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国务院通过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将重庆确定为西部地区经济中心。“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从省份经济真正走向区域经济,以区域经济构建区域增长极战略的重要时期,这为加快推动“秦巴山区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09,(27):30-31
自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7月1日也原则通过,这是国务院在两个月内批准的第五个区域发展规划。此外,加上2008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已经上报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共有七个区域发展规划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来看,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已经是“全面开花”。  相似文献   

3.
草根的盛宴     
构建海峡经济区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只要台湾方面与海西经济区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那么海峡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经济繁荣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对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扩大国家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是国家深入实施海峡经济区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和平统一、国家稳定的迫切需要。平潭综合实验区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区域开发力度,实施梯度赶超、产业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战略,以产业提升为支撑,全面增强辐射功能,努力将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成为海峡经济区的经济增长极,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家向东南开放的排头兵,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区,海峡开发开放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4月24日,黑龙江省委第十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的决议》。《决议》称,建设八大经济区,是区域发展理论在黑龙江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是对全省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深入实施并不断完善“八大经济区”规划,必将有力推动黑龙江区域发展呈现“分工合理、优势发挥,东西呼应、南北互补,内外相联、全面跃升”的良好局面。黑龙江省今年确定投入5000亿元全面实施“八大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0,(48):11-11
一项范围地跨西北陕西、甘肃、宁夏三省,涉及十一个革命老区城市的经济区规划.即将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将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之后,中央层面对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一项区域发展规划。据《经济观察报》12月6日报道,当地官员希望.过去资源开发利益分配过度向央企倾斜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9,(16):11-11
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据4月17日《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施重点发展带动战略.引领经济腾飞。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升。3月24日至31日.由国家25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山东省专题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完善提升问题。此举意味着,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山东沿海港口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分析研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借助港口经济的局部繁荣带动港口城市腹地以及整个沿海地区发展的可行性,并初步研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港口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同时肩负着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双重责任。经过26年的发展,东营市已经进入了一个由新兴石油城市向现代化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转变的重要时期。东营必须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  相似文献   

10.
彭维学 《领导文萃》2009,(14):15-21
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明中央把海西战略上升为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海峡西岸区域发展的重视、支持和期望。这一决定,不仅有利于加快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16-1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国家级战略经济区同处中国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毗邻.经济发展相互衔接.是全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板块之一。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两大经济区域包括广州、福州、深圳、厦门、东莞等在内的各个领先城市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集群。  相似文献   

12.
《经营管理者》2011,(6):10-11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按照《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即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临港经济开发区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宜宾市提出了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战略,期望把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区和城市新区。本文从临港经济模式、区域经济理论、地理特征、腹地经济、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宜宾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可行性,同时也提出了该战略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乡要加快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拔得头筹,从而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实现《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将新乡市发展为特大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已成为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路径,结合协同创新的3种模式(技术联动协同创新、产业转移协同创新、功能定位协同创新),提出加快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大长三角"的条件已经成熟 《决策》:随着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产业转移的趋势正在加速推进,新型的地区合作关系也在逐步形成,从目前表现出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来看,构建"大长三角"经济区的条件有哪些?  相似文献   

17.
阮静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237-238
本文介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优势,结合经济区的创新环境,为加速经济区经济发展,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想,最后提出提高经济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淮海20年反思——尴尬的淮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道刚 《决策》2006,(2):12-15
在双重边缘他的“叠加”、两大经济区域板块的挤压和缺少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淮海经济区陷入了一个“经济峡谷”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建立起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联系密切的空间经济布局结构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立足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现已初步呈现三大经济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但区域经济布局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极集中”,但总量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地域分工不明显,特色优势不突出,产业同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县经济薄弱,特大城市缺乏中间层次的功能传递,难以有效带动腹地发展:经济布局与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因此,“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经济发展应按照分类发展、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适度发展的原则进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达州整体纳入成渝经济区块。本文通过对达州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中的定位,相应的区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规划及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就金融支持成渝经济区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二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借力资本市场;四是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五是发展特色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