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跃农 《领导文萃》2007,(4):122-126
第一次回电:“会对解放战争战事发生不良影响 1947年初,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据此他一面部署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进攻,一面开始设想取得苏联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计划亲自去一趟莫斯科,当面向斯大林“请教”建国经验.  相似文献   

2.
杨奎松 《领导文萃》2013,(12):52-55
毛泽东与莫斯科之间围绕着斯大林的评价问题,究竟分歧何在呢?严格说来,赫鲁晓夫即使在秘密报告当中,也并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他开篇即明确肯定了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在各国共产党就报告未能对斯大林做出总体的科  相似文献   

3.
袁德金 《领导文萃》2009,(23):95-99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以30万大军向我中原解放区大举围攻,又挑起新的全面内战的战火。6月19日,即新的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周,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指出:“观察今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  相似文献   

4.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5.
罗韬 《领导文萃》2007,(12):121-124
影响毛泽东晚年行事。也影响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进程的,是毛泽东的“身后之忧”。这“身后之忧”,在前期表现为“斯大林之忧”。晚期则是“晁盖之忧”。二者有一贯处,又有微异处。  相似文献   

6.
赵维 《决策探索》2004,(12):76-77
被认为是俄罗斯音乐巨人的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见过斯大林,也和他谈过话。没见他有什么魔力。他是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头发略带红色,满脸的麻子,右手明显地比左手瘦小.他总是藏着右手。他的相貌同无数画像上的样子一点也不像”。1935年6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第一次见到斯大林。在当天的日记中,罗兰写道:“斯大林不像自己在画像上的形象。无论怎么想象,他既不是个高个子,也不是矮胖子。相对说来身材矮小,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作是“共产主义的扩张”。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更新美国全球战略,力图把台湾建成美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开始暗中支持“台独”。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除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宣传家",他知道怎样把革命道理"广而告之",怎样动员农民参加革命,而且能把革命主张用极其通俗的口号传播出去,让农民一听就明白,一听就自  相似文献   

9.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12,(23):81-84
苏区的经济后盾毛泽东在选择中国革命的方针路线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牢牢根植于脚下的土地。他没有到莫斯科去学习。他是从井冈山和江西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之后组织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原定的方向是打长沙。毛泽东一看这个队伍的实力根本打不了长沙,就放弃了打长沙计划,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为此,毛泽东受到了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初,在国共内战的天平已明显倾向于共产党方面时,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赴西柏坡.与毛泽东进行过一次秘密谈判。米高扬曾把他同毛泽东及中共政治局委员们的谈判内容整理成一份记录.并于1960年9月22日将该记录提交给了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后被收入《俄罗斯总统档案》(特藏卷)。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初,国共两党刚刚开始就合作问题进行谈判,蒋介石就声言,中国共产党"其性质无异土匪,不过阴谋依附外力与国际组织,以谋危害国家而已"!"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根本停止其赤化宣传","停止其阶级斗争",同时"须与第三国  相似文献   

12.
王学杰 《决策》2005,(12):54-55
在推动英美开辟第二战场中,斯大林所表现出的战略远见、执着精神、坚强意志,以及善于创造和把握时机的韬略成为人类军事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李振广 《领导文萃》2008,(18):72-77
50多年前,国民党退踞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但国共两党都不希望出现两个中国。1956年春天.蒋介石收到一封中共中央专门写给他的信,信中提出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及完成统一大业的设想,在结尾处还特别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蒋介石读罢,沉吟良久。此时.在他心中也已产生与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孟庆春 《领导文萃》2011,(18):54-59
毛泽东一生中也有一些普通人的愿望,这些愿望让我们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5.
林楚 《秘书之友》2011,(9):43-45
看到题目,你会说,毛泽东英雄一世,论及一个“怕”,谈何容易?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毛泽东有三“怕”。  相似文献   

16.
颜之水 《秘书之友》2006,(11):23-23
上世纪60年代,赵朴初根据国际斗争的需要创作了三首散曲,毛泽东十分喜爱。第一首写于1963年底,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兔死狐悲。赵朴初写了一首《尼哭尼》:“我为你勤傍妆台,浓施粉黛,讨你笑颜开。我为你赔折家财,抛离骨肉,卖掉祖宗牌……”  相似文献   

17.
张浩淼 《领导文萃》2013,(19):79-81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新民路197号,是新民学会旧址。踏入青瓦白墙的平房,右侧墙上挂着一大幅《湘江评论》。一旁用粗体字写着《创刊号》的摘要: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也不能阻住,任何什么人物,不能不受他的软化。有如此感怀的毛泽东,那年才25岁。  相似文献   

18.
<正>1948年底国共大决战胜负已分,南京政府精锐丧尽,人民解放军已饮马长江北岸。此时此势,毛泽东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李宗仁:我想做到划江而治李宗仁从蒋介石手里接过的是一副烂摊子,唯一的办法是通过谈判维持残局。在代理总统的第二天即1月22日,李即宣称愿以毛泽东开列的8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任用过很多秘书,帮助他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或是生活事宜。主要秘书为五人,人称“五大秘书”。他们是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初《毛泽东领导思想论纲)(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孟继群主编)指出:“科学地论证了实现领导的基本条件,是毛泽东领导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