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网络发展而兴起的网络语言,部分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新词语。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不是毫无规律可言,从语言学角度看,是隐喻泛化的结果,成为强势模因的网络语言顺应人们的认知、情感及文化而被大众接受。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意见所营造的环境就像"沉默的螺旋"一样,人们对强势意见有着趋同的心理;"培养"机制认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网络用语会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并且最终接纳这些网络用语。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他深刻地体会到主流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强势压力,于是在他的创作中,主动地亲近了那些被"他者"化、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从地域的选择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成功地实现了为被"他者"化的文明立言的目标,使那些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文明重新被发掘。可以说,张承志成就了被"他者"化中的文明,同时"他者"化的文明也成就了张承志。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渗透着"崇真"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注重完整引入莎剧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典型意象等文化信息;二是尝试如实传达莎剧的冗长定语、条件状语从句以及十四行诗等语言形式;三是积极引进"戏剧文本类型"以及学习西方戏剧意识。梁实秋译莎的"崇真"思想与他"和而不同"的哲学倾向以及当时"欧化"风尚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常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绪。作为沈从文基本思维模式的“情绪的散步”,既影响他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彰显着他的创作意蕴和文学风格,又制约着他对于社会人生的认识深度,并从心理深层决定着他的孤独情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风"的意象在蒋三立诗集《在风中朗诵》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自然之风,凝聚自然的力量;"人力"之风,既沉淀历史的回响,也消散时俗的喧嚣;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心灵"之风,他要借助"风力"传扬自己的"孤独"精神,并要借助"风力"锤炼自己的"定力",使自己能够坚守那一份"孤独"的精神。诗人正是在"风中"坚守着那一份孤独,享受着那一份孤独,更希望通过"风力"的传扬,让那一份"孤独"的精神化为永恒。  相似文献   

6.
坐在时光上     
刘墉 《社区》2014,(2):52-52
20多年前,旅居海外十几年的梁实秋刚回到台北,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请他吃饭。梁实秋是有名的“早起早睡”的人,晚上8点睡觉,天不亮,4点就起床写作。偏偏那些朋友都是夜猫子,每天请他深夜12点吃夜宵。梁实秋吃了几顿,受不了了,想出个好法子,对大家宣布:“谁请我吃夜宵,我就回请他吃早点。”一班老朋友全愣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起来。从此再也没人敢请梁实秋吃夜宵。  相似文献   

7.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时就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其鲜明特色是:精减政府机构,建立平等竞争的游戏规则及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巩固改革。其经验和教训是:敢于向“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刀”,“先立规矩后办事”,改革应尽可能地自上而下。在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中,海南的超前改革又面临着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庾春云 《社区》2014,(27):4-4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71岁的赵大爷独自居住,他常常酒后拨打“110”。经统计,一年来他竟然拨打了1483次“110”。调查分析,老人不堪寂寞,就想把民警找来,好有人说话。说明老人平时是何等的孤独,何等的寂寞。(《重庆商报》8月6日)  相似文献   

9.
摘要:近年来《鬼吹灯》系列小说广受大众追捧。 《鬼吹灯》系列小说中存在的“他者历史”文本资源是这一小说之所以受到青睐 的重要原因。 “他者历史”创作及叙述主体的“他者性”与“他者历史”本身的经验性、碎片化是这一书写方式的重要特点。对“他 者历史”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他者历史”之所以成为《鬼吹灯》系列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探究“他者历史”所具有的深层次 研究价值,全方位地认识“他者历史”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为“他者历史”书写方式在以后创作中的运用提供借鉴,为“他者历 史”书写方式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正确导向,为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类型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引起主流文学 界对当下文学理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论胡风的古代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1.
孙艳  胜秋 《老友》2012,(2):33-33
张老汉是东北某城市的退休工人。早年丧妻,又当爹又当娘,.孩子被拉扯大后.出国工作,在国外安家。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问题.他不想随孩子去国外生活。又由于年老体弱、健康日下.他急需找一个伴侣帮他料理晚年生活.解除他的孤独与寂寞。一天,喜欢上网的老张.被网上的一则征婚广告所触动。广告称:于某,女,住南方某市,40岁,无固定工作,因丈夫不肯赡养她年迈、多病的父母而与其离婚。  相似文献   

12.
沙林  刘学明 《社区》2005,(5):39-43
冯有为不怕孤独,面对黑压压的代表,一个人高举起手表示反对。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几次在辽宁省和沈阳市人代会上,在就某议案进行反对或弃权表决时,全场只有冯有为一人举着手。中国人一般不愿做这样的英雄。冯有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但另一角度讲又是大获支持。“我是沈阳市惟一一名由选民直接推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我必须尊重推举我的人。他们有意见让我反映上来,却没得到满意的答复时,我为什么要赞成?”在1986年选举区人大代表时,他没被列在候选人名单上,群众自发和人大代表联名把他推选出来。他是沈阳历史上第一个不附加条件被选上…  相似文献   

13.
一 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年轻时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凯歌行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建国初期到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一“凯歌行进的时期” ,通过对新闻媒介 (主要是党报 )在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三大改造中宣传报道模式的全面分析 ,系统总结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建国初期对经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从以抗美援朝的爱国热情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以“镇反”的舆论强势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三反”“五反”的舆论强势治理混乱的经济秩序 ;以三大改造的深入宣传推动生产关系的快速变革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学者迈克尔·怀尔丁的学术活动主要围绕创作、文论和出版3个中心进行。作为"新左翼"的代表人物,怀尔丁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的文艺批评中,分别表现为跨越差别的丛林友谊、无政府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解构主流精英话语的历史宏大叙事。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新左翼"无法撼动澳大利亚"右倾"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式微。尽管怀尔丁的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有矛盾性,但他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异化现象,采用动态博弈方法研究了地方政府、合作社负责人与中央政府三方的博弈过程,认为合作社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与合作社负责人“合谋”的结果。研究认为,合作社的异化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中央政府的强势干预下合作社负责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谋”必将演变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方博弈。  相似文献   

17.
儒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由于它的隐蔽性很强,尽管"五四"先驱者就已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对儒教的宗教实质认识,中国现代作家大多是在经历了"文革"的教训后才若有所悟,这一点在巴金的晚年写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解放前,巴金无情地批判觉新的性格缺陷和精神弱点,解放后,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也成为了无神论时代典型的"宗教人"之一。解读《随想录》,可以发现,无论是觉新还是巴金,他们的精神世界都与儒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前者在明处,后者在暗处,不容易被发现而已。  相似文献   

18.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我的妻子在哪儿?上帝啊,我的孩子在哪儿?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他的神经像是深渊上架起的一道细弱的桥,随时可能折断。  相似文献   

19.
许子东以史的眼光综合考察了不同作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品。他从作品的情节切入 ,发现了《日出》、《啼笑姻缘》、《沉香屑第一炉香》三部文学史意义大相径庭的作品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 ,从中可看出他不同寻常的才情和学术思路。但有两点仍需商榷。第一 ,张爱玲的创作游离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外 ,客观效果上的确构成了对四十年代主流文坛的挑战 ,但就此便认为张爱玲在主观上受到了当时主流文学的“刺激”、“干扰”、“挑战” ,将自己置身于与主流文学的紧张对话关系之中 ,并以创作作出回应 ,这一观点是否妥当 ?第二 ,认为张爱玲作品中的男性更多一些“五四风采” ,并把忙于谈恋爱的花花公子解读为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者 ,这一观点是否牵强 ?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异端”说是其“中庸”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了孔子对异端建立在深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宽容。“异端”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是:占据主流或强势地位的人群对“他者”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带有对“他者”的极端歧视和本能排斥。打击异端虽然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典型陋习,但异端的出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