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育琨 《经理人》2005,(10):48-49
华为历史上的决定性战役,无不印证着战略家关于间接路线战略的 现实性和有效性 2005年任正非入选《时代周刊》全球 “建设者与巨子”100名排行榜。《时代 周刊》评价说,现年61岁的任正非显 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带领华为重复当年思 科、爱立信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如今 这些电信巨头已把华为视为“最危险”的竞争 对手。  相似文献   

2.
上月底,《财富》(中文版)发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蝉联榜首,柳传志、张瑞敏分别位居亚军、季军。  相似文献   

3.
程社明 《经理人》2006,(11):104-104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到底应该忠诚于什么?是忠诚于老板,忠诚于企业,还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和事业?以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华为总裁任正非和被称为华为“叛将”的李一男为例。李一男当初深得任正非器重,他离开华为创业,是不是对任正非的背叛?我认为不是!而是因为他的知识、观念、能力和心理素质,已经发展到需要求得一个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才华  相似文献   

4.
正为什么很多人很努力,资质也很出众,但最终难以取得突破呢?华为的任正非在管理上简单粗暴又直接,给予尊重并给足钱,而任正非的股份在华为不到1%;腾讯的马化腾,收入甚至比高管低;刘邦从一个地痞流氓到大汉王朝开国皇帝……他们的成功,靠的是胸怀,对手下人慷慨,放下了利益。  相似文献   

5.
战争启示录     
蔡伟 《领导文萃》2010,(9):47-49
<正>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公司内部的一段讲话在企业界广受推崇。在这篇题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的讲话中他多次提起:"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后方配备的先进设备、优质资源应该在前线一发现目标和机会时就能及时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由拥有资源的人来指挥战争、拥兵自重。"  相似文献   

6.
程东升 《经理人》2010,(2):81-81
一直以强硬领导、高度集权著称的任正非,正在积极改变20年来一直实行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推进分权体制。这标志着,华为将进入一个自下而上变革的崭新发展阶段。 坚决对内开刀 任正非试图从几个方面对华为进行手术:整饬内部纪律,遏制大企业病,反对腐败,防止华为企业文化变异;从一线培养管理人员,夯实华为组织根基。  相似文献   

7.
华为始终聚焦客户的需求和挑战进行创新"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任正非的这句话浓缩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介     
肯&#;布兰佳 《经理人》2003,(12):102-102
《华为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进的“狼群”》:二位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三年,采访了数百位华为公司内外的“华为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鲜活材料。该书记述了华为15年的发展历程,从技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 《经理人》2009,(12):34-36,38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人选理由:带领华为在全球移动网络设备市场上,2009年业绩首次跃居全球第三。  相似文献   

10.
浅谈华为的企业文化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华为文化?其实对于这个题目任正非在一篇讲话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华为十几年来的成就只有两个字:诚信。对客户的诚信,对社会、对政府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诚信文化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这应该是华为文化的灵魂,诚信推动着华为的昨天,也推动着华为的今天不断向前行进着。  相似文献   

11.
20年改革开放,终于挺起了中国人硬朗的脊梁; 20年改革开放,终于造就了海尔、联想及宝钢等一批国企中坚,造就了华为、远大等民营企业耀眼的辉煌,造就了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等民族企业家闪亮的英雄交响。  相似文献   

12.
袁学伦 《经理人》2007,(11):40-42
“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任正非的这句话浓缩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这种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华为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14,(6):61-64
正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中国最神秘低调的总裁。在他的带领下,华为成功挺进世界500强,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2012年,华为全球销售额超354亿美元,其中66%来自海外市场,预计2013年将实现10%-12%的增长,或将超越其竞争对手瑞典爱立信,成为业界全球第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带领  相似文献   

14.
陈春花  尹俊  梅亮  韩夏 《管理学报》2020,(8):1107-1116
以华为CEO任正非的管理实践为案例,通过对任正非2019年1~8月共27次接受媒体采访的约31.4万字实录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了任正非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战略行动框架,并结合CODES领导力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任正非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战略行动框架包括为企业建构持久的不确定性环境,推动企业实施生存底线、研发驱动、业务聚焦、开放合作、生态共生等发展战略,同时推动企业的文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公共战略与发展战略形成合力,提升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强硬领导、高度集权著称的任正非,正在积极改变20年来一直实行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推进分权体制。这标志着,华为将进入一个自下而上变革的崭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一向低调的华为公司被美国《网络世界》杂志评为网络上最锐意进取的十家科技公司之一,同时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给予“2005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的荣誉。  相似文献   

17.
张天兵 《经理人》2011,(1):80-80
华为做大后,任正非提出的“灰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做大后如何有效地规划和把握长期战略,二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发挥组织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土狼任正非     
“2004年,一本叫作《狼图腾》的小说横空出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反叛形象,在纷扰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问世仅5天即出现盗版,半月便创下销售5万首印数的神话。一时之间,中国人无不以谈狼谈狼性谈狼文化为时髦。无独有偶,这种以丛林法则为主要内涵的狼性精神,在此之前已经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为流传,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将华为人体内的激情和野性都激发了出来。正是这种狼性精神,让2万元起家的华为成为一家敢于叫板全球电信巨头的实力公司,其资产也在20年间实现了几何级数般的裂变。难怪英国《金融时报》会惊呼“中国的华为正在改写全球电信业的生存规则”。而这一切,都与一位叫任正非的“土狼”有关。”  相似文献   

19.
赵磊 《经理人》2008,(1):30-30
2007年10月底,华为针对工作满8年的员工启动了“先辞职再竞岗”的人事新政策,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社会各界对华为此举的解读是其为了规避新《劳动合同法》的“十年大限”。华为则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变革调节新老员工之间的分配以使其更公平,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20.
王育琨 《经理人》2006,(10):52-56
李东生的系列反思,固然有情真意切的自省,但在一些基本的经营管理问题上留下了缺陷!《鹰的重生》系列不是经过认真推敲的文字,顺序上有些重复。正因如此,更显出这些文字的价值。因为它是按着思想进入李东生脑子里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真实而又自然。当年任正非发表《华为的冬天》,代表了对行业和企业的一种危机意识,没有涉及企业具体的经营思路和策略。李东生这回很有点当年清朝雍正皇帝“罪己诏”的遗风,也带点欧美企业家直陈己过的风格。《鹰的重生》系列所涉及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是一个宝藏,值得我们往深处去,细心品味。板子通常不会打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