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电影《红高粱》至今,学术界对张艺谋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涉及面非常广范。张艺谋电影一个至关重要的独特之处,就是他的影片视觉艺术的成功运用。将张艺谋的构图艺术称为有韵味的抹泥,是对其电影艺术探讨的独特体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电影通过改编文学作品,取得了很大成绩,成就了自己的电影神话。但是他的电影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窠臼,难以突破自我,实现超越。诸如情节结构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电影的影像造型都逐渐远离曾经倚重的文学,并且呈现出两种极端化倾向:过分突出的影像风格,过于浓重的形式主义;逐渐匮乏的文学气质,逐步缺失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电影通过改编文学作品,取得了很大成绩,成就了自己的电影神话。但是他的电影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窠臼,难以突破自我,实现超越。诸如情节结构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电影的影像造型都逐渐远离曾经倚重的文学,并且呈现出两种极端化倾向:过分突出的影像风格,过于浓重的形式主义;逐渐匮乏的文学气质,逐步缺失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是中国当代电影界力求创新的一位导演,一部部颇具影响力的影片确证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试就电影的语言艺术,探析张艺谋在创作中运用象征、夸张、对比等具体修辞手段实现创新而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张艺谋电影作品叙事风格的嬗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风格是指导演所使用的使影片文本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特色的艺术方法的倾向性.张艺谋拍摄的影片,从<红高粱>到<十面埋伏>经历了戏剧性的浪漫传奇、故事性的理性纪实、影像性的虚幻诗意的嬗变过程,一步一步从中国电影传统的叙事风格迈向目前世界具有现代性的电影叙事风格.张艺谋在变中逐渐强化了以影像语言为叙事元素的地位,同时也完成了自己影像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电影导演的文学观是电影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选择方式、选择手段,处理方式、处理手段,以及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格追求。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摒弃原创,以‘我’为本”。文学作品是他电影创作的源;在他人的作品中安顿自己思想的魂;凸显个性,强化女性形象,喜好北方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民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电影作品具有人物群体身份的民间性,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体现着典型的民间色彩,故事中民俗元素得到极致的渲染和全方位的展示。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作为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在国内和国际影坛上都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导演。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多部影片中充分地表现了浓浓的西部情结。  相似文献   

9.
张艺谋多部影片中塑造的蔑视传统礼教、反抗封建道德的叛逆女性在银幕上处于主导地位。这些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是作为物化的符号及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存在,在封闭的生活空间中被父权与封建礼教压抑着。她们渴望生命的自由狂放,靠不断反抗来坚守自我,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凝聚了张艺谋的批判精神与沉痛忧郁的人文情怀,及对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文化的沉痛反思。  相似文献   

10.
论张艺谋电影人物形象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 ,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 ,塑造了不同身份但性格相似或相近的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性。张艺谋电影作品中人物名字、人物关系、人物组合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几乎都是用一个家庭、家族的生活去揭示人物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 ,挖掘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张艺谋的影片以敏锐的哲学思考、独特的艺术感悟,一反传统的局囿,关注多元与差异,透过人物命运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呼唤人性和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在艺术上他大胆超越,不断创新,从而使其影片呈现出人性与诗性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是中国最杰出的电影导演之一,斯皮尔伯格则创造了美国电影的奇迹。斯皮尔伯格从崇尚新技术主义到回归纪实美学,张艺谋则从造型艺术起家到新现实主义再到技术加唯美主义,两人都在创新求变。但他们是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也就必然地带有各自的文化烙印,斯皮尔伯格以宏大、张扬、璀璨的电影语言推行扩散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理想,张艺谋则试图最大限度地弥合中西文化差异,追求一种“主流的”、可以“平等”对话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界最擅长造型的导演 ,他的影片在环境造型、人物造型、景物造型、生活细节上都别具一格 ,从而建立了他在中国电影界一流导演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艺谋电影具有执着的民俗情结,民俗元素已成为张氏影片鲜明的艺术符号.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极具民间身份的主人公形象,背景化、仪式化的民俗,濒临失传的工艺及技巧.独特的“张氏民俗”为张艺谋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5.
红极一时的张艺谋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关于张艺谋电影的论争既为这道风景线增添了颜色,更开启了关于张艺谋电影作为文化现象的探讨。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武器,解析了张艺谋电影所开创的文化“中间地带”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女性批评和原型批评文艺理论的观点 ,着重分析张艺谋农村题材电影 ,提出张艺谋通过女性视角来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 ,并用电影画面激活了“才子佳人”这一古老原型。其影片魅力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和艺术家良知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十余年间执导的电影总是能够与时代文化语境构成互文和对话关系,这与他求新求异和对存在、人性的关注分不开.正是这种文化先锋意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文化语境中,使张艺谋的电影呈现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加之张艺谋对大众心理及时代语境的体味和认知,他在电影实践中民间身份的确认,使他能够成功地在祛除遮蔽的同时建构起不同的大众神话,以引领大众的心灵,摆脱各种意识形态的束缚.这种大众神话是一个具体可感的感性世界,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前期为生命感性本体的释放,后期是生活内蕴的诗情.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和女性神话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神话的角度切入,通过母性的解构、女儿性的解构和爱情的解构三个方面对张爱玲消解和终结女性神话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个性与大众接受是艺术创作者难以解决的矛盾,两者兼顾需要艺术创作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在电影界,张艺谋导演的作品获得普遍认可,其原因之一就是他采用了几种方法很好地调和了其中的矛盾,本文就此考察他的几种电影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特殊经历、阅历和人生观,促成她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人生,她通过女性在亲属、亲子、两性三种关系中表现的书写,凸现了女性生活世界的荒寒。因而,她笔下的女性陷于漂泊与孤独的精神状态。这对"五四"以来倡导的博爱的传统是一种反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