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会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周期波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动强度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用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较大程度的干预和调控;战后西方国家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在计划经济国家中,经济体制转换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波动表现为高增长率、高波振幅和隐性失衡。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经济波动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波动幅度有所缩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的形成,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不管社会制度如何,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可能是各国宏观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经济波动的特征也将趋于相似。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面临着发展和改革模式的双重转换与整合。发展模式要由消费主导型数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换;改革模式要由分权让利向体制创新转换。产业组织创新是整合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模式双重转换的核心或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的工笔人物画呈现出转换与过渡的双重性质。这种转换性体现在审美意识疏离了与政治的关系,创作上突破了单一的模式,作品的视点落驻在平凡和普通的事物之中,画家们以真实的情感和质朴的态度面对艺术创作。过渡性体现在审美意识出现多元化的倾向,工笔人物画家开始追求绘画的本体性,与此同时强化了画家本人的自我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使得我国近 几次出现的经济波动特征也很不相同。近十几年来,我们一直使用预警信号系统等方法监测宏观经 济运行态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生的几次经济波动,及各主 要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探寻我国增长率循环(growthratecycles)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波动的双重约束分析陈乐一一、引言波动是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经济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其增长势头不可能无限地持续下去,必然引起收缩,从而形成一次波动。这里的问题是收缩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经济波动理论研究的难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一80年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体制出发,经过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分灶吃饭”的分权化道路,正在向有计划市场导向的新经济体制目标大步推进,体制改革推动了结构转换,国民经济正处在从高度倾斜式二元结构向重点协调型二元结构转化时期。从长远来说,体制改革和结构转换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互相促进的。但是在改革和发展双重模式同时并存的过渡时期内,在完善的市场机制、良好的经济行为和  相似文献   

7.
从金融发展视角研究经济波动属于一个前沿主题。本文归纳了金融发展与经济波动发生联系的理论机制,并对国内外经验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的来看,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都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因此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波动联系的研究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开放领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质疑官僚行政有效性的运动在西方各国蔓延开来,以追求"3E"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被概括为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该模式主张,政府应当从过去的掌舵兼划桨双重角色转为掌舵而非划桨的单一主体,主张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供给,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主张采用工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公共管理的环境发生剧变,社会关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范围不断扩展,政府、  相似文献   

9.
基于动态相关系数和面板数据回归法,文章给出了1979-2006年间中国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周期性行为的基本特征.1994年分税制改革所引致的财政分权程度的下降,在省份经济周期同步性提高和中央政府有足够财力、意愿和能力实行逆周期宏观政策的背景下,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波动的综合性反应从顺周期模式为主转变为逆周期模式为主,在平抑省份经济波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地方财政支出对省份异质性波动的顺周期程度提高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内一体化的进程,提高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平以及地方政府应对异质性经济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角色与革命党角色相比,在地位、任务、领导方式、党的建设内涵、党群关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带有浓厚革命党色彩的执政党,没有成功地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的转换。之所以未能成功地实现向执政党角色转换有其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原因促成,是党的建设模式的不当定位以及战争年代行之有效的一整套经验的巨大惯性迁移的作用。总结历史,有利于在新世纪加强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超常经济波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描述这些经济波动的特征,分析导致波动的原因,对于寻求熨平超常波动的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至今仍未实现的目标。实证分析表明,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波动,由图1可清楚地看出这种周期波动规律。贯穿于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双重经济体制时期的剧烈经济波动,不仅降低了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营机制是农业经营主体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各种功能和运行方式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机制改革的结果,取决于它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转换程度。一、农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途径模式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农业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作...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运行不可能消除周期、没有波动。经济波动在性质上分为非自然波动和自然波动。自然波动即经济有规则的运动过程。自然波动区别于非自然波动的界限是:经济运行过程表现为自然的市场过程,不存在人为的直接与强制性干预;充分的价格调节构成微观经济运行的指示器和晴雨表;宏观总量对比决定市场价格,价格决定经济运行的起伏转折,这种转折对于市场经济均衡是必不可少的自然机制。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意味着经济运行由非自然波动向自然波动的转换。中国经济运行一旦表现为自然的波动过程,作为其重要标志即意味着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同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背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重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改革现行工资制度势必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工资改革,实质是按照工资决定市场化要求对工资模式的重塑。工资模式,则包容了工资分配的主要机制和基本规则。要顺利推进工资制度改革,不可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工资模式进行认真研究。一企业分配的目标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调节劳动力市场;企业决定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高增长,虽然经济波动时有起伏,但振幅不大,迄今仍基本上保持了较高增长的势头。美国虽然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家,但却存在贫困的隐忧。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90年代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的客观要求,价格改革再次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我认为这一次讨论应当在理论上提出价格模式转换这一论点的基础上,在前几年讨论中一些分歧逐渐一致的条件下,进行务实性、操作性的研究。而运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与战后价格体制转换比较成功的国家如日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对价格模式转换的研究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18.
消费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贯穿于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始终,并体现出不同文明形态下消费模式的时代特征.文章基于经济学与生态伦理学的双重视角.阐释了人类文明范式转换中消费模式嬗变的历史轨迹和生态消费模式构建的目标指向,这一研究对于科学地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重要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和分析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因果关系的实证过程简介国内外经济学界一般将关于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分为三类:1.投资波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主题姜月忠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省区一样,也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民族地区经济过渡包括发展和改革双重模式的过渡: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的转换;经济运行从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