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起来,考察了枣阳方言中后缀"娃儿"、"儿"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重点比较二者作名词后缀时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差异,以及方言中形容词、名词、量词的儿化形式及语义特征.认为"娃儿"是一种正在虚化且未完全虚化的语缀,其虚化历程与"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扬州方言中的“子”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方言中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与普通话相比较,扬州话的“子”充当名词的后缀,其应用范围较广,它还充当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的后缀,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扬州话的“子”缀也读轻声,但由于其韵母是一个半开的元音,读起来比普通话响亮,有时可以表达较为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中有一种可带叠音后缀的单音形容词,数量不多,但变化形式特别,在群众口语中经常见到,很具有表现力,对其它单音形容词的变化形式也很有影响,值得注意。这类单音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不同于普通话中单音形容词生动形式构成的一般规律,有自己突出的特点。普通话中单音形容词生动形式构成的一般规律是:词根和词缀的组合关系多局限于Add式(其中,A表词根,dd表叠音词缀,下同;“A不××”等形式,例“黑不溜秋、酸不拉唧”等,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即,词根A只能在前,词缀dd只能作为后缀。而东北方言中这种类型的单音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词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们不但可以作为后缀构成Add式,还可以作为前缀构成ddA式,甚至可以由叠音词缀变化为单音词缀,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宜章新田土话中有一些名词词缀,如一般名词后缀“子”“头”,表性别的名词后缀“公”“婆”“牯”“嬷”“每”“佬”,时问名词词缀“晡”“前”,方位名词后缀“背”等比较有特色。文章将描述这些词缀在新田土话中的使用情况,并与普通话和周边方言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这些词缀有其本身的特色,也因为语言接触的原因,与周边方言和普通话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头"在蕉城区方言和普通话中都用来构词,但普通话里的"头"尾词并不发达,而蕉城区方言"头"尾词较为发达,"头"作为名词后缀的附加意义比普通话复杂.从蕉城区方言名词后缀"头"的语法功能和特点中,可以揭示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儿"字在普通话中发音时有卷舌动作,在西宁方言中则没有,因而在作为词语后缀时与普通话相比,有分读与合读的区别,对前一音节韵母、声调的影响上有着不同的规律.同时由于具体语境、方言习惯的关系,表达功能上也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比较,探讨了西宁方言"儿"尾的语音及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与洛阳方言的比较及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和洛阳话在切分音位上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反映在超切分位上.普通话话音体系中,没有语音单位/v/,但在洛阳话中,音位/W/有两个变体(w)和/V/.语码转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语言转换,一个是方言转换.词语的意义和所选择的表达方式的社会价值密切关系可以在语言代码转化中清楚地显示出来.在谈话中说话者所选的语言变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语言团体的社会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城方言的后缀包括典型后缀与非典型后缀,有某些共性特点。具体表现在意义虚化,语音弱化,有依附性,有能产性。就某一角度而言,吴城方言的后缀反映了吴城方言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中的词语后缀子在菏泽方言中被读作的,这一读法是古音的遗留,证实了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的中国语音理论,它与普通话的词缀子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后面的语缀的是名词化的标记,具有小称义和消极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0.
赤峰汉语方言是一个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语音差别较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本文只讨论赤峰汉语方言较有特色的词缀。词缀往往能体现方言的个性,所以历来为方言研究者所重视。赤峰汉语方言的词缀较为丰富,后缀最多,中缀次之,前缀最少。普通话中的词缀,赤峰方言也常用,但很多词缀都跟普通话有所不同。赤峰汉语方言前缀主要有“老、小、二、初、第”等,这些前缀除与普通话用法相同外,在赤峰汉语方言中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赤峰汉语方言后缀甚丰,除“子、儿、头、性、气”等外,还有许多较有特色的后缀,如“巴、咕、拉、乎、嗒、查、登、悠、嘎、楞、摸、送、异、不拉叽、拉巴叽、不(巴)楞登、搭撒、鼓(个)伦敦儿、拉古拽(拉咕叽或拉嘎叽)、呼拉、拉(溜)哄、拉撒、唔的、个、半个(迈儿)拉”等等。赤峰汉语方言的中缀主要有“不、个、里、达”等。本文就赤峰汉语方言词缀问题作了初步考察总结及简单的分析论述。有些词缀并非赤峰汉语方言所独有,在整个东北方言、北京方言、山东方言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以要作深层次的详细分析总结,还有待对这些方言乃至整个官话方言的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更深入地揭示其结构特点、规律以及历史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湖南沅江话中语缀“几”和“子”的词汇意义虚化,能产性强,大多构成名词性词语,其构词情况不同于普通话词缀“儿”和“子”。相比而言,沅江话中的“几”和“子”的构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用田野调查的资料,发现新疆方言偏正复句有其独特之处,即关联词语不同。有时,普通话的几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一个或两个格式;有时,普通话的一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几个格式;有时,两者之间无对应表达。较之普通话,新疆汉语方言偏正复句更多的是使用意合法和紧缩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汉语方言都出现了萎缩。虽然傅村方言现在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萎缩,但在人口流动及社会分化的大势下,傅村方言的前景不容乐观。实际上,傅村方言中的某些形式已经在向普通话靠拢,还有少数在城市打工的傅村人亦已用普通话来作为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汉语方言的萎缩势在必然,我们应在此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方言的调查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普方古字音对照查询系统"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录汉字为基准,建立了ACCESS数据库,并利用ASP语言设计了查询界面和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利用本系统,可以选择拼音、汉字、反切、韵摄、等呼、古声、古韵、古调、方声、方韵、方调、普声、普韵、普调等参数,通过网络进行任意或组合查询,使普、方、古之间的对比研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内蒙古集宁地区形成一种使用广泛的地方普通话,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读书音阶段;第二阶段,普通话和方言兼用阶段;第三阶段,放弃方言,转用方言普通话阶段。汉语拼音方案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标准普通话的习得主要还要依赖于说话人所处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声调和语调是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音面貌的重要因素.语调和字调并存于语句之中,是一种叠加的关系,方言字调在普通话中的遗留,会因此而形成不符合普通话语音的方言语调.本文在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基础上,揭示了方言语调的内涵和特征,并就方言语调构成的原因,提出克服方言语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疆汉语方言口语中的“好好儿”与汉语普通话中的“好好儿”有些差别,其中副词“好好儿”很有特色,与汉语普通话中的“压根儿”在语义、语用、语法上类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推广,我国许多地区出现方言的萎缩乃至消亡。但通过对傅村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普通话的强大冲击下,方言并非只是一个静止的靶子,它亦有其潜在的价值,发挥着密切邻里关系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普通话的巨大冲击,延缓了自身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成都人说普通话在地声调、声母和韵母等方面(语流音变除外)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其与普通话标准发音之间的差异才能解决成都人讲普通话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吉林方言中形容词的特殊格式及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非吸收了全部的北方方言,吉林方言与普通话方言相比,在词汇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仅就其吉林方言中形容词而言,其构成形式不同,往往显示出普通话无法表现的特有的语义色彩及语法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