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1840-1949)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山东同全国一样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侵略势力虽未直接进入山东,但战争带来的灾祸已转嫁到了山东人民头上;以后,随着烟台开埠,资本主义侵略的魔掌伸入了山东,并逐步同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对山东人民开始了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1897年德占胶澳,次年英强租威海卫,1914年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对德宣战,悍然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了德帝国主义在山东的侵  相似文献   

2.
青岛考源     
<正> 青岛,是山东省的一个省辖市,包括六区(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黄岛)、四县(崂山、即墨、胶县、胶南),共有人口四百余万。现对这个城市的起源作一小考。(一)青岛何时成为市镇呢?许多书中认为,帝国主义侵占以后方始成为市镇,而在帝国主义入侵以前仅是几个荒凉渔村。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是在公元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久已觊觎中国领土的日本帝国主义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发动了进攻青岛的日德战争,夺去了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成为奴役青岛人民的第二个殖民霸主。通过这场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由青岛延伸到整个山东,并恃此向  相似文献   

4.
<正> 青岛自一八九七年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历经德、日两国二十四年统治,一九二二年回归祖国。德帝国主义占据青岛期间曾办有德华大学(亦称高等学堂),只有工科、铁路管理科等;一九二四年建立私立青岛大学时也只有工、商两科,都不设文科,因此文化十分荒凉。我国新文学著名作家、“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王统照,一九二八年来到了距诸城家乡很近的青岛市,于市立中学(即今青岛一中)执教。他看到报纸上的副刊大都是些无聊的打油诗之类,于是积极筹备并主编了《青潮月刊》,于一九二九年九月一日出版。这是青岛第一个新文学刊物。  相似文献   

5.
修昔底德史书的主角是雅典帝国主义,修昔底德认为,雅典帝国主义的崛起是战争爆发最真实的原因,西西里远征和米洛斯对话时则是雅典帝国主义的巅峰.通过审视修昔底德史书中的这三个片段,可以厘清修昔底德对帝国主义的看法.修昔底德揭示出,帝国主义就是强者对弱者的武力征服,而且帝国主义具有某种必然性和普遍性,但我们并不能说修昔底德是一位帝国主义者,因为他为正义和神义留下了广阔余地.  相似文献   

6.
1897年至1914年,德国强占青岛为其租借地,进行了长达17年的殖民统治。德国殖民者为了实现其在远东的军事和经济利益,对青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客观上推动了青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的青岛,在立法、司法、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成为当时中国治理有序的现代城市之一。德占青岛的法制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发挥效用,是因为德国殖民当局特别重视建章立制、务实立法和严格施法。毋庸置疑,德占青岛的法制是帝国主义对我国殖民侵略的工具和手段,并最终服务于其非正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武力强占胶州湾,迫使清政府订约“租借”九十九年,实际上它是“计划永久占领该湾”。但它的如意算盘未能实现,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侵略势力就在山东垮台了。德帝国主义在胶州湾的殖民统治虽只有十七年,但其经营该租借地的方针,却是按照它本来“永久占领”的意图制定的。把胶州湾租借地建设成为德国在远东的永久的商业贸易的根据地,造成第二个香港,以此来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是它既定的重要目的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德国人在青岛精心制定其政策和规划其设施,着实进行了一番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8.
<正> 共产国际七大的政治报告曾给法西斯主义下过一个定义,称它是“金融资本的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的公开恐怖独裁”。这一定义,虽被频繁使用,视为经典,但对其内涵却一直缺乏令人满意的说明。就轴心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而言,这三个“极端”意味着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和一般帝国主义战争又  相似文献   

9.
德租时期(1898-1914),青岛开始了城市现代转型.德租青岛后,旋即设立了城市管理机构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城市卫生,青岛的环境卫生、厕所建设、瘟疫防治等卫生层面均较以前有所进步.尽管不乏"文明"的强制移植和刑法的残酷等弊端,但德国人对青岛卫生的治理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岛卫生的初步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正> 由胡汶本、寿扬宾主编的《帝国主义与青岛港》一书,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在青岛港务局党委领导之下,作者在研究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撰写成的。是一部研究帝国主义与青岛以及山东地区关系的史书。从时间断限看,该书包括了一八九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青岛港五十二年的历史。同整个旧中国的历史命运相关联,青岛港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德国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以及它们的走狗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作者用事实说话,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经济图表,揭露了各帝国主义对青岛港军事  相似文献   

11.
1914年日军在山东的不法行为述论黄尊严1914年日德争夺青岛之战,是继日俄战后在中国领土上发生的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自9月2日日军恃强破坏我国中立,由远离胶澳租借地的龙口强行登陆后,北京政府被迫划出潍县以东地区为行军区域,实行"局部中立",对日本可...  相似文献   

12.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了德国在天津和汉口的租界,开了中国收回外国租界的先河。这是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70余年后,中国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国家主权。中国之所以能够于1917年收回德租界,既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北洋政府充分利用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审时度势所取得的胜利;也与德国和其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和斗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戚海莹 《东岳论丛》2003,24(4):93-95
19与 2 0世纪之交 ,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在远东争夺的焦点。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之机 ,发兵山东 ,指向德占青岛 ,想以此作为跳板 ,扩充其在华势力 ,最终独霸中国。为此 ,日本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对内大肆宣传 ,调集兵力 ;对外积极争取英国 ,结成军事同盟 ,并组成联军。经过 68天的争夺战 ,日本终于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权。“一战”结束后 ,山东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收回山东”请愿运动 ,成为“五四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青岛的殖民统治与掠夺傅清沛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的棋盘上,夺取青岛被确定为优先战略目标之一。青岛的特殊性在于:第一,青岛地处平、津与上海之间,居于咽喉之势,在战略上地位显要;第二,青岛水深港阔具有军商两利;第三,做为日资企业集中的...  相似文献   

15.
旅顺港事件和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发动的两次偷袭战.其间虽时隔37年之久,但其政治目标和经济根源却极为相似.争夺霸权,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偷袭战争的政治目标;而日本国力的相对弱小,打不起持久战,只求速战速决,则是制约日本,使其不得不采用偷袭手段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把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他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之说虽已成为历史,但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仍然是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现实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否过时,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要正确理解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就必须认真研究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帝国主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是世界最凶恶的剥削者和掠夺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代替德、意、日法西斯的地位,在世界各地进行种种侵略,妄图把全世界人民置于它的统治之下。经济侵略是美国帝国主义全部侵略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倾销商品又是它实现经济侵略的一种重要手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14年侵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后,日本一直以山东作为在华北侵略扩张的基地。“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加紧了对华北的经济掠夺和控制,山东更是其经济侵略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就这一时期日本掠夺山东的计划及实施情况作一初步探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酝酿制订掠夺华北计划的过程中,对山东的经济地位尤为重视。首先,山东与旅大遥遥相对,扼京津之门户,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山东与东北历来人员往来频繁密切,经济贸易互为依存,是建立所谓“日、满、华北经济区”必不可少的重要区域。其次,山东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铁、棉、盐,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图谋攫取的重要战略资源,被日本称为“两黑两白”。加之山东交通发达,有青岛、烟台、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岛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异军特起”,同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进行了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爆发的胶济铁路大罢工和青岛日商纱厂大罢工,揭开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序幕。期间,青岛工人与上海...  相似文献   

20.
<正> 1897年秋,德帝国主义武装侵占胶州湾,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是山东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啻是一城一地的得失问题,而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加剧的结果,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志,也是山东社会性质急烈变化的重要原因,它的影响远及以后山东以至全国的政治大局,如义和团运动之源出于山东,辛亥革命在山东的兴起,山东主权问题之成为引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以及五卅运动在山东青岛地区的爆发,五三惨案在济南的发生,究根溯源,都与这一事件不无关系。毫无疑问,对德占胶州湾及其在山东势力范围的形成问题进行历史的考察和探讨,就成了研究山东近现代地方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