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运用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及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分析评价了建国以来先内地、后沿海的两次产业倾斜布局政策,并对90年代中后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战略走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国内有关区域经济理论的传播与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在回顾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并尝试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原理,在理论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认为分工与专业化的演进无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路径;利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的思想,可以很好地解释区域经济系统的形成以及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的整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背景和依据;论证了建立统一市场,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目标;最后,从体制、基础设施和产业分工方面,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理解区域经济的功能整合和制度整合,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该文认为,生产要素互补性、工业化水平差异性和产业结构互补性等优势是泛珠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的基础,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新产业分工理论,积极开展资源性产业、传统产业改造以及建设泛珠江三角洲“世界工厂”等领域的分工协作对于泛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制造”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工业化的角度探讨了泛珠江三角洲开展产业分工协作的原则、方向和调协机制。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域辽阔、禀赋各异、基础不一,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必然是一个以先发展地区为先导、以区域协调发展与梯度推进为特征的渐次演化过程。产业结构转型应结合各种禀赋条件的地区差异进行综合考量与区域布局,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交融共生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推动向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推动的根本性转变。在具体政策措施上,要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人力资本形成与再投资机制,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加强交易技术建设推动制度创新,提升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进;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稳步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重大变化,以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从传统型产业向现代型产业过渡的90年代,大陆第三产业的比重将明显增大,原材料与能源工业将加速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将优先扶持,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将逐步提高。产业结构的转型必将制约台资在大陆的产业投向和经济效益。然而,台湾当局对大陆的产业投资政策,却有违大陆产业发展的趋势,这对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向高层次化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最大的区域,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要想实现这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观念上从区域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陆域开发的内涵、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东中西部产业布局与合作,提出运用差异化战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沿线区域优先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重视临桥产业的优先发展等策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异构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异质性是区域分工关系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直至产品内结构)异质性逐级增强的现象称为区域产业异构化,分工递进与区域产业异构化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异构化现象的存在成为判断其区域产业结构合意性的重要标志。促进区域产业内、产品内分工关系的发展是解决严重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现实途径。因此,应当大力培育地方性城市群优势产业与重点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定价能力,逐步提升其分工地位,以促进地方性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我国地方性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分工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产业内市场结构的状况和企业的行为模式,分工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产业组织的不断演进。关于促进分工发展的动力因素,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基于收益预期、市场范围、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五因素分析框架阐述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分工发展的动力机制,并说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组织的演进。这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将这近30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时至今日,大陆已经稳居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与此同时,大陆已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台商投资大陆既有利于大陆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岛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了两岸的互利双赢。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海峡两岸双边贸易额继续快速增长。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困难,唯有中国大陆经济仍保持着稳步快速的增长,其所带来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预计台商对大陆投资仍会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两岸间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两岸经贸关系呈现出间接、单向、不平衡的局面,有待于进一步正常化。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两岸之间的金融合作也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两岸经贸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恢复发展至今,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两岸贸易规模迅速扩张,贸易关系日趋紧密,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投资领域呈多元化,投资地域分布相对集中,投资经济效益明显。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两岸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商品结构趋向多元、互补,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台商普遍增资扩股,投资产业层次逐步提高,投资地域有向内陆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目前大陆银行业改革破冰和台湾银行机构来大陆金融市场的投资趋向为背景,分析台湾银行机构进入大陆银行业的优势、进入后可能遇到的阻碍问题、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提出台湾银行机构进入大陆银行业的六条途径。从大陆银行业改革的需求和分析台湾银行机构积极进入大陆金融市场的原因分析入手,通过与大陆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情况进行的对比,分析台湾银行机构进入大陆市场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讨论台湾银行机构高效进入大陆金融新市场所要采取的策略和途径,其中包括目标客户群的确定,目标市场的定位,以及应以怎样的模式进入等。  相似文献   

14.
台商投资大陆一直是两岸经济学术界关注的对象,台湾地区关于台商投资大陆的研究文献不在少数,但目前大陆学术界并未有针对台湾地区的相关文献进行的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台湾地区学者多集中于对台商赴大陆的投资动机、投资区域的影响因素和台商投资对台湾地区经济的总体影响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将2005年以来有关上述内容的台湾地区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以更好地展示台湾地区学术界目前对相关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5.
ECFA签署后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农业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商赴祖国大陆的农业投资呈现逐年增长、分布不均衡等特征。ECFA签署后,台商将掀起新一轮到祖国大陆投资农业的热潮。具有政策优势的海西区,具有市场优势的珠三角、长三角,台湾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都将可能成为台商下一轮农业投资的热点。福建省应加强重点引资区域的建设,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台湾农业投资者的服务与指导等,以吸引更多的台商农业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两岸投资关系的新发展及其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0年以来,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快速扩张,呈现出规模大型化与层次高级化的趋势。目前,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台商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已进入本土化经营的高级阶段。台商对大陆投资已成为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取代两岸贸易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主流。两岸投资关系的新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反映了两岸经济融合的强劲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台商投资中国大陆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台商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 ,取决于台商所偏好的区位投资环境。影响台商投资区位的因素 ,既有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经济增长、优惠政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传统因素 ,又有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等其他因素。集聚经济和市场规模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是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但是 ,影响台商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因素也在发生改变 ,信息成本和人才因素在台商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台商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商机明显增加 ,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空间随之扩大。随着双方经贸政策的调整 ,阻挠两岸经济资源相互流动的各种障碍将逐步清除 ,尤其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政策将不得不进行调整。在新的形势下 ,台商第三波投资大陆的热潮将持续升温 ,投资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逐渐形成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流、大企业为主导、市场拓展为导向、长江三角洲为重心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论内地与香港CEPA之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 ,即在国内体制中 ,分别是内地关税区与香港单独关税区 ;而在WTO体制中 ,则分别是WTO正式成员。CEPA的调整对象也具有双重性 ,即调整一国国内不同关税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WTO不同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系。CEPA的法律基础主要涉及国内法、国际法有关香港高度自治权的规定与WTO区域经济一体化例外规则。作为一主权国家的两个关税区和WTO的两个成员 ,内地与香港签订的CEPA既是符合GATT第 2 4条的WTO成员之间的协定 ,但实质上又不是国际条约 ,而是部分内容受WTO规则规范和调整的一国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西省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数回归分析模型研究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及人力资源素质、教育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力度。劳动力资源对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影响重大,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对江西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水平对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地方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该模型当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居于第四位;而教育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的影响居后,但是仍然与地区生产总值有正相关关系。本文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的层面上分析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江西省的人力资源政策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