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正 《领导文萃》2009,(3):46-50
少决策—转移矛盾 组织的决策应该由谁来做?好多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管理者。康熙90%的决策是他的手下帮他做的,所以康熙能做60年皇帝。康熙总是这样,有人说出了一件事情,他就说:“嗯,我知道了。”那人又问:“皇上您说怎么办?”康熙反问:“你说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清朝康熙时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明珠,他是掌权最大的官员之一,为人为官不但清廉正义,而且疾恶如仇,因而有不少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官员都对他恨之入骨,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相似文献   

3.
高建军 《领导文萃》2008,(21):109-112
大抵,在一个王朝开国和奠基阶段,英主与能臣往往能够风云际会、龙虎相从,事业也干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其中,君主更是起着主导和根本的作用。他们身体强壮,精神健旺,心思清明,德行相对较好,勇于开拓和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使他们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为、最有名的皇帝。这样的人。最杰出的代表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圣祖康熙。而这二人综合比较,康熙又似乎略胜一筹。这里只说说康熙。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闽商曾一支独秀,开拓或独占了航运,蔗糖、棉花、纸业、果桔、炒货、蓝靛等行业,闽商甚至成了一些行业的代名词。可以说,闽商在上海历史的记忆中擅贾富裕而受市民瞩目,因此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对上海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康熙弛禁,设海关,通市贸易,江南港口逐渐得以恢复。从康熙到乾隆,史称“盛世”,国家承平既久,社  相似文献   

5.
雍正的务实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一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  相似文献   

6.
宋国庆 《领导文萃》2013,(20):37-39
名门之后以“忠”事君 张廷玉乃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张英曾做过康熙太子的师傅,也是康熙朝宰相,为官清正廉洁,从不仗势欺人。张英致仕(退休)前一年,张廷玉考中进士,并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储备干部),从此踏上了长达五十年的仕途。如果将张廷玉五十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冯佐哲 《领导文萃》2007,(10):133-136
乾隆帝弘历25岁登基,在清朝诸帝中不失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以乃祖康熙为榜样,并吸取了乃父雍正的一些统治经验,乾纲独断,事必躬亲。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8.
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西郊畅春园。老皇帝康熙撒手人寰,四阿哥胤禛在"九门紧闭"的肃杀氛围中夺得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父皇留下的烂摊子需要整饬,庙堂坊间的猜测需要澄清,而这一切,既离不开他的战略决策,更离不开官员们的具体落实。因此,管好官员成了雍正初政的关键步  相似文献   

9.
李杰伟 《决策探索》2013,(24):89-89
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间,稳定内政,繁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开创“康乾盛世”,人称“千古一帝”。成就他辉煌帝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他治国理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他晚年总结执政经验时所说“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相似文献   

10.
雍正皇帝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成功的改革家。康熙末年,国库亏空,官场买官鬻爵,贿赂成风,深谙吏治腐败的雍正决心大力改革。在这场极其艰难的斗争中,雍正敢于突破常规,革除弊端。他改变了“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的旧习俗,因时而变,在整顿吏治,清查亏空中提出许多新的解决办法,并创建了养廉制度,使得朝政立即畅通无阻,为乾隆朝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河之洲     
给对手敬杯酒康熙在位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拥立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第三杯敬他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以及鳌拜。闻听康熙说给敌人敬酒,众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  相似文献   

12.
《领导科学》2000,(9):42-43
从17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第一个10年止,精确地说是从1644年到1911年的268年间为清朝统治时期。这是中国悠久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在这268年间,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  相似文献   

13.
<正>官员在位日久,阶层便易固化——你升到哪一阶,他爬到哪一级,都像安钉子似的,固定了,非圈内不能进位,非山头不能占位,非派别不能分位。清朝自顺治至康熙,几十年间,朋党之固化,让一代雄主康熙都头疼:"朕听政四十余年,观尔诸臣保奏,皆各为其党。"不是同学不推荐,不是老乡不提拔,不是亲属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其他人哪进得来!  相似文献   

14.
<正>"绕策不用""田丰之死"深刻地说明掌权者昏聩无知,对杰出人才的意见不能择优而从,将最终导致人才毁灭、事业无成的败局。掌权者对众议的选择与决断,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在众议中要想择优去劣,就必须构建众议与善断相融合的心理与决策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对正确意见的采纳,真正做到发挥群体的智慧。一、"绕策不用""田丰之死"的历史意义据《左传·文公十三年》载:(晋)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  相似文献   

15.
斗富     
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热衷于享乐,过着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并四处挑选美女,他的宫女超过了一万大关。为了维护荒淫奢侈的生活,晋武帝和权贵们做起卖官的交易。卖官的人可以大捞一把,买官的人又可以去成倍地剥削老百姓。晋武帝"上梁不正",权贵们的"下梁"自然也东倒西歪了,奢侈的风气一天比一天上升,"斗富"成了当时豪贵们的一种时尚,几乎处处在斗人人在斗。开国元老,太尉何曾一天三顿饭要花费一万钱,还认为"无处下箸";他的儿子散骑常侍何劭则要用二万。但是,尚书任恺免官后更厉害,每顿饭都要花一万。  相似文献   

16.
刘志军 《领导文萃》2014,(10):42-43
正说起吴三桂,人们都想当然地认为,他这个人反复无常,先是背叛明朝投靠闯王李自成,后倒戈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合伙灭了李自成,最后又反了清朝。可这回他的运气不那么好了,被康熙打了个落花流水,还留下了千古的骂名。也有人说吴三桂这个人爱美人不爱江山,冲冠一怒为红颜,他的种种错误决定都有一个诱因——陈圆圆。  相似文献   

17.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康熙年间的高士奇确实是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以一个穷秀才的身份,仅仅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经人推荐之后,很快就成为康熙的心腹秘书——这是第一奇。康熙每次外出,都不忘带上高士奇,两人几乎形影不离,无  相似文献   

18.
曹家的没落     
史景迁 《领导文萃》2014,(11):68-70
正康熙死于1722年12月,李煦几乎即刻就被撤去了"苏州织造"一职。这对曹家而言,是在新朝的不吉利的开端。无可否认,李煦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也没有辉煌的业绩,但他曾是康熙宠爱的人,他的去职确实意味着旧的秩序已经变了。雍正的一些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曹家大大不利。作为一个法家式的人物,他对于家奴严厉控制,常常对包衣表现出公开的轻蔑,他视包衣为卑下、不诚实、不听话的。他看轻织造职位的重要性,以为不过是"听得些流言再做传报而已",他觉得一个巡盐御  相似文献   

19.
“乾隆皇帝下江南”,几乎家喻户晓,然而他是个老寿星,未必妇孺皆知。在我国25史中的230多个皇帝中.乾隆是长寿之最,寿高89岁。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  相似文献   

20.
清朝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顺治十八年(1661)即位,时年8岁,取年号康熙,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去世,在位6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