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一部分研究太平天国(以下简称“天国”)的史学家对天京事变(以下简作“事变”)所作的结论是:东王杨秀清因逼封万岁,阴谋篡夺天王领导权,被天王诏令韦昌辉、秦日纲等所诛。可是我们在探讨事变史实中,发现大量史料足以证明,天王褒封东王万岁是史实,而逼封则是伪说;东王之死,是被北王韦昌辉为首,有燕王泰日纲、豫王胡以(日光)、佐天侯陈承瑢等参加并得到翼王石达开支持的叛乱集团共同密谋杀害的,断非天王所命。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否有过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之事,即所谓“逼封”,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者一直在不断地探讨、争论,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一件绝大的政治事故:天京事变。在这次变乱中,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害。杀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主要是杨秀清“逼封万岁”引起的。“逼封”这一举动表明杨秀清企图篡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取洪秀全的天王地位而代之。洪秀全为保护自己而“密诏”当时督师江西的韦昌辉以“勤王”的名义回京杀  相似文献   

3.
一   1 85 6年 (咸丰六年 )上半年 ,太平军击溃了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城的围困 ,在天京外围战场和西征战场上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到 1 85 6年 6月 ,太平天国已拥有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 2 3个府州 ,在军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正当太平军转入反攻的大好形势下 ,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先是东王杨秀清逼迫天王洪秀全“加封万岁” ,直接威胁了洪秀全的地位 ,于是洪秀全密诏在江西瑞州前线的北王韦昌辉回京诛杨。素与杨秀清有矛盾的韦昌辉接到天王的命令后 ,感到报复的时机来临 ,遂挑选精兵三千 ,星夜赶回天…  相似文献   

4.
略论天京事变中的洪杨是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渐衰的转折点。弄清天京事变中孰是孰非,特别是洪杨的是非问题,对于总结太平天国的兴衰教训有重要意义。近年史界在讨论天京事变时,多有就“逼封万岁”为中心进行探讨的,我认为若仅仅围绕杨秀清称万岁是否僭、篡来定杨之是非,这并未抓到天京事变的本质。只有弄清杨称万岁对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有利才是判别洪杨是非的根本标准。天京事变是一场太平天国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也就是一场太平天国选择哪一个领袖的斗争,不能以谁先发动来定是非,也不能用篡位与否来论功过,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洪杨二人谁更有能力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胜利,谁就更有权利登上天王宝座。  相似文献   

5.
偶閱滌浮道人写的“金陵續記”,第六四五頁有这样一段話:“聞賊又伪封兩逆王,一系秦日綱,初为頂天侯,后賊伪封燕王,現窜句容。一系胡以晃,伪封春官丞相,窜六安州后,賊又伪封护天豫王,病斃江西临江府城。嗣因东賊不准別賊亦列伪王,又將秦朝(应为胡字之誤)兩逆王字除去。故有頂天燕护天豫伪名也。”这条史料給我們一个启发,頂天侯升燕王后又改为頂天燕,护天侯升豫王后又改为护天豫,这是否即是后来六等爵中的燕、豫、侯、的来源呢?如果这个关联是事实的話,那么接着的問題是六爵中上边的义、安、福的來源联系应該是什么呢?在这里我們又想起了李秀成說过:石达开在楊韋内訌以后,人  相似文献   

6.
幼南王考     
萧一山的朝天朝主图题跋中说:“案东王系以秀清第五子(龍衣)疑封……南王系以子冯某、豫王系以子胡万胜(龍衣)封,均为幼王。”又提出问题说:“福甥是否即幼东王,均待考证。”(太平天国诏论) 我们已经证明幼东王不是杨秀清的第五子,而是天王洪秀全的第五子——王五殿下。(1956年8月“新史学通讯”)那末,福甥究竟是谁呢?现在看  相似文献   

7.
今年三月十九日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130周年纪念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历史学会、南京大学、南京市历史学会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于3月15日至19日在南京举行。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4篇(其中有关太平天国史研究总论方面的4篇;定都天京与政权性质问题的13篇;军事斗争方面的18篇;“天京事变”方面的8篇;人物评价方面的12篇;各项政策和制度的19篇;有关史料、遗迹考证的10篇。)来自北京、广东、广西、四川、浙江、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西、贵州和江苏等十六个省市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一百多人,济济一堂,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决策的得失,天京事变的真相及其历史教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以及定都后的  相似文献   

8.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这次革命的由盛转衰。一些小说家、戏剧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远的不说,仅仅在最近几年就产生了李晴的《天京之变》,顾汶光、顾朴光的《天国恨》等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9.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二十年 )秋七月癸丑 ,以杨文德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5年 6月版 ,第 4 8页 )按 :“征西将军” ,《通鉴》卷 12 4作“征西大将军”。今考之《宋书·氏胡传》云今岁 :“文德自号使持节、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三州收、平羌校尉、仇池公 ,遣露板驰告朝廷。……朝廷诏曰 :‘杨文德志气果到 ,文武兼全 ,……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见杨文德自号为征西大将军 ,奉表归宋 ,故文帝乃因其自号而号之…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天京内讧是导致革命运动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后期领导者洪仁玕、李秀成以至如朱兴隆(利王)辈,都有此说。李秀成更在“天朝之十一条失误”中列为“大误有四”之其中两条:“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天京内讧,最高领导集团的相仇相轧,相杀相忌,以致使全国上下,人心不安,殃成精神堤岸的缺口,扭曲了人们的正常心理。由此造成的后遗症,随之岁月,尤见严重。见于天京内讧,当时《乙丙日记》和外国人通讯记载都称  相似文献   

11.
公元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的最后一道营垒陷落了,数万英勇的太平军将士抱着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高呼着“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的誓言,在同清军决战的刀光剑影中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谱写了太平天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早期历史的相关文献表明,洪秀全封东西南北翼五王有一个先封东西南北四王后封翼王的过程,而且封五王诏的时间有可能被前移,形成了所谓的"永安封五王诏"。当时流传的许多太平军首领名单反映了"翼王"爵号之"翼"字来源于业已存在的"左翼公"和"右翼公",秦日纲曾任左翼公,石达开曾任右翼公。造成他们两人之间后来地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石达开的个性特点和人文禀赋。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后期中央宫廷贵族与地方军事贵族的政治分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5,(2):105-112
天京中央宫廷贵族与地方军事贵族的分野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中央宫廷贵族是天王洪秀全深为倚恃的文官集团。地方军事贵族的权威与实力来源于地盘和军队。中小地方军事贵族的形成,是天京洪氏朝臣与李氏兄弟斗争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卷一·高帝纪上》迁员外郎、直阁中书舍人、西 (陵 ) (阳 )王抚军参军、建康令 (中华书局 1972年 1月版点校本 ,第 4页 ,下同 )。按 :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 :“张森楷《校勘记》云 :‘终宋世无西陵王 ,“陵”当为“阳” ,各本并讹。’按《宋书·豫章王子尚传》 ,孝建三年 ,年六岁 ,封西阳王 ,大明二年 ,加抚军将军。作‘西阳王’是 ,今据改。”考《宋书·孝武十四王传》 ,孝武帝次子子尚于孝建三年封西阳王 ,迁北中郎将、扬州刺史 ,大明二年加抚军将军。建康为扬州之属县 ,故萧道成乃得以子尚抚军府佐而领建康令。然员外郎与直阁中书…  相似文献   

15.
夫余亦书扶余。关于夫余、北夫余、东夫余的问题 ,中外史学界意见分歧 ,众说纷纭。笔者在已发表的两篇论文中 ① ,认为北夫余、东夫余即夫余 ,不是在夫余之外还有北夫余和东夫余。今再重新提出探讨的目的是抛砖引玉 ,希望通过争论 ,能够澄清一些问题 ,获得正确认识。不当之处 ,请大家指正。一、北夫余即夫余 ,不是在夫余之外还有一个北夫余  《好太王碑》云 :高句丽的始祖邹牟 (亦书朱蒙、东明 )“出自北夫余”。《冉牟墓墨书》云 :邹牟“元出北夫余”② 。这是关于高句丽起源最为重要而可靠的记载。但在《魏书·高句丽传》、《梁书·东夷…  相似文献   

16.
天京事变的个体心态探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胜  王晓南 《天府新论》1999,(6):84-89,92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兴亡的分水岭”[1]。对其发生的原因,史家学者从阶级根源、思想根源、权力结构、家族关系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本文希翼通过太平天国早期六位主要领导人的个体心态分析,加深对事变爆发原因的全方位认识。囿于水平和方法本身的局限,敬请史学前辈和同仁批评匡正。一天京事变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领导集团内部权力争夺的总爆发。《天兄圣旨》的发现证明,早在天国起事之前,领导集团就已经明争暗斗,权力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此,史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对如下两个问题尚缺乏全面有力的说明:(1)早期权力之争的主观原…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在“9.18”事变以前建设灌输亲日思想的教育机构及“怀柔”朝鲜族知识分子和“有志绅士”;在“9.18”事变以后采取废除朝鲜族私立学校及修改教育内容等强硬措施,从而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殖民地奴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1856年第一次天京事件,以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镕等一大批首义功臣之死而终结。天京城里血迹未干,泣声犹存,1857年春又开始酝酿爆发了第二次天京事件。两次内讧,都是君臣矛盾激化而由天王洪秀全所发动的。第一次洪杨矛盾引爆的天京事件是以暴力和流血的方式进行的,第二次洪石矛盾引爆的天京事件是以温和不流血的方式了结的。第一次天京事件死难二万余人,第二次天京事件虽未死一人,但石达开带走了二十万精兵,这些军队在没有发挥应有战斗作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论杨秀清的“天父下凡”与“逼封万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父下凡”与“逼封万岁”是研究太平天国宗教活动与政治活动的两个重大问题,也是评论杨秀清一生功过是非的关键。虽然“天父下凡”开始于1848年金田起义之前,而“逼封万岁”发生于1856年7月建都天京之后,二者却存在着潜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矛盾与斗争,“天父下凡”是矛盾的发源与开端,“逼封万岁”则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洪仁玕在总结安庆失守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四月交兵数万与英王,统往黄州德安一路;因与忠王会剿失约,章王在桐城败绩,遂致安省不能保。”关于会剿的计划,太平天国正式文书和清方文书中均未记载,但英国参赞巴夏礼在黄州会见陈玉成后,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即:“英王由江北前进,他们的目的是在三月会师武昌。忠王自南昌以下横过江西,经瑞州至洞庭湖上的岳州,由此到达武昌以西的地区;侍王横鄱阳湖,经南昌、义宁州入湖北,进攻武昌南面;辅王取道湖口、九江;如可能运军队溯江而上,攻打武昌东面。英王的军队攻北面。”这个会剿方案很具体,在当时天京上游形势危急之际,制定这样一个作战方案,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因为只有攻占上游的武汉,才能牵动敌我双方的军事全局。但是,这次会剿却未能奏效,安庆也随之失守,造成这样的严重后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为李秀成“会剿失约”,其实际情况远比洪仁玕所说的要复杂得多。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历史的真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