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敖出尽风头,是电视媒体的男主角。 接受媒体记者的“狂轰滥炸”,李敖也不忘讽刺几句:“我在台湾住了五十年,从没离开过。如果以此为爱台湾的标准,我是最爱台湾的人。但在台湾,我却被忽略,一路被打压。我讲了一个笑话:我李敖在台湾被当成卫生棉,感觉不到它,几乎忘了它的存在。直到我参选‘总统’,你们才透过媒体,重新认识了我。” 如今,李敖并没有因“落选”而有丝毫沮丧,一副胜利者的模样。 李敖是不怕累的“诉讼大王”。 他有个做律师的朋友,跟李敖深交已久,目睹过  相似文献   

2.
吕绍刚 《决策探索》2008,(11):65-66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他和李敖都是台湾著名杂文家,同时又与张学良、李敖一起并称台湾“三大难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起过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3.
自从陈水扁的乘龙快婿赵建铭爆光后,赵的一举一动成为镁光灯的焦点,也成了台湾坊间的热门话题。以下是采访台湾著名政论家李敖的摘要:  相似文献   

4.
"搞'台独时间表',他敢?他是欠揍" 记者 有人认为台湾2006年"制宪"是"台独时 间表"。您怎么看? 李敖 搞"台独时间表",他敢?他是欠揍!我始 终不相信这一点。因为他搞"台独时间表"就是正式翻 脸,就是"破坏现状",美国就不干了。台湾岛内的事还 是美国说了算嘛,台湾问题根本就是中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敖最为人知的,自然是他的骂。然而不管是骂不绝口的李敖,还是骂完人后的李敖,给人印象最深的,仍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郭瑞祥 《领导文萃》2014,(6):103-107
正曾经有一个高中念建中、大学读台大,在别人眼中考起试来一帆风顺的台湾年轻人,在长期不懈地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当时,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条有轨迹可循的直线,以漂亮的成绩从麻省理工毕业,等于拿到"成功"的第一块敲门砖。他告诉自己:"我到美国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好好拼功  相似文献   

7.
徐正林:几十年来你一直反对台独,为此也吃了不少苦,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反对台独吗? 李敖:我跟你讲,作为一个理想,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8.
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年),名铁木真,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大汗(皇帝),他少年多难,历经险阻与磨难终成大业;他意志如钢,沉默多思有大略,每出一言则意味深长。 公元1206年,在隆重的“忽里台大会”(推行大汗之盛会)上,由成吉思汗口  相似文献   

9.
李敖谈大陆     
万静波  张欢 《领导文萃》2010,(2):134-137
<正>人物周刊:您是历史学家,能否为中国指一条没有刀光剑影的路?李敖:过去第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背负的历史包袱实在太重了。第二个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讲的,为什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序 2002年4月3日~4月12日,我和王以德同志应台湾金棠科技公司的邀请,随中国国际贸促会代表团访问台湾。这是我院第一次派代表访问台湾。我们作为首访者,无法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和新奇。虽说是同胞,但毕竟两岸分隔已经50多年了,台湾究竟怎么样,台湾经济起点的奇迹在哪儿?台湾科技腾飞的动因在何处?我们和台湾的区别在哪儿?我们如何扩大与台湾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华夏儿女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台湾“省长”宋楚瑜于1942年生在大陆,七岁随父母来到台湾,是地地道道在台湾长大的外省人。宋家来台湾的时候,除了原封不动地把湖南骡子脾气带了过来,此外一切都重新开始。再加上宋楚瑜的父亲宋  相似文献   

12.
从担任蒋经国翻译开始马英九的政治生涯上,蒋经国扮演的是—个极重要的人物。其实,马英九念初中后,家里从万华搬到长安东路一段8号,而蒋经国住在—段18号,隔着10号。当时由马家4楼顶阳台可以看到蒋家院子,但距离很远,只看得到蒋经国先生的黑头车过去。高中毕业后,马英九考上台湾大学法律系。在台大就读时,马英九迅即崭露头角,先是担任大专军训班宣誓代表,在成功岭宣誓完后将誓词呈送给时任“国防部”部长的蒋经国,并接受蒋经国的“授枪”,这是马英九第一次与蒋经国接触。集训结束后,马英九回到台大,旋即担任学生代联会秘书长,这被认为是国民…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台湾政治发展史上最值得一记的大事是:中国国民党终于开始垮了。2001年3月18日台湾大选陈水扁胜出成为台湾新领导人之后第二天在凤凰电视台的特别节目中,我即指出,国民党自此之后将加速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应台湾友人的邀请,笔者从徐州机场起飞赴台湾参观考察。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我最感振奋和难忘的是台湾的环境、交通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近代以来,来自西方的殖民者却纷至沓来,疯狂地掠夺这富饶的宝岛,并伺机窥视大陆。1642年荷兰殖民者夺占了西班牙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开始沦为荷兰的殖民地。他们在岛上推行殖民制度,不仅给台湾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而且还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领导文萃》2010,(24):94-99
<正>筹划以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了秘密来访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毛泽东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  相似文献   

17.
两岸的中国人都在问:什么时候可以统一台湾? 统一台湾的时间由历史决定,这是历史的必然。公元230年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就曾派兵到达台湾,实行统治。而后的历史中,台湾曾先后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占领过,但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杨奎松  张弘 《领导文萃》2010,(8):125-130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自2008年1月出版以来,在史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对两党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条分缕析,将国共关系史的研究推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作者,著名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的访谈。  相似文献   

19.
里戈 《领导文萃》2009,(6):77-80
2000年,我和王永庆先生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我坐三望四,算是个年轻的资深记者吧。1996年,我在香港出版了《’96台湾大选》一书,详细记录了我对那次台湾选举的观察和分析。4年后,我再次登台,亲眼看看这次选举。那时我是代表香港一家报纸驻华盛顿的首席记者。因台湾资深老报人、我的忘年交陆铿先生的帮忙,  相似文献   

20.
一、台湾公文的基本结构依据台湾"行政院"1985年3月18日颁布的《文书处理手册》第十一条"公文结构及做法说明"的规定,台湾公文的正文基本按照"主旨"、"说明"、"办法"三段式结构写作。三段式结构开宗明义,在各段开头写明段名,段名后加冒号。这是台湾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