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蒙古:十三世纪后半叶—十四世纪》,蒙古人民共和国·达赖著,乌兰巴托,1979年出版。俄文本改为《十三至十四世纪的蒙古》,莫斯科,1983年。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俄同改革与贵族》是一项用力堪勤、探索深入的俄国史专题研究著述,由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张宗华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历经多年修改提高而成。  相似文献   

3.
大量使用“贼”是《三国演义》(毛评本,下同)的一大特色。“贼”在《三国演义》中有诸多义项:一、表狠毒凶残,罪恶滔天者。其贬义程度最重;二、表不忠不义者。其贬义程度重;三、表阳奉阴违者。其贬义程度较轻;四、表才能低下者。其贬义程度轻;五、表敌对者。其贬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克拉丽莎》是塞谬尔·理查逊的书信体代表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爱情悲剧。这部作品通过对克拉丽莎恪守的人生观的描述,体现了英国18世纪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观。通过对影响英国女性生活的经济、父权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剖析女性被压迫的命运和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九月诗刊》自2004年创刊以来,以专题化办刊、办奖促办刊的思路,以及出刊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综合质量而在广东乃至全国产生了相当影响。《九月诗刊》既团结和凝聚了一批本土诗人,推动了近年潮汕诗歌的繁荣;又在国内外的区域性诗歌交流上做出了相当贡献。作为一份诗歌民刊它还促使我们去思考:民刊之民间属性如何拓展,网络传播时代纸质民刊该如何坚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及霍尔巴赫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社会历史观,既是自然科学与人类思想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演化的结果。对于它的哲学成就,不能只从自然观方面去理解,也应从社会历史观中去理解。事实上,作为对社会历史曾发生过巨大影响的世界观理论,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贡献并不限于自然观上,在社  相似文献   

7.
8.
《21世纪》2012,(5):2
《21世纪》杂志是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协办的时政类核心月刊。杂志自创刊以来,努力追求前瞻性、指导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以严谨的办刊风格和一流的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汉文文献材料,参照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论述了18~19世纪布鲁特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科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惟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纸,是知识精英、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思想交锋、弘扬人文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社会科学报》以“科学性、建设性、思想性、前沿性、全局性”为指导思想,直面中国及世界发展的新现象、新情况、新观点、新构架,目前已成为当代中国展现学术对话、思想交锋、理论争鸣的重要平台。欢迎订阅本报。《社会科学报》每周四出版,定价1.50元/份。月订价6.00元,年订价72.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62),也可直接汇款给报社,由报社负…  相似文献   

12.
《离骚》中的六处“民”字不能一概而论。综合文学史上各家之说,结合全诗意脉,并考之屈原的生平与思想,可知:六处“民”字均可作“人”通释,但所指不尽相同。在“哀民生之多艰”句中偏指屈原自己;在“终不察夫民心”句中兼指朝臣中的善恶两方;在“民生各有所乐兮”和“民好恶其不同兮”二句中均泛指人们、一般人;在“览民德焉错辅”和“相观民之计极”二句中都特指国君。  相似文献   

13.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嘉良教授的《地域视阈的文学话语》一书,于2007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从地域文学视角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轨迹,研究各种文学形态的复杂展开状况。集中研究的地域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以鲁迅、茅盾领衔的“浙江潮”文学现象,此种现象曾以文学精粹叠出、勇领中国现代文学新潮流而为世所重,因而本书探讨了与此相关的许多话题。  相似文献   

14.
晚清赣南社会有三方面显著特征:一是社会风气败坏,盗赌之风甚炽;二是秘密社会猖獗,大量民众加入其中,形成“会匪”和“匪会”;三是一些地方宗族举族为匪.赣南社会也因此而呈现“边缘化”特征.所谓“边缘化”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赣南区域社会内部的“边缘化”,即边界地区出现社会风气败坏、秘密社会猖獗、匪情严重等现象;其二是赣南社会在经过清中期的相对安定局面后又沦为朝廷的“边缘”,成了“化外”之区.晚清赣南的这种社会状况一直到民国也没有改变,赣南仍然匪情非常严重.这样的社会状况,当然是统治者眼中的“边缘”之地,但也是孕育革命的最好温床.  相似文献   

15.
王东昕博士(教授)撰写的《人与自然:20世纪怒江峡谷人地关系史》一书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万字。在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不断增强,所施加的影响和压力也不断强化.人类  相似文献   

16.
黎皓智教授新著《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一书,已于2006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2万言。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毕生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的黎皓智教授则通过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的回顾与展望,为“俄罗  相似文献   

17.
科举考试制度是维护英才统治的典型文化。特别是唐朝以后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明显的社会选拔与分层功能,并与传统社会“官-绅-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探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以期对当前考试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18-20世纪初是青海蒙古趋向衰败的时期,各旗人口失散,区域缩小,大部分旗已经名存实亡。本文从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文化改造,集权政府的专制统治,农业开垦对草原的蚕食,以及商业欺诈集团的盘剥等社会原因寻找青海蒙古社会衰败的原因,并分析了蒙古社会文化自身的变异状态。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中有一种民自化的观念,指民众在社会伦理生活之中合理地、主动地变化、发展。民自化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圣人或者说统治者的无为与自知自爱自胜。民自化的具体内涵可从三个层面来考察,第一个层面是自朴自正自富,第二个层面是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第三个层面是自均。民自化的实现标识着良好社会的形成。在与儒家教化思想的对比下,民自化具有三个较为独特和重要的特征:在主动变化中做减法以及简易性;营造适度、宽松的空间、氛围;由人的质朴到社会的质朴,并伴随实质上的趋同性和去等级化。  相似文献   

20.
科举是《明实录》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实录文本中的科举呈现出多样史相,比如皇帝是科举运行的主角、一些重要科举史事的缺失、科举是历史人物书写不厌其烦的素材。这些史相与史实之间存在着某些距离与关联,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实录实际编修群体的科举出身构成情况使然。实录实际编修群体出身科举者超过84.38%,科举的洗礼促使他们在修史过程中努力凸显吾皇的英明伟大,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尤其是忠君思想;魂牵梦萦的科举情结则是他们笔下科举荣耀图景的重要驱动力。此外,政治态势也影响着史官们对科举的历史书写。要之,《明实录》书写的科举是一幅虚实相交的历史图景,他属于史实、历史文本、史家意识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