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节胺又叫助壮素,是棉区常用的一种棉花生长调节剂。适期喷施缩节胺,有抑制疯长,使主秆和果枝不过于伸长,缩小叶面积,株型紧凑,推迟封行,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和使棉花增产的作用。棉田使用缩节胺技术性强,要求严格,总结各地经验,使用缩节胺应掌握以下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2.
寿县瓦南良种场去年引进使用整枝灵做了棉花化控试验:同时以每亩用量12毫升整枝灵与亩用量40毫升缩节胺进行化控对比试验结果:亩用12毫升整枝灵结铃多、控制棉花生长恰到好处。调查结铃数比用缩节胺每亩增加14667个,其效果稳定好干缩节胺,亩用12毫升整枝灵比不化控对  相似文献   

3.
长江 《小康生活》2006,(2):23-23
1、适期早播。河北、山东北部地膜覆盖,以4月15日至25日为宜,最晚不超过4月底,育苗移栽以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为宜。2、肥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粗肥2—3方、尿素15公斤,进口二铵20公斤,进口钾肥15公斤,追肥应在下部坐住1—2个大铃时,结合浇水追尿素15公斤,遇旱及时浇水,浇水前适量用缩节胺化控。3、种植密度。在河北、山东棉区,中高水肥地亩留苗2000—2800株,免整枝栽培降低20%株数,南方棉区1200株左右。4、适时化控。该品种长势强,应用缩节胺适时适量化控,可结合肥水综合调控,塑理想株型,初花期亩用缩节胺1.5克,盛花期2.5克,花铃期3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棉花栽培上的几项主要农艺措施:密度(X_1),氮素(X_2),单株果枝数(X_3)和缩节胺(DCP)化控(X_4)作统一设计。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应用微机进行模拟试验,获得亩产籽棉225公斤/亩以上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198个,再经频率分析获得生产上有应用价值的优化方案是:密度3042~3444株/亩,氮素13.5公斤/亩,果枝数17~18台/株,缩节胺1.9~2.3克/亩。  相似文献   

5.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利用语言本身所提供的各种表达手段简洁而有效地传情达意,于是常常运用“节缩”、“合叙”和使用熟语,锤炼字句,采用双关、婉曲、警策等修辞方式,以简短的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容,此外,运用“称代”也能收到  相似文献   

6.
棉花化学调控是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群体的光照条件,减少脱落,增加铃重、提早成熟、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应用的要点:(1)浸种或喷洒棉苗:用1——1.5/万缩节安或1.5——2/万调节安溶液(1克缩节安或调节安加水10公斤即为1万)浸种10——12小时后播种。如果未用药剂浸种,为了棉苗发育健  相似文献   

7.
一、对“内缩”的界定“内缩”指的是一定民族或民族成员在其生存受到环境巨变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内向心理和退缩行为.“内缩”不等于通常说的“民族内聚”,民族内聚指的是一个民族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一个具有强烈内聚性的群体,其奋斗目标是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其行为特征为开拓进取。而内缩,其最后目标常只是一种一家一户乃至个人低标准生存的消极自保。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成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有积极的“内聚”和消极的“内缩”的时候,更多的情况是常常两者并存于一个民族所处的同一历史时期,只是各自表现的强度不同而…  相似文献   

8.
我家种着许多植物,芦荟和它的“宝宝”们便是其中的一员。现在,我家已有8棵芦荟了。芦荟绿色的叶子上点缀着白色的、米粒大的小点,仿佛穿了一件珍珠衣,叶面两旁各有一排黄色小齿,尖尖的,但并不扎人,就像珍珠衣上镶嵌着两条黄色的花边。绿叶向四周伸展,大大小小的叶子层层叠叠依次排开,加上那竹笋似的一节一节的茎,就像美丽的少女惹人喜爱。不久,芦荟当上了“妈妈”,有了6个“小宝宝”。看着这些小家伙一个个从土里探出头来,挤满了花盆,我不由得奇怪:“芦荟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呢?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芦荟又“生宝宝”…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各类成人高考复习丛书”语文下册都选用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齐魏马陵之战”一节。选文中有一句“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其中“钻火”一词,容易使人望文生义,而上述课本的选文均未注释,现试训如下。“钻火”,是“钻木取火”的缩语。但教材选文中“钻火”的意思却非钻木取火,而是取火、点火的意思。因为:其一,从工具技术的发展史看,齐魏马陵之战时钻木取火的方法当已淘汰。战国时的韩非在《五蠹》一文中也说:“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所笑矣。”连韩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成语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古代文献。有的直取原来的文句,如“勾心斗角”;有的依事或依意作了字面上的归纳、节缩,如“黔驴技穷”,“甚嚣尘上”。成语的含义不能直取词面之义,它的涵义大于它的词面。但不管怎么说,成语的意义总要取决于它的出处来源所赋予它的内  相似文献   

11.
训“缩酒”     
《左传》鲁僖公四年春,齐桓公与管仲以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为借口之一,纠集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军向楚国大举进攻.对是句中之“缩酒”一词,历代诸家训之为“浚酒”、“泲酒”、“渗酒”、“滤酒”。  相似文献   

12.
先秦两汉文献中出现的“节”字,基本意义为“节乐”与“和乐”,同时还兼有“乐章”与“乐器”之意.“节乐”是实现“和乐”的前提和条件,“和乐”是“节乐”的结果.“节”的这一基本意义与音乐美学中的“中声”、“和”等概念范畴共同指示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方向大致形成于春秋末期.“节”的音乐内涵实际上处于传统音乐美学的中心层面.  相似文献   

13.
“针缩奴”,是被主人用银针刺缩了足筋而不能行走的奴隶。根据《敦煌实录》记载:“张存,善针。存有奴,好逃亡。存宿,行针缩奴足;欲使,则针解之。”(《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医针”引) 针刺,本来是古代医家救死扶伤的技术之一,晋人皇甫谧《甲乙经》从防止误针的角度记载了“针缩”。掠买奴隶的剥削阶级分子,为了防止奴隶逃亡,自己睡卧时,针刺他们的足,使其足筋收缩,不能行走;到了需要役使他们的时候,才用针术解开。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实在可恨。 在封建社会里面,关于“针缩奴”的记载,当然不止这一例。沈约《宋书》的“乐志”,还保留着一篇有关“针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宜兴市宜城镇为期一周的首届“邻居节”落下了帷幕。但对许多居民来说,他们还沉浸在“邻居节”的欢快气氛里,真正的“邻居节”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一位平时很少与人交往的老大妈,因为在“邻居节”里参加了一次舞会,现在她再也不甘独自寂寞在家,每天跟  相似文献   

15.
节缩是省略的一种特殊手段,省略又是广义隐含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本文从广义隐含的角度探讨格律诗中成分的缺省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格律诗中主语的隐含、谓语的隐含、中心语的隐含、以及介调“于”的隐含等四个方面,而其中谓语的隐含义是隐含中的核心问题。阅读近体诗,应把握其成分的隐含,这样可以有助于对诗句结构的分析和对诗句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我以为非《齐物论》本文,乃《庄》书外篇之羼入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这种情况表明庄学家们对于这二节还缺少  相似文献   

17.
环球博览     
各国的女性节 日本的“少女节”和“母亲节”: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节”,也称“姑娘节”;10月份第3个星期日则是“母亲节”。 希腊的“巴布节”:这一天妇女们尽情欢乐,男人必须在家中料理事务,不得探听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将被抓问罪。 德国的“太太节”:在每年8月。节日期间,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 美国的“母亲节”:5月份第2个星期日。 尼泊尔的“妇女节”:在4月,历时3天。 西班牙的“女市长节”:节日里,妇女们不仅放下家务尽情欢乐,而且主掌镇上公务,发号施令。不接受者,被视为懦夫。 法国的“女性节”:节日当天,广场上放满长短粗  相似文献   

18.
1、蕾期当棉花主茎叶达7-8片,株高20-25cm时,对长势较旺,叶片肥大,叶色深绿,株高日增量超过1cm的棉苗,亩用50%矮壮素1ml或缩节胺纯品0.5-1克,或25%助壮素水剂2-4ml,兑水20-25公斤均匀喷雾,能促进根粗苗壮,定向整形,增强抗逆性,促进现蕾,早开花。2、初花期于棉花主茎叶片  相似文献   

19.
许国华 《社区》2023,(16):63-63
过了湿滬滬的梅雨季,一转眼,就迎来了“坐看牵牛织女星”的七夕。很多人都知道,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若是说七夕节还是魁星节、晒物节、晒书节,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主文事的魁星的生日,故此民间称之为“魁星节”。又传,是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且又不过分炽热,是龙王爷的“晒鳞日”,民间百姓纷纷仿效,在这一天晒衣、晒物、晒棉被,所以又是民间的“晒物节”。  相似文献   

20.
冬至,是二十四节令之一,又名冬节或冬至节。古人很重视过冬节,有“冬节大过年”之说。为什么“冬节大过年”?没有见到专门的诠说。杨永生《中外民间节日》一书稍有涉及,他认为是因为“冬至阳生”(白昼开始增长),“劳动人民喜爱抚育万物的煦煦阳光,所以特别重视冬节。”其实,“冬节大过年”之说,恐怕还和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及其相关的民俗相联系。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农历十月或十一月。此时,正是一年主要农作物收获和来年农作物下种完毕的时候。《诗经·豳风·七月》写道:“十月获稻”,“我稼既同,……其始播百谷。”(豳历十月合农历十月)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