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晚明李贽、管志道、罗汝芳等人被程朱学者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篡者称为"狂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思想与学说中的禅儒互释.狂禅派人物认为佛禅和儒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佛禅和儒学可以相互阐释,这样就能更容易明了佛禅和儒学的本旨.认识到狂禅思潮中的这种禅儒互释,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狂禅派人物看似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狂禅思潮为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了的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永刚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54-56,61
公安派因李贽而习禅,伴随着“狂禅”运动的兴起,在京师谈禅论学,达到鼎盛。然学术及政治的嫁接导致了公安派在文坛上只能是昙花一现。政治上对立的党争双方在反“狂禅”这个学术问题上达成默契。联合剿杀了这场运动,李贽身死,公安派成员逃避政治迫害,离散逃亡,归于沉寂。袁宏道在反思之后,风格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3.
袁向彤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1):52-56
李贽的"狂禅"思想表现为对"阳为道学,阴为富贵"的假道学的猛烈抨击,这可以用他晚年提出的"三教归儒"说来概括,即以"闻道"为宗旨,将释、道纳入儒学的哲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董春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2-56,65
唐中后期文人狂放、超脱的个性,虽然常常出现在诗文书写之中,但由于佛教南宗禅的广泛传播,往往被后世研究者归因为信仰的影响,其中儒家传统的出世观念,则常常被所谓的禅理遮薮。文章通过对这一时期文人狂禅行为特征的剖析,发现文人的超脱只是建构在人世遭遇与个人信仰交点之上的外在处世方式,当这种超脱投影到社会价值观念转型之时,则更多地彰显着士大夫文人即时的功利视角,而天命至上的伦理观业已消弭在信仰与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5.
路鹏飞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97-104
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风非外来影响,而是源自东林学派的流风余韵。心学至明末阳明后学而有狂禅空谈心性、游谈无根之弊,尤其是黄宗羲所指的泰州、龙溪两派,其中又以泰州为最。泰州学派倡导率性、自然,人人自许为圣人,对于自然欲望进行了肯定,走向了极端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使得这种观念风行天下,其极端者为李贽,他反对名教,喜好数术,甚至为盗贼、佞臣张目。此后受到了东林学风的扭转,东林学派强调下学上达,家国天下一体。东林学派通过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以清议而影响国政、时事,有扭转风气之功。其代表顾宪成、高攀龙等兼采朱陆,对于阳明四句教进行修正,提出良知为天道,强调格物致知工夫,主张经世致用,与世为体,为明清之际经世学风转变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高建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107-111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童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2):45-48
泰州学派被称为“狂禅”。罗汝芳对“狂禅”的整合与改造是重要的环节。他主张纵横任我,生意活泼,将活泼泼的生命存在的冲动置于审美心意结构的核心,由审美本体、审美工夫、审美体验三方面构成。罗汝芳融合周易、禅宗、道家学说,使“狂禅”虚灵的层面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禅思维与艺术思维存在着共性,受禅思维影响的士人,将禅思维引入艺术思维中,孕育生产了物我同一的作物方式,在情(理)景交融的民族性艺术特色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傅小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1):57-61
晚明时期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倡导“唯情论”,试图通过情这一路径追求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这种趋向由李贽发起,在袁宏道审美观的演变过程中更趋明显,随后的汤显祖表现出对超越肉体的精神意义的情的渴望与追求,而冯梦龙则试图以主体的内在情感为道德规范的基础。这种种努力和探求,使得晚明思潮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路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杨红旗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55-57
影响家具设计思潮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工作方式、精神需求、消费方式等.发掘家具设计思想必须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着手,从而真正把握家具设计思想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从斯科伦定理看禅宗的触事即真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昌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4-41
世界的多样性缘于悖论,缘于真性的形式不可描述性.斯科伦定理指出,任意一个形式系统,都存在可数多个语义解释方式.用禅宗的陈述,就是真性是不可描述的,因此真性可以处处体现;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触事即真".对于解释物理世界多样性的本性而言,禅宗的触事即真思想,无疑是有着深刻洞见的.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维护与发展生态、环境及文化等事物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性理论受到文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从现代性角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避免了创作方法论的长期影响,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现代性理论的观照下,现代中国文学主潮由启蒙主义文学和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构成,这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历史任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思潮正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铁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
传统文学观基本上是从作品、作家即创作范围来界定“文学”的含义的 ,这种思维定势导致不少人把文学思潮等同于创作潮流。文学艺术事实上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文学思潮属于观念层面 ,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系统。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系统中受某种文学规范体系所支配的群体性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14.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活禅”的提出者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佛教理论和世俗道德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从佛教理论方面,“生活禅”以缘起论、因果论和戒律论为基础,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佛教生态环保理论体系。从世俗道德方面,“生活禅”提出了包含良心、感恩、包容等道德规范在内的道德环保观。 相似文献
15.
杨秀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94-100
文章分析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介绍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进行了简短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自由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无产阶级思潮几成并峙之势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 ,在摒弃简单片面的非科学研究倾向的同时 ,应从历史主义和辨证分析的角度 ,对思潮的形成、流变、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进行深入梳理与整体把握 ,以推动具体研究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7.
卜建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76-81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的青年领袖是那些有能力主导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发展趋势,能够对网络民族主义者产生重要影响,在某种网络条件下能够带动民族主义者进行爱国行动的青年人.首先,青年领袖要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起引导作用,必须具有高度的参与意识与分享意识,善于搜集信息;也需要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挖掘社会信息,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还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青年领袖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引领中,善于通过一种平等参与的双向互动关系影响民众的行为与思想,青年领袖对于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与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人本主义主体性思潮兴起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思潮在我国出现,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思想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西方主体性思潮的的影响使主体性的实现程度空前提高,使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这对于我们更新观念和思想,重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树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9-23
大众传媒的现代包装,带来了全民化消费的历史性巨变。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的驱动,通俗艺被推上了主流艺形态的“王座”。它不仅逐渐形成一股其势汹涌的思潮,而且深深浸染着一代人的社会心理。静析通俗艺的历史功过。立足民族化发展前景,唤醒主体化意识,重新确立整体化结构,是当代艺刻不容缓的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