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然而,近几年在试行和推广中,却出现了招生目标模糊、缺乏公平性、诚信缺失、考核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偏离初衷。对高校自主招生程序中的问题进行反恩,从而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加强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实行“联考联招”制度、设立自主招生考试委员会等合理化建议以保证自主招生公平、公开和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中韩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观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两国的大学自主招生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价值取向、适用范围以及政策的实际效果方面存在较大的可比较性。而正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启示我们:中国的自主招生政策应该坚持统一高考以保证公正性,扩大自主招生以保证多样性;实现大学与中学“双向”联动改革,建立综合多元化的录取机制;理顺政府、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构建高校自主招生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自主招生是一种尚未完善的新型人才选拔方式,经过8年的实践,仍然存在招生自主权不足、自主招生的公平和诚信、自主招生测试的科学性、自主招生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自主招生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下有关高校招生改革的诸多话题中,自主招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其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存在诸多的公平问题。不仅造成阶层、地域及城乡之间学生机会的差异,而且深受人情介入与侵扰。自主招生出现公平方面的问题,大致有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原因。治理当下自主招生的不公平,首要任务在于完善制度,而完善制度的首要方面在于公开透明。首重公平应成为自主招生最重要的改革原则,一切制度的设计都应首先围绕公平来进行。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为全社会所关注,对其不公平的治理也同样需要社会各界努力,外部力量应积极介入到改革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招生制度的政策性缺陷等原因,导致中国高考招生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之间和不同考生群体之间,它导致诸多问题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解决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以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给弱势考生群体以政策倾斜,逐步改革与完善高考招生制度,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等,多管齐下,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成效、难点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历程,其在招生体制、录取体制、录取途径及录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制度性突破,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考公平,提高了录取效率,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录取方式的转变需求。但受制于中国社会整体改革节奏,高考改革亦处于重大转型期,高考录取制度在名额分配、多元录取、自主招生、投档规则及加分政策等方面尚面临一系列亟需调整、优化及创新等问题。基于制度变迁理论,高考录取制度的变迁方式将出现"强制性"与"诱致性"的交替,变迁因素已转为多种外部变量的合奏,变迁路径呈现出从"统一录取"到"自主录取"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备受舆论质疑,陷入改革困境,其原因主要在于理念与制度难统一、目标与手段多分离、公平与效率相矛盾、权力与责任厘不清。因此,探寻自主招生改革的路径,重塑自主招生的使命势在必行。自主招生意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人才选拔多元化的考试制度改革,其使命的重塑需要在合理借鉴、多方参与、大胆创新基础上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中,自主招生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不断完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通过加强对自主招生的监督与宏观指导,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完善自主招生选拔体系,最终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规格和不同办学形式的高校选拔人才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自主招生联盟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现阶段自主招生规模扩大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限制学生选择的失当规定。由此,为了实现自主招生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使自主招生联盟运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应该强化自主招生联盟的必然因素,实现联考和面试成绩的共享互认,尽量分散考试时间和多设考点,取消有关优惠录取政策的不合理限制,推进考试的社会化和联盟高校的培养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与大学自主考试相结合的“复合型”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使大学招生考试实现了国家统一要求与大学个性化要求的融合;而且在促进大学招生自主化、选拔方式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在制度模式、招考权力、招生名额分配等方面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式下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产物,对我国高等教育作了有力的补充,缓解了国家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而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相对特殊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思想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以及相对偏低的入学分数,家长对其关注程度也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生,分析了这些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构建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硕士研究生调剂录取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硕士研究生调剂录取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了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大量调剂生有诸多原因,招生单位和考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合理调剂录取,以确保调剂工作能够达到有序化,这对招生单位和调剂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立性”上。在设计中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界定标准时,应考虑独立董事的独立对象主体是股东尤其是大股东以及公司高层经营管理层等八方面的因素。通过比较中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差异,明确了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比重、独立董事由现任独立董事选聘、强调独立董事要有专业水平等“独立性”保障,指出了独立董事的选举制度、任期制度、报酬与激励机制等“独立性”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育中的城乡差异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备受关注。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为个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从城乡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和农村父母传统的性别观等三方面阐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缩小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原是英美法系国家为了完善上市公司监督体系所作的制度安排,1997年在我国正式实施。但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是:在社会人文环境方面,我国目前实际上还没有大规模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条件;从经济因素方面分析,我国暂时也没有独立董事存在的基础;就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机构事实上的设置来看,独立董事制度更没有多大的作用空间。所以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条件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形式上已经建立了规范的公司监事监督制度,但是监事会在实践中普遍未能产生相应功效;后来又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其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怀疑.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英美法系采"一元制",大陆法系采"二元制".相应的,在公司内部监量机制上,二者分别采独立董事模式和监事会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近年来呈现互相借鉴的趋势.应该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监事监督制度模式,并吸收独立董事制度的合理因素,加强监事的独立性和监督能力建设,进一步改良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廉政机构建设在廉政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先进国家或地区"廉政机构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对于我国加强廉政机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从瑞典、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廉政机构建设的做法看,其经验与启示主要有:应当设置一个统分明确、专兼结合、分工协调的廉政机构体系;应当保障主要廉政机构地位上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应当规定廉政机构担负教育、预防、调查、惩处等廉政工作的系统任务;应当保证廉政机构拥有执行其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充足资源和充分权力;应当加强廉政机构队伍的建设,保证廉政机构工作人员的高标准、高素质。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勤勉义务的设置是对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原则性地规定了独立董事勤勉义务,但这一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提出我国独立董事勤勉义务制度应该包含两个规则:一是独立董事应该履行技能、注意、勤勉义务;二是应以严格的标准追究独立董事未履行义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律师拒证权制度之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两大法系典型代表国家,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均享有拒证权。律师拒证权具有其独立的价值。我国现行立法在此方面存在缺陷,从建立法治秩序的需要出发,我国有必要建立这种制度。文章就如何在我国建构律师拒证权规则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惩罚性赔偿——经济法具体责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作为新兴的法律部门,应当具有其独立的法律责任形式,惩罚性赔偿就是经济法的一种具体责任形式.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已广泛适用,而我国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了双倍赔偿原则,其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不尽人意.本文通过比较英美法律和我国法律的规定,比较传统民法责任与经济法责任,探讨惩罚性赔偿的本质属性,指出我国并未出台真正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应尽快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