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边缘化"危机,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人民性、现实性等手段来增强中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这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增强民族凝聚力、统一人民意志,有助于中国顺利渡过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本文通过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感召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特征和功能出发,认真思考和准确把握其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增强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决定着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归,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筑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的要求。其具体实践包括: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坚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决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改革开放;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话语权已然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一种新力量。"话语权"之争的实质,就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其话语权的巩固和增强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拓展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下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给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对党的政治权威造成冲击,进而影响民众对党意识形态的认同;网络发展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发挥党意识形态导向作用的难度加大以及党原有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方式与网络时代不适应。网络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要做到:维护和提升自身的政治权威,提高民众的认同度;打造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增强党意识形态凝聚力;增强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发挥党意识形态的导向性作用以及坚持柔性化的资源开发,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具有深刻独特的意识形态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应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系统观念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破局之道,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之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建设,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性方向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进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新问题层出不穷、网络虚拟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愈发凸显。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阐释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力。  相似文献   

10.
政治信仰作为人类文化特有的精神现象,其本质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过程。政治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作用,即坚定的政治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建设的导向作用以及对人民群众实践的凝聚作用。可见,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武器,是引导党的实践和建设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1.
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最重要的战场,只有不断转变观念,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方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正面战场"建设,提高主流网站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加强对网络草根舆论的引导与管理,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能力与积极性;加强网民媒体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素质,我们才能掌握网络宣传的领导权与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交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新闻由于其强烈的政治性而使其在新闻事实的呈现与建构方面显示出较为强烈的意识形态。政治新闻通过主题统领式的衔接和连贯、高情态值词语和句式、多维度的隐喻、间接的话语转述以及公文语体与新闻语体之间的语体互文等多种方式来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但同时其不同语体带来的不同语气和情态却又能共存于同一个话语共同体中,共同建构话语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所经历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给党执政资源带来了一定影响,造成执政资源的流失,表现在政治信念、权力运行、思想文化、制度规范、组织凝聚力等方面,为维系党执政资源的动态平衡和党执政的持续性,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党执政资源的开发和重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等三重属性,其具体内涵既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规定,也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特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三重属性在理论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意识形态性主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向,是其立论之本;学术性为理论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而实践性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实现的基本保障。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教育实践中应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价值,强化其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引领作用,坚持教育的系统性与开放性,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体现在对外的国家主权平等和独立自主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是体现在对内的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一律平等和共同发展上。它适应全球化趋势、国际格局演变和时代特征要求,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丰富思想资源。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影响将持续长久,如果能够使其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对于维护我国的生存、独立和发展,推动国家团结统一,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将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各种调查资料和报道显示,2003年发生非典公共危机时,高校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说明他们在思想上还存在有不少问题。高校要转非典危机为契机,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主要是要居安思危,加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诠释现代民族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教育;强调现代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抓住危机心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及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现实中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在各种危机和困境中呈螺旋式曲折向前发展,其往往遵循"现状——危机——新生……"的发展模式。当前,马克思主义所表现出来的信仰危机实质是一些错误的实践所导致的一种危机。这也昭示了精神层面危机的解决,不仅仅要加强理论层面的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即坚持、发展并成功的践行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的感染力,引起广大民众的情感共鸣;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他信仰间张力平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当代中国民营资本的政治诉求及其与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当代中国民营资本的特点、地位及其政治诉求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当代中国民营资本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产物;当代中国民营资本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摆脱现状,当代中国民营资本及其代言人围绕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和参政议政权等政治权利展开的民主诉求,促成了当代中国民营资本代言人与国家政治体系的结合,使当代中国民营资本的地位得到提升,其政治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来自于马克思理论的科学。然而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终极关怀,以人的幸福为根本立场,以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理想,这在当代仍具有鼓舞人心的推动作用。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