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4):87-90
正官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我们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其前提是写真相的历史,长期生活在历史谎言宣教中的民众只能日益愚昧。  相似文献   

2.
商鞅是占国时代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人们称他公孙鞅或卫鞅。后因有功于秦国,封于商地,史书上称他商鞅。他公孙轶或卫轶。后因有功于秦国,封于商地,史书上称他商轶。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决心发奋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他发布命令,广揽改革贤才,卫轶就在这时来到了秦国。他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发展生产,奖励将士,赏罚分明。百姓有吃有穿,军队兵强马壮,为国尽忠的人得到鼓励奖赏,真能做到这些,国家就一定会富强起来。”  相似文献   

3.
人选     
正局办公室连我在内共六个人,我是办公室主任。局里一个基层股室的负责人退休了,需要补充负责人。局长当然就想到了办公室,毕竟办公室的人跟局长亲近一些。局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要征求我的意见,看哪个去比较合适。局长第一个提到刘眼镜。我说不行,刘眼镜能写,单位大大小小的材料、总结、报告都是他写的,他走了谁能胜任这项工作?局长说也是。局长第二个提到大张。我同样说不行,大张  相似文献   

4.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曹魏时期著名的功臣与权臣.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其为晋宣帝.司马懿历仕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齐王曹芳四朝,既是匡扶曹魏朝廷的柱石之臣,也是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的奠基者.在史书和文学形象中,司马懿往往都是一副奸诈阴狠的嘴脸,而他曾经对于曹魏的忠贞以及曹魏对他的猜忌却无形中被淡化了.以司马懿为标本分析政治人物政治忠诚的复杂性,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司马懿对曹魏的尽忠与大功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上计掾,他以身染风痹病而不应召.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用强制手段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晋书·宣帝纪》).  相似文献   

5.
何方 《领导文萃》2011,(20):85-88
我是1938年秋天到达延安的。一到延安,就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民主的空气,精神为之一振,心情也格外舒畅。那时是张闻天担任总书记,也是毛泽东后来说的,处于我们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二个生动活泼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三国"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对组工干部提升个人能力有重要启示。一是学识深。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和说写能力,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干部、组织、人才工作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努力成为党务工作的政策通。"智圣"诸葛亮就是学习方面的楷模,他自幼熟读史书、兵  相似文献   

7.
陈永贵,在15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曾是中国大地上红得不能再红、好得不能再好的样样正确的人。后来一个反弹,他又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我亲耳听见有人说“他懂个屁,完全是吹出来的”,缺点,错误弄出来不老少。同一个人,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好像成了两个人。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8.
杨昊霆 《决策探索》2013,(19):52-53
考古,是什么?很多人说是挖宝,但在考古学者眼中,考古是现代人通过科学研究对古代故事的情景复原活动,通过考古,还历史以真实。在近些年考古发现中,不少颠覆了我们固有的认识,也推翻了一些历史传说或者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9.
雷语网事     
《决策》2011,(2):6-6
云南玉溪市原运政处处长陈有云在“双规”期间,他所写的交代材料,一百个字就有数十个错别字。更让入啼笑皆非的是.专案组要求其写对错误行为的认识,有大学文凭的陈有云久久不能落笔,后来苦苦要求办案人员代笔,并大言不惭地说:“我是能说不能写,如果我真有文化,早就当副省长了。”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是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相似文献   

11.
不过一败     
薛仁明 《领导文萃》2013,(13):66-68
项羽刘邦之事,两千多年了;世人言之不尽,也思之无穷。我是个乡野之人,读史书,一如刘姥姥逛大观园,只觉得眼花缭乱。但是,看他二人之起起落落,倒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桩小事。那是1996年的夏天,贺伯台风侵台,引发空前的自然灾难,也带来台湾社会偌大之撞击。有感于斯,我写了篇一万两千字的长文;下笔前、完稿后,一直都澎湃汹涌,久久不能自已。后来,将  相似文献   

12.
曼德拉2009年7月18日度过了91岁生日,南非人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2009年7月18日,曼德拉在自己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家里收到了一封贺卡。这是一个8岁的英国小男孩寄给他的,上面写着:世界上的人都爱您,我也爱您,我知道的第一个伟人就是曼德拉。  相似文献   

13.
司马炎拒谄     
<正>司马炎是两晋的开国皇帝,虽远不如秦皇汉武那样英武盖世、名震千古,也算得上是有所作为。公元265年8月,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病逝,司马炎承袭晋王之位,继任相国,同年12月,他逼迫魏元帝曹奂  相似文献   

14.
郭冠英 《领导文萃》2009,(13):69-73
失之交臂 唐德刚曾说:“写一个人的传,你要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他。” 唐德刚说的是李宗仁(他曾写下《李宗仁回忆录》)。遇到张学良.唐德刚当然视为难得的机遇。可惜,没写出来。但在写的过程中.他比“他自己还了解他”。  相似文献   

15.
雷语网事     
王恒 《决策》2011,(Z1):6
能说不能写"云南玉溪市原运政处处长陈有云在"双规"期间,他所写的交代材料,一百个字就有数十个错别字。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专案组要求其写对错误行为的认识,有大学文凭的陈有云久久不能落笔,后来苦苦要求办案人员代笔,并大言不惭地说:"我是能说不能写,如果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的成就来看 武则天可说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成功的女性:武则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靠努力经营而来。武则天跨上成功之路的第一个踏脚石唐高宗。史书上说唐高宗是一个很仁弱的人,其实唐高宗确实是仁慈而懦弱的人,遇到事情常犹豫不决,心怀恐惧,所以在性格上来说,  相似文献   

17.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  相似文献   

18.
幽默5则     
医术三个外科医生争夸自己的医术。第一个说:"我给一个男人接上了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脚,他现在是世界著名的长跑运动员。""你们的都不算什么奇迹。"第三个说,"我为一个白痴接上了笑容,他现在已经是国会议员了。"  相似文献   

19.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0,(23):106-109
<正>古弼,北魏秘书、大臣。这个人很正直,只认理不认人,连皇帝都敢得罪。古弼原来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只说他"后改名弼"。这个名字还是魏明元帝拓跋嗣给他改的,意思是古弼是个"辅佐之  相似文献   

20.
正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业?刘邦登基那一年的五月,他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