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20-30年代列宁、斯大林抓住当时历史出现的和平与多极化发展的机遇使苏联迅速崛起一样,自70年代后期,世界再次出现和平与多极化发展的苗头,邓小平同志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到这点,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10,(2):12-14
<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如何对待苏联的政治遗产方面,俄罗斯一直争论不断。如何对待列宁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除了将"列宁格勒"这个城市名改回"圣彼得堡"之外,还有如何处理列宁遗体和全国大小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个性     
列宁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是很少有人可以比拟的。1935年克鲁普斯卡娅对苏联脑研究所提出的征询表作了答复。这份征询表没有保存下来,但她的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列宁个性的价值极高的材料。 列宁始终与生活保持有机的联系。 最大限度的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4.
在权力巅峰的人物,其经历最能看出对权力的态度。早在1988年6月28日,在全苏第十九次党代会上,叶利钦就猛烈抨击党的特权,把特权阶层称为“饥渴的权贵”,指责他们以“特殊”的名义、用各种特殊的手段强抢人民的财富,他要求废除这些特权。在苏联(俄罗斯)历史上,列宁、赫鲁晓夫和叶利钦都反过特权。  相似文献   

5.
列宁墓是座举世闻名的纪念馆,建造于193o年。在此之前,列宁遗体安放在一座木结构的陵墓中。现在的这座建筑气势雄伟,主要大厅是长10米宽10米的灵堂,里面安放着列宁的灵枢。列宁墓上的中央检阅台建于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时。在克里姆林宫的卫队中,设有一个独立的列宁墓管理处,负责保卫这座全国最主要的纪念场所。1991年“8.19””事件后,俄罗斯“民主派”要求拆掉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另作处理”,因遭莫斯科市民强烈反对未能如愿。1993年10月莫斯科流血事件后,俄罗斯当局以改革礼宾为名,撤销了守卫列宁墓的俄罗斯1号岗哨,并决…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开始的苏联改革,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它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过以往苏联任何一次改革,因而为整个世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7.
<正>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颇多的深刻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就是:在应当进行改革的时刻,没有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改革,突出表现之一是长期拒绝改革。以苏联的集体农庄制度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集体农庄制度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尽管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推行集体农庄的过程中就遭受了农民反抗,但是,苏联政府还是通过强制手段推行了这一制度。由于集体农庄里的农民既  相似文献   

8.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是列宁第一次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和开展工作的。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载入党章。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党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23):16-17
5月25日,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土地管理制度大会,酝酿两年的《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是深圳历史上第二次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土改试验的尝试。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称赞“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战略抉择”。改革围绕着八大重点,通过近期计划(2011年一2015年)和远期计划(2016年一2020年),分两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中美博弈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范围、立体化的大国博弈笔者近期与不少美国学者、官员交流后发现,美国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崛起态势的焦虑前所未有。尽管中国一再声明,中美关系要跨越大国兴衰的旧历史逻辑,但美国人的情绪却是相当纠结的。在美国看来,中国是有史以来国家实力最逼近美国、且令美国无力拉开差距的崛起大国。苏联鼎盛时期工业生产总值仅是美国的70%,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找到对付苏联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决策与信息》2006,(7):55-59
越南的改革有三步,第一步是学习苏联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第二步是抛弃这种模式,并在90年代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体制改革,现在的十大又是一个转折点,虽然还无法确定会怎么走,但是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越南人有理由更加乐观。  相似文献   

12.
国中华 《领导文萃》2014,(19):97-99
正1920年,苏联刚刚经历了内战,又加上外国军事的干涉和封锁,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虽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鼓励吸引外资的新经济政策,但西方国家依然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作是可怕的怪物。而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却敏锐地意识到:风险越大,利润也就越大。他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劝阻,毅然决定要去苏联和列宁  相似文献   

13.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对在他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总结。商品经济理论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斯大林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理论观点,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林建雄 《决策探索》2014,(16):41-41
一、中苏改革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由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和发展重工业,造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严重落后的畸形经济结构,再加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日益僵化,成为既影响经济发展、又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问题。因而,中苏两国在改革之初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是尽快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所有改革都需要一个突破口,突破口的选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国选择的突破口是农业,苏联选择的则是政治。  相似文献   

15.
苏联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划分理论,自苏共二十二大以来,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纵观四个时期的苏联领导人在苏联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提法,呈现了一条四个层次分明的递降形曲线。这就是:赫鲁晓夫时期的“共产主义建立论”;2、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3、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发达社会主义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一、东欧国家改革的曲折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和实现了苏联三十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东欧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固有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改革传统政治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提到东欧国家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英国的大选年。英国媒体普 遍认为,工党已经胜券在握。如 果这样,工党将连续三次赢得大选胜 利,从而在大选胜利次数和连续执政 的时间上创下自己的新记录。追根溯 源,工党的这一光明前景与其说是得 益于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不如说 是得益于工党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中期的大改革,因为经过那次 改革,工党实现了从"老"变"新"的转 型。 一、大改革来自于大危机 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自1929 年取代自由党而一跃成为主流政党 后,一直与保守党在英国政坛上轮流 坐庄,执掌政权。虽然它大选胜利的次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从列宁算起,戈尔巴乔夫应是第7位入主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总统的时间并不算长(1985年4月—1991年12月),却留下了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别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大危机往往也是大转机。几年来,大国都出台了创新战略,拉开了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序幕。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20.
苏德战争至今已经60年,苏联的瓦解恰恰也整整有了10年。对苏维埃国家仍充满感情的一些人称,这个联盟国家的历史上有两场大悲剧:即1941年和1991年。虽然相隔50年,二者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于1941年的悲剧,此后50年内苏联军人一直刻骨铭心。在1941年入伍、80年代担任总参谋长的谢·费·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