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不仅与自身因素相关,还与生产分工流程相关;本文首次从理论与实证验证了企业的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基于产品分工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诠释了企业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的影响: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的产品可塑性强,适用范围更广,激进式创新引入的新产品替代旧产品的可能性较小,它们面临更小的"利润侵蚀效应";生产链上游企业中间品种类相对较少,激进式创新带来的高不确定性产生的协调成本较低,它们的"协调成本效应"也相对较小,因此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采取激进式创新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位于生产链下游的企业偏向于渐进式创新。在实证上,本文首次通过插值法估算出1998~2011年中国投入产出系数,进而量化企业生产链位置指标,然后基于企业和专利数据库,根据理论的推论,对生产链分工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创新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验证,证实了两个效应是生产链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传导路径:在各使用3类指标区分企业对"利润侵蚀效应"与"协调成本效应"敏感性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分类回归发现,高产品替代性企业、在位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由于对"利润侵蚀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更强烈;高产品复杂度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低管理效率的企业由于对"协调成本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也更强烈。最后,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对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本文理论模型的主要命题和基础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两个最重大的互相衔接的实践,是世界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大的组成部分。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邓小平曾说过“学习苏联好的东西对我们用处很大,借鉴苏联错误的东西,对我们也有很大的益处。我们要善于接受苏联的经验教训,这样就可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3.
王久成 《经营管理者》2014,(12):173-174
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最早的实践模式,其特点是苏共中央高度集权并对全社会实行指令性计划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通过模仿苏联模式,在经历痛苦的调整和变革之后,最终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就是以邓小平时代开启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田毅 《领导文萃》2013,(4):79-82
二十年前,苏联解体前后,中共高层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各种研判和应对。在这个历史重要关口的关键抉择,考验着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智慧,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外交领域的转变,更关乎中国未来的走向。老大哥之死无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对苏联又爱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时,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下简称"西方经济学")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实行以全面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的激进式改革,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由于实行了激进式改革将迅速走向繁荣,而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实行渐进式改革而将走向失败。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俄罗斯东欧经济衰退、停滞的现实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7.
敝人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伊始,就在这里长期执教"苏共党史"这门首要课程(当时称为"马列主义基础"课)。1991年苏联悄然垮台,不能不令我痛切沉思苏联兴亡之道和奥秘所在。长话短说,殷鉴今烁。  相似文献   

8.
孙新 《经营管理者》2009,(22):85-85
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的选择必须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分析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合理成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国具体的经济环境。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论怎么重视和关注都不为过,只是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随着国家治理和一股独大问题逐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现实:关于“中国模式”的冷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今,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政界、民间,"中国模式"都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且掀起一股"中国模式"的议论热潮。面对这种理论的热议,要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模式"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些新概念,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现实的寻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海琴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66-671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显示,至今还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哪个模式是最佳的,一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采取什么模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是完整的和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年。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认真总结国有工业企业改制模式的成功范例,充分发挥其鲜活的示范作用,对于打赢这场攻坚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期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的争论不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对“中国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较之西方300年的进步,中国60年的成就不依靠侵略和控制他国,并代表了世界的进步力量;中国的成功在于以60年的奋斗开创了“中国模式”之路,而危机来自于偏离这条道路。潘维认为,中国模式包括三个核心部分,即经济、政治、社会模式。记者就“中国经济模式”的话题采访了潘维教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摸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模式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有效提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而开启了国际大门,日渐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中国在新的发展模式下经济迅速腾飞,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创了新的思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内涵开始迅速传播至中国。本文基于中国发展模式的内涵,首先探讨了其与政府管理的联系,然后分析了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创新方式,最后分析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未来和政府当下面临的管理问题,展望其未来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30年改革开放,只有经济改革没有政治改革;甚至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以上两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刘纪鹏  刘彪  胡历芳 《管理世界》2020,(1):60-68,234
2020年是实现国企与国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关键是要解决当前国资改革中的困惑,走出误区并探索创新模式。传统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微观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资改革应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方案设计,这既是构建竞争中性营商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指引下国资改革引向深入的必然选择。总结国资改革30年来的困惑和误区,中国国资改革关键在于把宏观运行机制和微观运行载体实现创新性结合,构建三层次国资管理体系,让国资委作为营利性国资的统一监管者,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企业的直接出资人,将国家战略运用于国有企业中,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趋势和世界性的政府改革浪潮之下。而更主要的是,我们还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宏观管理机制。要求政府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进行公共决策.并形成新的管理决策模式。政府等公共部门所做出的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决策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兴亡与命运。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本社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领导的意见,制定了一份"中国特色高教改革和科学管理模式访研项目"(简称"访研项目")的方案,为了完善和落实此方案,在本社总编李树林的带领下,我们组成了一支5人访研团,与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等领导举行了一次访研会,就方案的各项要点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全面”的含义,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翻两番,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发展目标确定以后,必须回答选择何种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并不是所有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都能够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例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当高,有些技术在世界领先,但它们的工业化最终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受到严重扭曲,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全世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一百多个,但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并不占多数。我们说市场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受阻或出现重大波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很多主要是因为内部经济社会严重失衡,或者受到外部世界的过强冲击等。这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仍然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以及本世纪中期实现建设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过程中,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与新的发展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