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代福建汀州所在的汀江流域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是福建客家聚居的主要区域和文化中心区域,在客家民系发展中起着人口聚落、繁衍和族群认同作用,也成为当今世界客家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最重要的区域。客家只有在通过血缘与文化寻根达到客家族群认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全球化背景下的客家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2.
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具有全面、关键、决定性的影响。客家民系主体来自中原河洛,在闽赣边地开基创业奠定了客家文化物质基础。客家重构中原式宗法制社会,形成客家文化的社会基础。客家传承河洛文化刚健自强、厚德、文化和重礼的基本精神。成为客家思想文化的理学根源也在河洛。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史实出发批评罗香林过分强调客家的中原汉人血统,还是从族群理论出发批判其“族群中心主义”,可能都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罗香林研究客家时的社会情境和他对客家判定的标准。罗香林注意到了客家与畲民之间的血缘融合,从而发明和解释了“民系”理论,并从文化上来论证客家民系之优秀。罗香林对客家的界定,依据了客家人士的访谈,暗合了族群理论,也揭示了他那个时代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地域范围。1930年代前后,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存在着对客家人和客家地区的自我认同,民众对谁是客家人,哪个地方是客家地区,其实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相对清晰的界限。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重新解读三省交界地区宋以来的历史进程,或许对思考客家学自产生以来一直挥之不去但又无法得到正解的问题,即“什么是客家”,产生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四川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比较特殊的族群,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认同意识。随着现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交流,曾经相对独立并承载着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客家传统文化被日益渗透,客家族群与土著族群正日益融合。但在四川客家聚居区的移民社会中,重新整合客家传统文化并且构建客家族群认同,仍然是客家族群文化与心理认同的强烈需要。以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文化表征为基点,追根溯源,实现四川客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新组合,是构建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客家由一个聚居于内地的边缘闽粤赣边界区域的山地族群,发展为一个声望隆盛的国际性族群,与客家在近代以来建构客家观念,开展现代客家运动的文化实践是分不开的。现代客家运动,本质上是客家人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响应,是客家人融入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种主动的政治姿态和自觉的文化实践。第一阶段客家运动,塑造了客家新形象;第二阶段客家运动,建构起了全球性的客家认同,建构起了具有符号意义的客家资源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客家族群群体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方志和族谱这两种官、私文本为资料,从客家族群的自我救助行为人手,着力探讨客家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塑造,进而分析客家文化的特质,认为虽然客家文化体系含有土著民族的文化因素,但儒家思想仍然是该文化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客家山歌中对女性的描绘和对女性的讴歌,展现了客家女性独特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以及客家族群独特的女性文化特点。这些山歌也教化着后人,加深了客家人族群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推动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了中国大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每年从港澳台与世界各地回国寻宗问祖的客家人数量剧增。与此相应,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客家学”的讨论又活跃起来,学术界兴起了“客家热”。香港《嘉讯》杂志(1989年40—41期的合刊),《客家精神探索》一文虽巳指出:“以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化之源”。“客家文化比较全面地保存了河洛文化的精神”,但对客家根在中原未进行深入的论述。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索,并说明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的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相似文献   

10.
客家南宋源流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客家家谱重新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南宋时期汀赣二州的北方移民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南宋时期南迁的北方移民对客家的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客家先民以南方土著为主,北方移民主要是通过文化而不是血缘影响客家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客家文化是一体多元的 ,它吸收了筑陂灌田、排俗、擂茶、食俗、尚巫、崇凤、“腊日”、九九重阳节、竹枝词、崇屈爱国等楚文化因素。客家文化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和融入 ,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为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 ,吸收融合了楚文化和其它文化 ,才酿成客家文化具有特有的魅力、丰厚的内涵 ,而屹立于世 ,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把客家文化视为移民文化,实际上移民文化有明确的定义和范畴,客家人已经在赣闽粤交界区域定居了数百上千年,客家社会早已是一个稳定的定居社会,说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其理论前提既不能成立,所举例证又经不起事实的检验.我们认为,客家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的山区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山林性、边缘性、向心性.客家文化的这些特征辩证统一,其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片区也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动态发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一门学科的成熟,固然在于其影响,受众面的扩大,深入人心,在于其研究的深度与力度,特色的形成,但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则是不可或缺的,即流派的形成,不同流派的"众声喧哗"。因此对客家学的学术观照以及对其现实背景的分析自在必然。《客家文化史》的出版,正是在学理观照下研究范式的一次成功的突破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客家文化在特殊的迁徙过程和艰难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活动中,继承了中华先祖不畏艰难的开拓传统。客家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平民为主,其世俗性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的世俗性、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以及围绕物质生产的世俗文化中。客家制度文化、耕读文化、民间化教育以及积极参与爱国斗争的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客家文化寓于世俗性之中的文化超越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了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客家方言岛的亲属称谓词。试从血亲、姻亲和其他关系三个方面来对黄联客家话亲属称谓词做一个系统的描写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称谓做了语音上的分析或传统文化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语言三个方面融入到叙事之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族群文化形态,既表明了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地处南岭走廊中段的贺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使贺州客家成为最具客家特征的广西客家人。贺州客家非常重视宗祠的建设,数量众多是贺州客家宗祠的突出特点。作为在重大节庆时举办祭祀活动专用场所的客家宗祠,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认同意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处粤北山区的梅州,山清水秀,生态优良,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应抓住泛殊三角区域合作和CEPA实施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实施优先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世界客都·中国梅州”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客家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对客家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客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客家人的人格特质;崇文重教和浓厚的家教氛围锻造了客家人的人格模型和范式;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对人格形成也有熏陶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文化积淀是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客家文化对人格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布于闽西南一带的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结合当地的地形山势、融合家族凝聚思想、防御外敌侵略而形成的一种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客家民俗生成的生态性本原、建筑选址的风俗所包涵的生态理念、客家人祭祖习俗对建筑的影响、建筑中给排水风俗的生态理念等方面,揭示永定客家土楼的生态适应性原则,对现当代建筑设计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