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2.
湖湘书法观     
湖湘丰厚的文化土壤育成了湖湘历代书法大家,包括:欧阳询、怀素、李东阳、王夫之、陶汝鼐、何绍基、齐白石、毛泽东等。受楚地巫风的影响,湖湘书风形成了谨守法度,依循规则;诠释狂想,张扬个性;兼融碑贴,矢志图新的特点。并在湖湘精神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书法精神。  相似文献   

3.
元代在统治者推行汉法等文化政策的推动之下,书法领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张雨时代是元代书法史的重要时期.该时代的书法风貌具有鲜明特征:(1)权重位尊的赵孟頫起元代书坛的伟大旗手,其复古主义书学思想影响了几代元代书家,与麾下群贤共同营铸了元代书法的整体风貌;(2)在赵孟颊的积极倡领之下,二王以来所确立的帖派书风得以复兴和发展,与以张雨和杨维桢为代表的新潮书风交相辉映;(3)不仅楷行书成就斐然,篆隶书法也蔚然成风,成为托古改制的复古书风的重要支脉;(4)书画印三者相依相映、相辅相成,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对它施加的影响,而书法的创新又力图挣脱传统对之的束缚.因此,传统与现代,是互为因果的--传统的当下形态是现代,现代的最终形态是传统.  相似文献   

5.
6.
书法创作与思维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思维结构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分析了当代书法创作主流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书家应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和相应的思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李煜前后期词作内容和风格的比较,考究其不同点以及风格前后不同的成因,重点分析了代表其词作成就的后期词风,以再现李煜词作的至真之情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延安大学校友、书法家赵学敏先生,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人生历程紧密相联并且互为表里。他自幼研习书法,有着扎实的童子功,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形成了以“雄逸”与“秀逸”为基本审美特征的书艺风格。他还提出“人民书法’’的理念,他的作品始终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人民,书法造诣达到了创新、时代精神和书家人格修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鲁迅,世人多着重于他的思想、文学等方面。而对其书法,虽称道者众多,但从书法艺术角度进行研究者则甚少。不识鲁迅书法的人,又大多以为鲁迅人贵因而字贵。这无疑抹杀了鲁迅书法的本身价值。事实上,我们从鲁迅的众多遗墨中,能够品味到他在书法艺术上高深的造诣。正如郭沫若评价的那样:“鲁迅先生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交应,朴质而不拘擎,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奖也”。研究鲁迅书法,无疑对繁荣书法艺术,全方位研究鲁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晚明到清末社会剧烈变动,书法风格变迁明显:从晚明行草的狂放到清前期赵董的柔媚、馆阁体的板滞僵化,到清朝中后期碑学复古。晚明狂草书风形成主要受思想解放思潮影响,清代赵董书风和馆阁体与政治专制影响关系密切,清代中后期碑学大兴是帖学式微的产物。晚明到清末书法审美的变迁原因有不少相同之处,也有一些差异。晚明到清末书法风格变迁植根于社会与文化发展变化,与时代思想、书家个性、社会变动等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清空”主要是指一种清雅峭拔、蕴籍空灵的艺术境界。姜白石“清空”词风的形成,既与其幽怀冷落、雅致超凡直接相关,又同它善用提空描写、以健笔写柔情、锤炼清劲灵动之语以及将情化景以景托情等艺术手段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经学的时代,文人强烈的宗经意识深刻影响着汉代文体的生成。在汉代文人看来,经学既是天地人间恒久之道的渊薮,也是文章的最高范本和各种文体之源,所以撰写文章只须直接采用经典文本中已有的文体类型,或从经书中抽绎某种文体的潜在形式加以发展,或依经称名稽古制式,或汲取说经方式形成新的文体。汉代经学烦琐的阐释方式和动辄以经为据的风气直接影响到汉代的文体风貌。汉代经学对文体的复杂影响使汉代文体在文学性和精神性两方面都带上了明显的经学色彩。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历代书法作品中可以归纳出工巧、天真、自然、方正、圆熟、丰润、瘦硬、紧结、宽博、雄浑、刚健、秀逸、古朴、潇洒、文静、清雅、端庄、沉着、爽利、老辣、醇和、险劲、犷野、怪奇、狞厉等25种典型的个体风格,这些风格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部书法史就是求变创新的历史。文章从"心理求变"、"艺术即变"、"潮流即变"等几个方面论述现代书坛革命的成因及现代派书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赵孟在世时,他的书法就由高丽忠宣王传到东邻高丽。朝鲜初期,在王室倡导下,形成一个占主流的书法流派,被称为"松雪体",独领风骚二百余年,涌现了以安平大君为代表的一大批松雪体书法家。至今,一些中国所不见的赵孟书迹仍在韩国流传,其中《证道歌》是最重要的一种。高丽、朝鲜时期形成的"赵孟现象"不仅值得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者关注,更应引起中国书法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各种语言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英语当中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人们对委婉语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其委婉语应用领域的实例。根据语义、时代变异和形音义间的同异关系分析,委婉语具有不同的语体特征和“相关”的构造原则,委婉语与禁忌语之间也有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我国一方面从西方译介了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和诗人参与了散文诗的创作,使我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是我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涌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而且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构成了表达手法的主要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随笔式批评文体的使用原则及其局限 ,同时对八十年代兴起的“李健吾批评文体热”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简论欧洲小说文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文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丰富。荷马史诗和中古英雄史诗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为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骑士传奇以想像和虚构的情节初具小说的形态;流浪汉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模式影响深远;《唐吉诃德》结合了骑士传奇的想像和流浪汉小说对人生的客观性展示的特征,标志近代小说的诞生;以《汤姆·琼斯》为代表的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西方小说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现实主义时期欧洲小说艺术发展到顶峰;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审视老舍晚年的作品,如《茶馆》《正红旗下》和三个歌剧(《拉郎配》《青蛙骑手》《第二个青春》),旨在探索老舍简练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