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西方人的发展出现了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关系失衡,并凸显为价值理性的逐渐失落与工具理性的相对张扬。由于道德信仰失落而表现出来的道德低度化所造成的现代人格分裂,是造成现代中国精神问题的根本原因。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伦理思想史上的方法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道德作为人类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人的本质力量,既具有目的意义和价值,亦具有工具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的意义对现代各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规范了研究的方向,使艺术这一人类古老的精神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进化而发展。现在对“艺术到底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的重新规范和确立,已成为艺术家探索艺术规律的自觉行动,也是现代绘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道家精神与瑜伽智慧——通往身心和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自我和发展自我已成为当下的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缺乏对自己生活的反思。面对当今人们的精神困惑,我们应借助于东方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表现了人性,而人性是永恒的,所以要继承。历史失落了,才有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家精神和瑜伽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可以自由选择自身的存在价值,然而在现代工业化背景下,选择本身成为一种荒诞和无意义的存在,甚至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丧失和精神的畸形,呈现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以安德森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鸡蛋的胜利》为例,结合美国现代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美国梦"的变异和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对安德森小说中体现的这一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予以具体分析,探讨在工业化过程中人的失落和畸变,以及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下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的异化方面,但是,无论传统悲剧理论还是现代悲剧观念,即对“悲剧性”的认识,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生存困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根本问题上,却大抵是一致的;悲剧从古典戏剧文体发展到现代美学范畴,是在美学家或艺术家面临现代型社会形态的困境时对感性生存的本体论位置的忧虑、对个体生存实践的自由意义的探索中出现的;人类历史的悲剧性、人生的悲剧性是永恒的,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是永存的,那么作为人类生活审美化超越的艺术就不会失落悲剧的价值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人类精神如何产生 ,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生命之谜 ,也是宇宙之谜。解剖、实验等还原论的手段和途径是一条从部分到部分的路线 ,依据这条路线是无法解开这一谜底的。现代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的产生 ,意味着一种从部分到整体的路线的产生 ,这为解开人类精神如何产生的谜底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注重整体的路线和方法 ,它所产生的形、神范畴 ,天然地就符合现代系统论对精神与生命的观照。所以 ,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神范畴丰富的思想内涵 ,为最终解决宇宙中的“精神”之谜 ,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历史规律所制约,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只能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有步骤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又不可避免地要超越传统。东方各国社会转型情况总的来说不十分理想。一些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仍处在前现代,而一些在人们看来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也很难说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中国现在已有了现代化的起步,然而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关键乃是要解决国人对于什么是现代化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源远流长、繁富非常的文学长河中,是否存在一种恒久的文学精神?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有,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其内在构造如何,它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又是一种什么关系?进入现代以后这种精神有没有发生变化,它是否意味着中国未来的文学发展方向?这些问题都必须回答。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从消解理性、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反进化理论等方面对现代化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指出现代社会主体失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恶化、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商品拜物教等问题,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避免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失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行政”思想的产生对现代公共行政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批判地吸收以效率和经济为中心的传统公共行政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社会公平理论,从而把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价值核心。我国尚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难题,从“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角度出发,如何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公平?政府应该做些什么?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在发掘法律文化传统资源的思考中较为关注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笔者认为儒法合流乃是形成中国法律文化特征的思想基础,其中法家思想所独有的某些观点对现代法治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信任是社会生活中人对人的一种依赖,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的一种预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奠定现代人幸福感的情感基础、公共美德和基本道德规范。构建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氛围,增强提高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作为传统资源对网络文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功用,网络文化“刷新”了儒家伦理、促使其现代转型;以网络娱乐功能为基础的“乐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时代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发育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得重新建构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成为必须。公民社会对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意义表现在四个层面:重构社会与国家关系,型塑现代国家;为民主的国家建设提供社会基础和条件;确认个人的价值与公民的社会地位,推动政治文化的转型;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审美心理是人们产生美感和体验美感中的心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来研究审美的心理机制,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同华严寺造像享誉海内外,堪称我国辽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典范。本文依托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理念和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思想,对华严寺造像进行审美心理机制分析,探讨华严寺造像艺术对大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结合当前我国的现状,文章试从邓小平理论中找到河南经济振兴的突破口,对河南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种改革上的进步性和保守性,也表现出政治革命中的革命性和保守性.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法国农民在物质生产能力和商品交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向现代人转变.这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认识自己、适应社会、健康生活具有积极意义.高校关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富足,加深对自我及社会的了解,改善和培养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性,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大量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伽德默尔在其英文版《真理与方法》中的“The Rehabilitation of Authority and Tradition”一节,阐明了传统的现代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新恢复传统的言说力的方法论。在全球化的时代氛围中,这个思想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对这一段原著进行重新翻译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反思了当代中国人解读中国经典思想的方法上的一些失误,初步探索了中国经典文本的现代阐释的方法论基础,这有利于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话语权,并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解体15年之后的今天,俄罗斯传媒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所折射的不仅仅是俄罗斯当今社会的发展轨迹,更是描绘当下俄罗斯普通民众精神生活的缩略图。它和当代俄罗斯绘画、影像艺术等一道构成了当今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又因为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而这种变幻则是当代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