》中的重要概念,它与“境界”关系密切,对它的理解将直接关系到对“境界”的评价。本文追溯了《人间词话》气象说的传统文论渊源,从生命关怀、个体感悟与悲剧体验三方面阐发了“气象”的内涵并探讨了“气象”与“境界”的关系,提出“境界”是一种人生境界。气象具有与境界相通的特点,是境界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自面世以来。早已成为显学,其于当世词学地位之盛者,无过其右;然王氏词话虽有得易简之趣,却不免伤于质直,至其所标榜之境界说,亦非其所拈出,此前辈学者乔大壮、黄墨谷、饶师宗颐等先生早有平议。而况周颐之《蕙风词话》,其初刊行时,亦曾广为推崇,惜其后则日渐湮没。笔者认为,此或与民初胡适、陈子展等人之力诋梦窗派(包括况蕙风)及加誉于观堂之词学有关,其偏见影响及于解放后。其实《蕙风词话》体系严密,于词论中兼批评、分析、考据与教导学词门径,而其词学理论亦多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诗学崇尚感悟的特点,该著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大都与感悟有关:"赤子之心",探讨感悟主体的心胸问题;"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探讨感悟过程"悟入"与"悟出"两端;"三种之境界",探讨感悟过程中由渐悟到顿悟的三个阶段;"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探讨感悟凝聚的两种艺术形态。王国维以直觉论为理论基础,以境界营造为理论指归,从感悟主体、感悟过程、感悟形态等几个维度,初步搭建起了充满现代意义的感悟诗学的理论间架。  相似文献   

4.
从被忽略到强势进入学术领域,再到成为祛魅的对象,转而到当下又被奉为词学经典,《人间词话》经典化的百年历程是一个不断被阐释和建构的历程。对这个过程进行细致地考察,能展示王国维和所处时代之间的对话、接受者和中西文化的对话、接受者和王国维之间的对话、接受者和所处时代之间的对话的机制,有助于理解《人间词话》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理论错位、语境错位、解读错位而带来的阐释的冲突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文论经典的《人间词话》,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英语世界的文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涂经诒的英译《人间词话》起步晚于李又安,但其译本的出版则在李又安译本之前。涂经诒与李又安在两种不同母语背景之下的英译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李又安对中国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方法有深刻的研究,她钻研《人间词话》的时间长,又得到钱钟书、周策纵等人指点,对王国维的若干词学范畴、术语有颇为精到的把握,其译本更具学术价值。王国维早年曾通过对辜鸿铭英译《中庸》的批评而对若干中国语的英译表达了担忧,而英译《人间词话》的情形似乎正印证了王国维的担忧。但英译《人间词话》对于传播中国文论思想,促进中西文论的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世波 《天府新论》2005,(4):123-126
对"失语症"的讨论,我们可以回溯到<人间词话>那里.<人间词话>建构了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系统,但它的出发点与根基却是人间情怀.正是深厚的人间情怀,使得<人间词话>从中西文论简单的二元对立中超越出来,进入现实的人生层面.王国维以及五四时期的学人,对待外来文论,以严肃的心态"热心为之";而上世纪80年代后的学人,更多的是游戏成份,理论在他们这里,最多不过是由理论到理论的旅行而已,尽管他们有时也会表现出人间关怀,但那早已无关痛痒而变得贫乏与无聊.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失语症"一说会在今天提出来的缘由.可以说,"失语症"无意间洞穿了当今学人失去了自己学术出发点与根基之后的尴尬.如果我们还试图重建中国文论的话,回到现实人生,展现真切的人间情怀依然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细勘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与刊本的异同,参照其<文学小言>、<人间词甲稿序>、<人间词乙稿序>等写作时间和内容,可以寻绎出境界说从发生到成型的运思轨迹和学理机制.从<词话>手稿看,境界说的形成经历了前30则的灵光乍现和第31则后的自觉立论两个阶段;从内涵看,境界说藉由综合求通式探本思路,融合了<文学小言>阶级说和<人间词乙稿序>意境说要义,集阶级说的评价功能与意境说的描述功能于一体,克服了意与境主客二分的局限.作为作品中的世界,境界概念的广阔外延和丰富内涵使静安自然实现了词学、学术、事业、文化和人生境界的融通.  相似文献   

8.
<国粹学报>与<盛京时报>两种版本的<人间词话>,都以境界说开篇,呈现出相当自觉的理论形态,而其批评也持境界以为标准.相形之下,手稿中的理论形态则较为模糊,直到第31则才正面提出境界说.从话语自觉的角度将手稿前30则与此后各则分为两个阶段是大体合理的,在这种大的结构形态中,还包括围绕某一理论、某一话题、某一人物往往数则连缀撰述的模式.但从诗词对勘的理路、文体与文学观念的一致、词体意识与词史判断等方面而言,则手稿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是带有一定的整体性.境界说及其范畴体系虽然是从第31则才开始明确表述,但前30则中其实已经初具相关理论的内涵,只是隐约其中,需要仔细寻绎而已.  相似文献   

9.
郭芙秀 《理论界》2005,(9):194-19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历史上的一些词人及词作有独到的评价,但他在论及姜白石时却过于偏颇。归纳起来,王氏对姜白石词作的批评可以分为三类:“隔”,“有格而无情”,既不能“入乎其内”又不能“出乎其外”。但其实这是对白石词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0.
孟洋 《北方论丛》2012,(3):21-24
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并推崇纳兰性德为有清一代"独得意境之深"的重要词人。王国维不仅于词学批评上对纳兰抱持赞赏与接受态度,而且在词体创作方面也接近纳兰,尤其以袭用纳兰词中"人间"意象为其创作接受的鲜明标志。二人赋予"人间"意象以丰富深邃的意蕴内涵,既有对男女爱情的讴歌,也有对历史兴衰的忧嗟和对世态冷暖的鞭挞。王国维从纳兰词中汲取了丰厚的创作养料,同时也激活了纳兰词中富有时代特性的生命细胞。  相似文献   

11.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的健康发展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和规范引导。本文从分析河南省文化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入手,认为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培育新的机制,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搞好配套建设,加快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和坚持“扫黄打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小说并非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学范畴.从这一客观事实出发进行动态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原因有三.首先,在由采录编撰到有为而作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创作之意的增强与心灵化,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置因素.其次,在由说之小者至小说中有大道的发展过程中,小说的内在之意日益深厚,这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理性内涵质素.最后,诗性质素即诗性思维、诗性表现技巧、诗性语言的融入是小说意境发生的充分条件.因此,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中,艺术生的艺术创作、文化活动具有相当重要的思想宣传、教育作用,积极探索高校艺术生思想状况,提高艺术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确保其作品和活动能够正确引领社会风气,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艺术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对照工作实际,分别从"暖心"、"聚心"定心"等三大工程展开论述,为创新性开展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唯物史观 ,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5.
境界与文化     
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空无内容的。但是,个人的精神境界(性格、人格、对世界的态度等等)又是在他所属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既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更受文化环境的熏染。要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最重要的是弘扬民族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的落后,今后在提高我们民族文化方面,首要的仍应是发展科学;但在发展科学的同时,又要避免科学主义,注意弘扬我们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审美的等等人文方面的优秀之处,注意剔除其中的缺点,使我们民族文化的人文特色更适应现代科学的时代潮流,更放异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陈望衡先生的论述,探讨“境界”的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境界作为审美本体范畴如何可能?它区别于“神韵”、“兴趣”等大量修辞性概念,并且是后者所依附的根本,尤其重要的是境界建基于最高本体“道”之上。第二是审美境界如何生成?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看它与意境的形成有所重叠,从逻辑生成的角度看它实现了从情象到境界的升华的过程。境界是一种意向性、召唤性的存在。第三是审美境界如何拓展?境界并不单纯地停留在艺术领域,而是延伸到生命存在的维度。本文认为,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不仅仅是一种美学的追问,更是生存论意义上的价值叩问。  相似文献   

17.
从实践观点出发考察现实世界,在马克思这里始终没有离开历史境域的深度反思.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实践观点直接进入了历史的物质内涵.这是其超越形而上学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物质现实并不是将历史还原为物质实体,而是对其经济结构进行批判性追问和解剖.实践分析的独特范式,是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立场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8.
杨守森 《东岳论丛》2002,23(6):112-116
艺术天才并不神秘 ,可分为潜在天才与现实天才两种情况予以分析。前者是指从事艺术活动所必需的由生理机制决定的独特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其生成主要与遗传及父母结合时的条件有关 ;现实天才 ,是指创作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作品的作家、艺术家。现实天才是以潜在天才为条件的 ,在其实现过程中 ,既需要自我能力的体认、勤学苦练 ,又需要特定时代的文化氛围的激励等  相似文献   

19.
人生境界的特质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志全 《兰州学刊》2010,(9):171-173
人生境界是人在一生为自己设置的目标并付诸实施而达到的地步。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有生活质量、道德水准、艺术才华、感悟能力、生命意义等。它具有社会普遍性、个体差异性、可效仿性和具体描述性等特质。它包括人生的幸福、痛苦、知识、成就、地位、使命等实在内涵,以及自由、审美、气功、信仰等虚化内涵。它对人生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要成就人生境界,既需要个体努力奋斗,也需要社会提供相当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3种不同的社会类型,每种社会类型的和谐性质必然不同,由此决定了3种不同的社会和谐境界.在阶级社会只能达到社会和谐的虚伪之境;社会主义社会要通过努力构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的真实之境;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现有矛盾的真正解决,是社会和谐的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