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     
《领导文萃》2011,(24):131-132
中国扩大内需正在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之时,这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个潜在的利好消息。中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部分程度上弥补对其出口需求减少的影响.从而使中国能够较好应对出口量适度下降的情况,过去出口减少曾对其经济造成重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中央多次强调消费需求的作用体现了当前拉动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对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表明了扩大国内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决策与信息》2006,(2):69-69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一旦产能过剩将会导致固定投资下降,在其他板块没有追上的同时,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从2005年的数字看,固定投资约占中国GDP增长的四至五成,产能过剩如果导致投资减少,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外来投资者正在减慢把厂房迁往中国内地的步伐,因此,他估计今年的出口只会增长15%,远低于2005年的28%。  相似文献   

4.
文天 《经营管理者》2009,(11):62-67
今年8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然而,由于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以工业投资和出口为主的增长模式,个人消费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偏低,中国的消费需求还远未释放出来。如果中国能够实现旱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制定好的“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消费占比”的新目标,不仅能够推动GDP、就业和收入的增长,还将加强中国经济抵御海外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形成的持续制度创新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劳动要素支撑,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逐步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模式从早期的劳动力要素驱动为主,逐步转向劳动与资本要素共同驱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和资本要素与自主创新共同驱动。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出口在基础需求中占比的先升后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模式也从早期的内需拉动为主转变为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最后再度转向内需拉动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990~2000年新一轮轻工业化和2000~2010年的再度重化工业化发展之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第三产业相对快速发展的转型发展时期。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将开启“有福利增长”。国民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居民消费在GDP“蛋糕”中的份额上升;投资增长不再是为了出口,而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绿色低碳,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3):136-137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韩玉玲认为,在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也出现了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影响到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稳定,主要有:第一,内需不足,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中国长期以GDP总量增长为导向,其基本路径是投资推动,从而造成了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长期落后于GDP的增长,并不可避免地牺牲了部分的生态和环境;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从需求角度来讲,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出口。其中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多年来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主要因素。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9.
<正>一、经济自主增长的形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市场调节下的经济自主增长日益活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9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受需求不足的制约,经济自主增长明显减弱,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政府政策特别是国债投资推动。通过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重新增强,并推动国民经济进人了新一轮增长周期。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经营管理者》2009,(17):219-219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以外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内外需共同拉动。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占全国人口3/4的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增长和结构变化,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因此,欲增加有效需求,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无疑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37):10-10
中国经济下滑趋势蔓延至关键领域 中国的经济下滑正在蔓延到预计能承受经济放缓且能推动增长的领域和企业。即使是预计有助于中国再平衡,例如零售业、医疗保健业、制药业和电子的企业也受到影响,其他受影响的还有建筑业、工业机械、化学品业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繁杂的行政审批却取得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不禁让我们反问放松审批的改革有益于促进经济增长吗?通过对市场准入的博弈分析,我们发现:行政审批改革可以通过减少企业交易费用而促进经济增长。行政审批可以抑制社会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中国渐进性的审批改革确实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其微观机制是减少了企业的交易费用。我们通过2000~2013年地级市数据和2010~2014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有关命题,并采用IV、安慰剂检验等方法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     
《领导文萃》2010,(18):6-7
中国经济面临一些严重问题 虽然统计数字令人乐观,但中国经济还是面临一些严重问题。一个名叫“协调性”的分析机构的负责人别列尼卡娅认为,1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出口导向型。这可能妨碍经济高速增长。因为目前美国和欧洲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需求疲软。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8,(10):6-7
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在中国各地显现出来,而此时恰逢美国的次贷危机日益恶化,世界经济开始变得前途末卜。中国2月的出口为873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5%,与过去20%以上的增幅相比,速度明显放慢,当月,中国向美国出口15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评估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经济绩效和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假说,结合对外贸易相关理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体统性的研究。基于2002-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宏观数据,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GDP增长率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以"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外汇,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城市,产业分工和出口退税政策等几方面论证了"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此外,本文就中国目前的现状"出口导向"战略引发的很多弊端,提出应适时调整为兼顾"进口替代"战略,并完善中国劳工标准,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中国的出口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黎平 《经理人》2008,(12):86-86,88
手机行业的冬天正在持续。 从全球的市场情况看,今年二季度,诺基亚、三星、LG等主流厂商在销量上仍然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利润却在无一例外地滑坡。中国市场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颓势,既使是“龙头老大”诺基亚,二季度在中国的销量也已经下降到了900万部,毛利率下滑近30%。  相似文献   

19.
资讯     
《领导文萃》2012,(8):137-142
经济中国开始采取措施促消费鉴于出口市场疲软和房地产市场衰退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决定开始采取新的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此外,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也即将到期,中央政府不得不实施强硬的紧缩策略来阻止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进出口贸易两年来首次下降中国1月的进出口出现下降,这是两年来的第一次。官方贸易数据显示,进口比去年下降15.3%,出口则减少0.5%。中  相似文献   

20.
黎冲森 《经理人》2012,(10):80-81
金融改革可以引领整个经济改革世界经济增长需要中国来推动,但中国经济增长又需要金融业来推动。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金融改革至关重要。在天津举办的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对中国的金融改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