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新世纪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被赋予首要地位,而首脑外交是这一地位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中国的"首脑"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体成员,首脑出访也就是"九大常委"的出访活动.从2003年至2009年七年间,与受访的其它国家相比,中国首脑出访周边国家呈现了出访次数多,出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出访安排上具有优先性,参加周边地区多边国际会议和重点庆典活动多等特征.通过首脑的出访,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特点:地缘政治的特殊考量决定了周边外交在当代中国首脑出访中的特殊地位;坚持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并重,全面、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方位周边外交;首脑出访务实高效,经济外交空前活跃;致力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与和平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袁野  王光厚 《理论界》2013,(7):156-159
中国的周边外交服从于中国外交的总原则。由于周边外交的独特性,因而在中国诸多外交原则中有一些原则对于周边外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互利共赢的原则、求同存异的原则等主要周边外交原则。  相似文献   

3.
对新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中国周边形势相对稳定,但其中也蕴涵着众多不确定因素.随着美国战略重心逐步东移,特别是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对华战略由"接触"演变为"遏制",加大了对中国的战略压力."9@11"事件虽然延缓了美国的战略东移,使我国的战略压力有所减轻,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周边公共外交承担着增进周边国家公众对中国认知、理解和信任的重要任务,肩负着消除周边国家公众对华认知赤字、信任赤字和认同赤字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公共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但中国周边公共外交顶层设计与能力建设的局限、周边国家政治社会环境的多变与民粹主义的抬头、亚洲地区治理的滞后与内部分化倾向的强化、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和价值观博弈的加剧、西方媒体对中国内政外交的歪曲抹黑也制约着新时代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的效果。基于此,推进新时代中国周边公共外交需要构建政治支撑与资源保障体系、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与地区人文治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周边话语体系建设、强化公众间交流交往与沟通互动、建立舆论危机预警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因稀缺性引发的水资源危机使水资源问题“安全化”,国际社会对“水战争”或“水冲突”的担忧和恐惧正随之日益加深。近些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水纷争事件,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建的重要因素,随着亚洲水资源危机的显现和中国实力的崛起,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地区层面提供更多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中国在周边地区逐步开展了多层面的带有战略伙伴建设和公共外交性质的“水资源外交”,使之发挥着冲突预防,危机管理与促进区域合作的职能,凸显了中国在和平与稳定的周边地区构建中的负责任大国风范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
东扩后欧盟面临新的边界,欧盟展开了针对包括巴尔干和中东欧国家的东部“小周边”近邻外交和在大欧洲概念下针对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南部“大周边”远邻外交。欧盟出于对冷战后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和欧盟欧洲安全认知框架的修正,对“小周边”的外交,主要是推动“东扩”与“颜色革命”;对“大周边”的外交则以合作、发展促进稳定与安全,并对欧盟与以色列的关系加以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7.
8.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中国周边安全合作机制,营造睦邻友好环境,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对外关系与国内经济的发展,抓住发展机遇期,发展积极和谐的周边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首要任务。从政策取向上说,中国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是机遇,周边国家同样需要谋求一个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国际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立足周边、成为有所作为的地区大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波动状态不断增强,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如果中国要获取区域大国地位、赢得区域主动并化解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压力,就需要主动寻求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深入合作,建立稳定的国家关系,因此,中国应当推动有利于周边国家发展的区域合作机制。三角合作机制是区域建设的最优选择,其具有建构成本小、效率高的特点,中国若能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为平台加强三角合作机制,推动中南半岛区域国家间合作、实现中国在该区域的主导,可以为中国经略周边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发挥最大效用,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淑梅 《兰州学刊》2006,(10):102-103,78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中国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相比冷战后的10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交替出现。中国需要做出恰当的战略选择,突出重点,与东盟国家发展建立全面的安全机制,进而带动东亚地区安全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差距的扩大并非完全由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差异所决定,更有政治方面的因素。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控发展差距,需要我们从政治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现象,聚焦世界目光于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中国威胁论”。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动机已经表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然而,大量跨国公司落户中国,往往会凭借其独特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最终会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跨国公司恶意的内部化行为也侵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在世界经济广泛联系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的经济崛起也正是这个开放的世界经济系统所造就的。中国经济崛起奉行互利共赢原则,对未来世界经济体系的合理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外交观的传统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强调在平等互尊的基础上,在国际交往中坚持诚信互利,从而达到各方的和谐共处。这种"和合"观对当代中国外交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4.
杨勉  周慎 《阴山学刊》2011,(4):5-11
国际体系的转型正由量变转向质变。新兴大国成功替代旧霸权国的范式必须与时代的精神与物质本质相符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给中国提出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中国面临“被”负责任的境地,中国必须善于应对,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外交正处于从“和平”向“和谐”深化的新出发点,如果中国希望在21世纪的角逐中胜出,就必须跳出大国权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具有决定经济发展、调控政治发展、主导文化发展和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大作用,现代化所 以没有首先在在中国产生和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社会科学的停滞落后和失误。因此要加速当代中国现代 化进程,必须大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实施以社会科学率先现代化来带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夏毅辉 《阴山学刊》2003,16(6):57-62
文化应对是文化交流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四种不同的应对模式, 即主动应对、被动应对、被迫应对和拒绝应对。中国入世后采用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是重建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国情即根据事实来建构理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分别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49年至今,新中国外交分别经历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核心的五个时期。60多年来,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两条主线,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互动。在二者的作用下,新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对之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对于我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开启我国外交的新征程、开创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印度石油外交合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一般的逻辑,中国和印度同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对外来能源与日俱增的需求和依赖使得两国激烈争夺世界能源市场的可能性大增,"零和"博弈才应是可能的结果.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合作共赢成为双方特别是印度外交政策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