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薇 《社区》2008,(34):8-12
从科学角度来讲,人有郁闷、伤心,痛苦,生气等情绪时,应当发泄。宣泄出来,有利于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减少矛盾的产生。“宣泄”就像“腹泻”,住紧急状态下应该赶快如厕。  相似文献   

2.
发挥名人效应打造全国名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邦安 《社区》2009,(28):46-46
清晨,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街道办事处拦马河社区“陈义文巷”的老党员张风英就拿来拖把、脸盆,将小巷内一公厕冲刷了一遍,为居民如厕创造了整洁的环境。这是该巷居民们全力把“陈义文巷”创建成为全国名街名巷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管理》2014,(6):131-131
82%受访者上厕所玩手机。网友“球藻怪”引用了美国某网站的一项关于智能手机和如厕的调查。在1034位受访者中,有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蹲坑时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4.
如厕的变迁     
汤礼春 《社区》2009,(3):62-63
改革开放前,城市人与农村人差别不大的唯一问题是如厕,有些城市的如厕条件甚至比农村还差。就拿上海来说,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如厕都很难,只能在家中的马桶里解决。你想想,在人均才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要躲在一片帷布下匆匆地方便,那种声音,那种味道,叫人多么尴尬、多么不舒服;  相似文献   

5.
陈文 《社区》2009,(31):5-5
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公厕为游客提供免费的手纸,可是这里的手纸用得特别快。除了浪费的行为,不少游客在如厕之后还顺手抽取大量手纸带走。对于这种行为,公厕管理员却很无奈。由于免费卫生纸经常会被“顺手牵羊”,天坛公园每个公厕一天要用掉卫生纸约20卷。(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社区,公厕的脏、乱、差问题都成为了影响环境的痼疾,尽管用了各种手段加强对文明如厕的宣传和管理,但收效甚微。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上钢社区,最近出现了一件新鲜事:该社区内一些公厕墙上,出现了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卡通宣传画,提示人们应如何文明如厕,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被这鲜有的厕所画吸引,也更加自觉地维护公厕的环境了。据介绍,上钢社区过去也为公厕的“脏乱差”问题困扰已久,公厕内挂卡通画也是无奈之举。社区内的众多公厕,由于部分人如厕的不文明行为,造成的设施损坏已大大超过自然损耗。以街道内的长青公园为例,去年该公园花20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妈,你怎么又不开灯?”晨起如厕的我,再一次与走出卫生间的老妈撞个满怀。“哎呀!这不是为了省电吗?网上有人说,频繁开灯更耗电。我们家又不是用节能灯,我用卫生间很快,没必要。”对于我的怨道,老妈满不在乎。“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你的外孙女着想呀。她才两岁那么小,黑灯瞎火,你们俩看不到对方,万一撞到踩到怎么办?”已经不止一次提醒老妈,可她似乎就是不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8.
如厕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城市人与农村人差别不大的唯一问题是如厕,有些城市的如厕条件甚至比农村还差。就拿上海来说,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如厕都很难,只能在家中的马桶里解决。你想想,在人均才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要躲在一片帷布下匆匆地方便,那种声音,那种  相似文献   

9.
学峰 《社区》2010,(21):35-36
累了休息,渴了喝水,有病求医,这是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若人们固守这一生活模式,其结果往往是“亡羊补牢”。虽说不晚,但毕竟已给身体带来了危害。近年来,医学界有人倡导一种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反的逆向养生法,即不累也休息、不渴也饮水、无便也如厕、无病也求医。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社区》2004,(6):64-64
64如厕的尴尬周末,我到一个博物馆去参观,一时内急,便跑到男厕所里。到了那里,我“砰”地一声把小间门扣上,解开裤子,就准备方便。突然,隔壁的小间里,传来了一个男人的问话:“喂,伙计,你好吗?”我通常是不在厕所里和其他人搭话的,但是那天不知道怎的,就随口答道:“还好。”正当  相似文献   

11.
文言词“如”作动词用时,通常译为“到”、“往”。象下面句子中的如即是: 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②文公如齐,惠公如秦。(《左传》) 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 以上三例中,“如”译为“到”或“往”,倒是确当的。然而这个“如”却不仅上述二义。在授课中,笔者多次遇到这个“如”字,作动词用时,无论如何不能译为到或往,而是有多种意义。如:  相似文献   

12.
阿诤 《社区》2005,(7):1-1
看到一则报道,共用一个办公楼的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因为“关系一直比较差”,物业公司想把居委会挤走,居然想出居委会干部上厕所要进行“时间”、“姓名”、“大便或小便”、“如厕时间”等项登记,还为此派出专人值守。当然,物业的理由是好计算所用的水费。但是,作为“公司”,总是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吧,派出专人值守,一个月怎么也得要好几百元。居委会干部就算全部跑肚拉稀,恐怕也用不了这么多水费。做这样的亏本生意,按说也太弱智了,不可能!由此推理,一定是“物”翁之意不在“厕”。这在读者看来很搞笑的一个小闹剧,可能在当事的双方——居委会…  相似文献   

13.
张玉胜 《社区》2015,(15):5-5
上海市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在全市2600多座环卫公厕免费提供手纸。为此,静安区一个公厕已在试点免费提供手纸,半年多试点下来,如厕者每次如厕使用的卷简纸长度平均为1.6米,手纸曾整卷被偷,只好移至公共区并上锁。  相似文献   

14.
8年前一次危及生命的车祸,导致我的膝关节萎缩,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穿衣穿袜难,上下台阶难,如厕下蹲难,走路迈步难,从此,我便沉溺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之中。膝关节与大、小腿相连,而“屈腿弯膝”则可拉长其黏连的肌肉和韧带。我就每天坐在床边上本着“屈腿臀如松”“、弯膝  相似文献   

15.
王小衡 《社区》2009,(27):51-51
炎热夏日的一个夜里,年过七十的张大爷起床如厕时,突感头晕摔倒在地,颅内严重出血,被家人紧急送往附近大医院抢救才保住性命。医生分析认为,导致张大爷出现险情的元凶是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小僧 《可乐》2012,(7):64-66
坑爹的如厕让彤彤和冰冰穿越啦!美丽的大自然啊,好多新奇的玩意儿,纳尼?除了花花草草竟然还有从天而降的自恋臭屁男?ohno,这货竟然说自己是太子!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住院     
冬季里的一天,早起如厕,突然发现便出许多柏油状物,我大吃一惊!医学常识告诉我,这是血。情急之下,我叫醒了酣睡中的同胞、同窗好友罗浩。罗浩说:“要立刻去医院。”让我马上收拾随身必带的有关证件和物品,开始拨打急救电话110。在德国,紧急救护和报警都可以打这个电话。一会儿就听到了救  相似文献   

18.
《悬泉汉简》中所记传舍设施“清倨”应为厕具,“清”是厕所的婉称,“倨”当读作“踞”,指伸足而臀坐。“清倨(踞)”是厕坑上面坐便用的台座,与悬泉置遗址高级传舍厕坑上的圆木方框相对应。这种装有木制台座的坐厕与保安山二号汉墓中的石制坐厕相类同,是汉代部分王侯、贵族及高官坐便习惯的反映。“清倨”在《悬泉汉简》中亦作“清踞”,出现在传舍检查记录中,说明这种厕具是当时此类传舍的常规设施。未配备厕所的普通传舍,住客白天可以利用置内公厕,晚上起夜则可能会用到“虎子”“行清”等小型可移动便器,也能较好地解决如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妙语     
快乐是一种如厕状态,劳役重负,悠然解放,执一书或一报或一杂志,坐拥天下,暗地痛快,昂扬起身,身后掌声响起,哗,——对快乐的一种解释有一只小狗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幸福就在你尾巴上啊!”于是小狗就转着圈儿地想咬住自己的尾巴,转啊转,终于晕倒了。待它醒来,满怀悲伤地以为永远也抓不住幸福时,妈妈慈爱地说:“孩子,其实你不用费力地想抓它,只要你抬起头向前走,幸福就会永远地跟在你身后。”——对幸福的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20.
城市表情     
何申 《社区》2002,(16):34-34
电视台邀我做节目,题目是谈“城市表情”。我就想起曾在外地一饭馆就餐,如厕需去街道对面的收费厕所,一男服务员领路,收费的大娘指着我们喊;“干什么的?”男服务员说:“吃饭的。”大娘挥手说:“进去吧。”我们倒是把上厕所的钱省了。但个个表情都不自然,想笑笑不出来,再逛那风景挺不错的城市,心里便有一点不快。于是我想,城市跟人是一样的,她也应该有表情。她的完美的设施,文明的用语,优雅的环境,就是她的表情,而且是实实在在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的表情。城市与乡村的表情原本是不一样的。鲁迅在《阿Q正传》里写阿Q从城里回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