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嘟嚷说:他明明答应过我,却到现在也没个下文。若问他怎么答应的。回答说:“他说他‘知道了’。” “知道了”就是“答应了”吗?看来,确有不少人对“官方”语言中的奥秘一无所知。有些干部面对群众的时候,话语似是而非,叫人难分难解。此类语言也可称之为“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2.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该被历史记住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南大这个“精神家园”里,熟悉蒋树声的人都知道,50年来他从来不是一个畏惧挑战的人.在他的履历上.处处显示着他跨越挑战的勇气。法国著名科学杂志《研究》曾因其改革开拓和平民本色,称赞他为“享誉世界的南京大学的校长”。“代表了新一代大学领导的风范。”  相似文献   

4.
在历次震撼海内外的“审计风暴”中,喝彩声、叹息声、责问声从四面八方向他汹涌而来时,61岁的李金华平静而又坦然,因为他不过是在履行职责,真正实践做好“国家财产‘看门狗’”的诺言。他说:“十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一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相似文献   

5.
林彪与朱德的“积怨” 1959年8月18日至9月1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9月11日,林彪在会上向坐在主席台上的朱德放出冷箭:“我今天要给一位在座的老同志提点意见,他是谁?这个人,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他给人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平易近人,而且德高望重。”说着,他一拍桌子,提高声调:“但这是假的,他的骨子里是反党,反毛主席的,和彭德怀是一路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德!”会场哗然了。  相似文献   

6.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7.
《决策与信息》2006,(10):52-53
综合台湾《新新闻》等媒体报道,台湾国民党“立委”、“爆料大王”邱毅,自从电视上出示“揭弊”照片开始,已经造成多人身陷危机,从陈哲男到马永成,到阿扁老婆吴淑珍,一直到现在的“驸马”赵建铭的台开案,他的爆料已使民进党体面无存,可以说,如今的邱毅已经成为陈水扁最痛恨的人。而他爆料的真实性,使得马英九都称赞他是“揭弊祖师爷”。最近,这位“揭弊祖师爷”又爆料:陈水扁拥有1.7亿新台币的密账。  相似文献   

8.
侯会 《决策》2010,(8):90-91
沈榜的所作所为,是中国历史上“政务公开”的首次尝试。他并非打着“公开”的旗号,罗列一堆“同比”、“环比”的百分数,故意让人摸不着头脑。他的作法简单而明了,就是把政府财政档案全部公开。  相似文献   

9.
苏北江都市有位年轻的私企老板叫孟祥建,他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先后收购了3家濒临破产的集体企业,从而使自己的实力急剧扩张。孟老板的企业之所以如此兴旺,应归功于他善将父辈留下的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轨,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那个“三不要”的用人观。何谓“三不要”?即“一不要不敢否定上级的人;二不要不犯错误的人;三不要保守的人”。“不敢否定上级的人”整天唯唯诺诺,领导说啥他就认为是啥,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人头脑简单,领导叫干啥就干啥,认为出了问题反正是领导承担。这种人善于迎合上司之意,察颜观色,…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领导者》2007,(6):30-31
他是“南城现象”的创造者,他曾是受人尊敬的乡镇党委书记,而今他是夏津教育工作者的领头人。人们敬佩他出众的领导才能,更敬佩他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他就是“德州人民好公仆”、现任夏津县教育局局长耿洪洲。  相似文献   

11.
吴明华 《决策》2006,(6):26-28
戴相龙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天津人的掌声,从“财神爷”、“金融市长”到“推销大使”,天津人一次次给他“加冕”,戴本人也完成了从行长到市长的完美转身。  相似文献   

12.
查英 《决策》2012,(10):38-40
李军常说,“人”不简单,“事”也不简单,“人”和“事”加在一起就更不简单。做事方面,他对干部的执行力要求甚至到苛刻地步。在选人方面,李军选择的也是竞争最白热化、公开化的方式:公推竞岗。  相似文献   

13.
观点速读     
汪洋:只有当“人官”,才不会被骂“狗官” 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畅谈“做人为宫”之道。他警醒在场官员,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而不会被老百姓骂为“狗宫”。汪洋要求官员做造福民众的“开拓者”。为了引导  相似文献   

14.
年仅35岁就成为河北省国税局局长的李真堕落成“巨贪”(收贿赂、礼金、贵重物品等折合人民币1051.09万元)的结局不禁让人反思,作为一个仅有中专学历,曾经当过省领导秘书的李真可谓“年轻有为”,众多媒体报道其堕落史时,都强调了李宾经常向人提起他“将来要当副总理”的梦想,有人曾以《年轻巨贪幻想“副总理”》为题对他进行了揭露,这对他而言不无讽刺和不屑。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10,(1):101-104
破落的低级贵族韩信是个历尽坎坷的人,尤其是在他的早年生活中。是个连狗都嫌的人,他所遭遇的胯下之辱,至今令后人议论纷呈。有褒义的“忍耐之说”,也有贬义的“无奈之说”,韩信胯下之辱究竟是忍耐还是无奈?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13日,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以贪污、受贿罪被执行死刑。临刑前,记者问他“最悔什么”,他的回答是“贪欲”:记者问他“最恨什么”,他的回答还是“贪欲”。李真临死才明白,是贪权、贪财、贪色毁了他。他说:“世上哪一个人没有良知?哪一个人不知是非?别人的是非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到了自己的身上就糊涂颠倒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就是‘贪’迷住了眼。‘贪’根深了,心被‘贪’占满了,跟中就没有了法律,也就没有天理。”  相似文献   

17.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到分利时,管仲总要多取一倍;鲍叔牙的从人心怀不平。而鲍子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是我自愿让给他的”。管仲还曾领兵打仗,每要开战,他总居于后队,到辙退的时候,他又成为先驱,所以,人们嘲笑管仲胆怯。而鲍子说:“管伸家有老母,他要留命养母,啊里是胆怯呢!”管仲听说此言,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是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是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  相似文献   

20.
伊明 《决策》2009,(11):33-33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