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法性认识是各国刑法都会面临的理论难题和实践难题,在我国径行引入德日刑法的故意说和责任说存在规范依据和基础理论上的本土化障碍。立足于我国《刑法》第13条、第14条的规定和实质的犯罪故意、事实—价值一元式的犯罪构成体系,可以将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认识解读为实质的违法性认识,即行为人对自身行为违反国家基本法秩序的认识。在违法性认识的适用上,应当采用以一般人的认识为原则、个别人的认识为例外的适用标准。对违法性认识错误应当分类适用不同的规则,在因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行政犯引发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场合,可以转化为事实认识错误来处理。围绕违法性认识展开的争论是我国刑法知识转型的一个缩影,而使其本土化才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服装设计本土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土化设计是以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的设计。本土化设计是符合不同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情感要求,是民族表现于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同时本土化设计在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应注重人的情感化和个性化,除去功能外,它还必须能吸引、打动使用者,激起购买者的激情。服装设计的本土化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元素的重复叠加或挪来运用,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不断注入时代内涵而传承。  相似文献   

3.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深受本土义赈的影响,从而使红十字会具有了强烈的本土化因素。从红十字会的职能来说,初期的中国红十字组织并没有承担救护伤兵的职能,实际上只能救护难民。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际,红十字会才真正实践了战地救护的职责。随着第九届国际红十字大会的召开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的通过,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初步完成了本土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恢复性司法或称刑事和解,是被害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与加害人就加害人对其加害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并由办案机关据此对加害人作出宽缓处理的制度.该制度使罪犯能够在社会和被害人的宽容的环境下有尊严的接受改造,更好地融入社会,使受损的社会正义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回复.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的要求.从恢复性司法的概念、特征入手,对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理论基础、意义及其完善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主体——学习者角度,通过显性和隐性记忆力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频率效应是隐性记忆力发生作用的主要因素,而有意注意则是显性记忆力发生作用的主要机制的这一观点。本文因此提出了如有意注意策略、关键词策略、重复策略和间隔策略等一系列外语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并指出,以往的"过度扩展式"讲解单词的方法"弊大于利"。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造句和搭配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识别向产出过渡,从而缩小理解技能和产出技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中国期刊出版在引进外刊版权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不良倾向:相当一部分编辑出版从业者面对这份西方文化大餐,往往采取照抄照搬的态度,以为中国的读者也一定会甘之如饴,甚至形成一种版权依赖。21世纪的期刊交流,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提供消遣、传播知识那么简单,其中还牵涉到文化竞争、牵涉不同价值体系的碰撞和冲突问题。因此,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办刊理念、打造民族期刊品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所取舍,坚持本土化定位。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是汉语从其他语言中吸收来的词语.外语中的词语在被汉语吸收的过程中,必定会经受汉语的"本土化"改造,逐渐具备作为汉语词语的一些特点,成为汉语词汇的成员.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一般都会对某个词是否属于汉语固有的词有一定的认识,我们把人们将一个外来词看作汉语固有词的程度称为外来词的"本土化认同度".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调查人们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外来词的看法,进而分析影响外来词本土化认同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用理性的务实传统和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的期望给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学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内在文化依据和直接文化动因。所以,科学主义不仅仅是“舶来品”,它恰恰是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某种程度附会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文化在特定背景下合逻辑的展开,体现出一种内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10.
艺术形象的本土化和民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艺术形象创造 ,是在民间理性基础上的本土化、民族化创造 ,承继了民间叙事的传统 ,将传统的人物观与现代小说叙事方法结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脸谱化”的形象艺术。这类本土化艺术形象主要分为民间思想意义人物群落和民间文化意义群落 ,是民间文化形态在 2 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艺术呈现 ,也是民间智慧和民间生命强力的体现。这些艺术群落呈现出本土化人物的思想之美和民族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