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存在是一种具有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具体物质存在 ,彻底的唯物主义及其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概念的理论前提和方法。此外 ,从发生学的角度讲 ,社会存在是人的自然生成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 ,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由这些活动所利用的各种物质手段和所生产的产品、所形成的人的各种交往形式和关系 ;从整体论的角度讲 ,社会存在是整个社会有机体有机联系的现实存在和运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思想发展中的最大成果;它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一系列范畴,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直至今天,国内外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范畴的研究,是不能令 相似文献
3.
1 人的实践(或劳动)对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活动问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及以往全部哲学的根本差别所在。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既有共性联系,亦有根本差别。其共性在于:它们都认为,除人与自然界之外,再没有第三种本体存在;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因此“自然界”是“物质第一性范畴”的本源本体存在。但是,人类社会是怎样生成、发展的,它怎样以“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以“人化的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对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范畴也是物质第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里,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深入探讨这些范畴的确切含义,对完善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但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等社会现象,应该划入社会存在,还是划入社会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一生有三大手稿之谜:早期的《巴黎手稿》、中期的《伦敦手稿》和晚期的《人类学手稿》。而《伦敦手稿》作为《资本论》的第一个草稿,正是将青年马克思的哲学人本学和他成熟期的政治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关键.目前,对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的研究,总的来说,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仅仅在狭义的历史范围内探讨社会存在概念;二是没有站在一般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和西方哲学史的长河中,去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本文的宗旨在于克服上述两种缺陷,以《巴黎手稿》、《伦敦手稿》和《资本论》为依据,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对社会存在概念的定义、地位及其对传统哲学的扬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捷尔吉,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在坚持物质自然本体的前提下,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体系。本文试图探讨卢卡奇是如何在坚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并结合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讨,看卢卡奇的这一论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7.
社会存在,即“人们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恩全集》第3卷,第28~29页)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是对社会生活现象最高度的概括。它应当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精神生活。 社会存在首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组成。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其实质是关系实在论。人与人之间的首要关系是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集中表现。体现经济本质的事件本体论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元哲学解释,这恰恰是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核心,把社会存在本体论与过程哲学联系起来是后者走向现代性的正确渠道。21世纪之初,由小科布领军的过程哲学研究正在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发展与地域性社会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根源在于知识产品的特征:是知识产品使用的经济优势,使国际公司得以克服与当地公司竞争中的不利条件;是知识产品的“非竞争性”,鼓励公司向海外扩张,以重复使用而获得最大利益;是知识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公司不得不直接控制海外生产,从而导致了跨国公司组织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知识产品的性质带来了公司经营的的国际化,促进了贸易、技术、金融、人员的跨国流动,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国际交流;而且,知识产品所寻求的是全球内的最优化、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和统一化。这一经济力变革过程既可推动地域利益发展,也会带来负面作用。所以,区域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的选择,以从全球化发展中实现最大的区域利益。 相似文献
11.
张云勋同志在《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一文中,对拙作《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提出了商榷意见,(以上两文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3期以及1980年第5期)使我得到不少教益。这里,笔者拟就几个分歧较大的问题,再谈一些浅见,请张同志及其他同志批评指正。 (一) 在讨论中首先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范畴,同辩证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围绕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规定,展开了一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广泛讨论。笔者认为,这场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实践在社会和自然这两个不同领域中的作用问题,由于它进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也是众多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卢卡奇·捷尔吉(1885一1971)曾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作过深入的探讨.他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涉及的许多问题与今天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争鸣有不少共同之处。因此,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出发,结合卢卡奇的有关论述,试图从社会存在和自然存在的联系和区别这一角度,对目前争论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存在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观点的主要问题是:将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的本质问题混同;将商品的社会存在的本质与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的社会存在的本质混同;可能把社会存在的本质归结为思想关系、政治关系;无法说明社会存在赖以生存、演进的根源和根据;在思维方法上,抽象地夸大了社会存在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根本的缺陷是忽视了社会存在的实践性本质,从而无法为社会关系本体论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5.
读了《学术研究》1991年第5期关于“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问题的一组文章,觉得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笔者曾在该刊1984年第5期发表《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的论述》一文,也谈到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现受到以上讨论的启发,拟作一些补充和具体论证。一、几个基本概念须要明确文艺作为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通常又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说社会现实的反映,还说文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文艺究竟反映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上面提到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为文 相似文献
16.
眼下我们控制人口通上了“计划生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育也应搞市场调节”论的挑战,这是巨大的理论障碍,迫切需要我们立即作出解答。再者,目前实践要求“两种生产一起抓”,要求“把计划生育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一。超出了过去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一个中心),控制人Q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只是经济建设或经济工作的一项内容”的思维模式。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归纳人口的作用。本文就此来论证人口是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适应这…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感性世界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存在,那么马克思正是从生产观点出发理解其生成机制的.经由劳动的改造,世界转化为有用物,成为使用价值;一旦人们普遍为对方进行生产,价值(纯粹有用性)又从使用价值抽象而出,进而使得感性世界的普遍社会化成为可能.总体上赋予现实生活以本质和规律的,则是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伴侣。其实马克思主义本来就不曾割断社会主义阶段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较详尽地论述了处于“私人地位”的劳动者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和消费品的个人所有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消费品的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的联系。首先,他确认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每个劳动者具有“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和“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生产者这样的双重身份和属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这是社会主义劳 相似文献
19.
(一 ) “哲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它的内容诚如恩格斯所说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但是如果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发生论意义上的谁决定谁的先后关系以及二者有无同一性 ,那么哲学认识的任务就是去探寻世界上一切存在的本原。在这种情况下 ,思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其它现象的区别就显得不重要了。”1 实际上 ,把哲学基本问题只理解为谁决定谁、二者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 ,是把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前提看成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部。从理论角度看 ,虽说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对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回答 ,是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