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论文选自《东蒙古流传的几篇蒙古英雄史诗》一书(关于该书内容介绍,参阅本刊一九八四年第四期)。文中介绍了内蒙古地区(即作者称之为“南部蒙古和东部蒙古”)历年来搜集、出版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情况,及国外学者翻译、和研究内蒙古英雄史诗的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我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特别是蒙古族英雄史诗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提到的收入该书的五篇英雄史诗是:《格斯尔与吉尔班·沙尔之战》、《格斯尔与嘎尔丹蟒吉思之战》、《茹格慕高娃之悲泣》、《吉尔班·沙尔之出世》和《金色的须弥山》。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的经典。在蒙古语族人民的英雄史诗中,除举世闻名的长篇史诗《江格尔》和《格斯尔》外,有记录的其他中小型英雄史诗及异文有550部以上。虽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些,但是研究成果比较突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和《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等两部学术著作,可谓是我国蒙古族英雄史诗宏观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3.
蒙古英雄史诗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几种类型。如果说氏族社会时期蒙古短篇史诗占多数的话,那么到了氏族社会末期——部落之间建立联盟,进行着激烈的兼并战争的历史时期,中篇史诗则居于多数,在蒙古封建割据时期,长篇史诗则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4.
《蒙古民族的英雄史诗》,副标题“口头与书面文学传统”。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作者С·Ю·涅克柳多夫。全书310页,32开,俄文。С·Ю·涅克柳多夫的这部著作是其长期研究的总结,这是一部论述各个蒙古部族英雄史诗传统的专著,所谓各个蒙古部族是指:喀尔喀、卫拉特、布里亚特、卡尔梅克、扎鲁特、科尔沁、鄂尔多斯、察哈尔、蒙古勒等等。①英雄史诗的研究是当前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支嘎阿鲁”史诗,除有着其他英雄史诗所具有的英雄奇特诞生母题、与恶魔争斗和征服母题、英雄的神奇婚姻母题、英雄救母母题等外,作为彝族英雄史诗,还具有明显区别于以蒙古—突厥英雄史诗为代表的、自己独特的英雄史诗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彝族“支嘎阿鲁”的英雄业绩在于个人的创造与对部族的拯救,而非部落的掠夺与复仇,体现着南方英雄史诗的文化英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蒙古英雄史诗与蒙古族叙事民歌之间的相承性特征,并从它们的题材、英雄形象塑造、程式化特征等三个方面着眼,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承性特征以及所产生的传统文化渊源、社会历史根源、地理单元等诸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蒙古族叙事民歌的产生和发展渊源于蒙古民歌传统与英雄史诗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英雄史诗,是在蒙古族古代神话、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期文学体裁。笔者根据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内容、题材、形式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认为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阶段的史诗和发展阶段的史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初期阶段的蒙古族英雄史诗及其特点 英雄史诗的产生,已经是在原始社会的解体、母权制被父权制所代替,人类内部的斗争——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后的事情。这个时期叫做“英雄时代”,或称“军事民主制”(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蒙古-突厥史诗中的英雄及其骏马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及其骏马同时诞生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将自己的主人拖出地面的再生母题之间的结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被敌人抛入地下之后英雄的骏马用尾巴把主人从地下拖出地面的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先于英雄的诞生而出生的特异诞生母题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一种置换关系.两者都是英雄的诞生仪式.  相似文献   

9.
蒙古英雄史诗与游牧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社会的游牧经济可分为开始和发展两个阶段 :唐代初期为开始阶段 ;唐代中后期以后为迅速发展阶段。文章对蒙古先民的社会结构、游牧文化等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性的分析与论述 ,提出蒙古英雄史诗产生于蒙古游牧经济的初期阶段 ,不过 ,其大多数产生于游牧经济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多少世纪以来 ,蒙古族英雄史诗不仅是我国蒙古族人民家喻户晓的生活经典 ,而且也是我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宝贵财富。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如何继承和弘扬史诗精神 ,发掘其现代价值 ,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揭示《玛纳斯》、《阿勒帕米斯》等英雄史诗主人公的阳刚之力,展现了游牧民族的活性精神元素。活性因素激励发出来的是爆发、拼搏、冲击、冒险和攻击等力量;而惰性因素表现出来的是忍受、斥新、排他和守护等力量。赋有阳刚之力的史诗英雄中迸发着无畏、勇敢、好胜、坚定和刚毅的活性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12.
无锡流传400年的《华抱山》,是“中国四大英雄史诗”之一,叙唱华龙根、华抱山、华龙龙三代英雄史迹。它具备史诗特征:抗击封建王朝、官府和地主势力,前赴后继,悲壮激烈;英雄形象具有神话色彩;史诗传承之庄严性,吸引众多学者探讨《华抱山》之史诗特征与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华抱山全集》出版有两大功臣:传唱者华祖荣、搜集整理者朱海荣。  相似文献   

13.
论慷慨悲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燕文化的慷慨悲歌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人们以不同的词义来理解使用这个词,而把慷慨悲歌理解为慷慨激昂更符合慷慨悲歌的真正含义。燕地地理位置是慷慨悲歌形成的重要因素,民族融合和战争对慷慨悲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侠士和侠义之风是慷慨悲歌最终形成的因素。慷慨悲歌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 ,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对传统及现代主义构造的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彻底怀疑和颠覆中 ,逐渐完成着对时代精神内核的改造。从电影《英雄》中 ,我们感受到艺术在商业现实性和文化历史性间徘徊的艰难处境和文化转型时期带来的思想阵痛。透过围绕它的争论 ,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文化思想同后现代文化理念的激烈碰撞 ,在非理性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语境中两种文化审美意识的冲突。《英雄》既固守传统文化思想 ,又期望通过后现代表现手法传达出“和平”的现代理念 ,这就决定了它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尴尬状态。但不管怎么说 ,其探索、追求上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阿勒帕米斯》是一部形成于古代弘吉剌惕部族的故地,传承于哈萨克、乌孜(兹)别克、塔塔尔(鞑靼)、卡拉卡尔帕克等突厥语民族民间的英雄史诗。该文根据该诗在哈萨克族文本中出现的民俗事象,结合国内外史诗专家的研究结果,展示了哈萨克等突厥语民族的古老民俗。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崇尚强势、渴求超然是人类永不陈旧的论证话题,无论是拉丁基督教世界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东亚儒家思想体系下对"权威"的认可;无论是西方人所崇拜的普罗米休斯盗火、尤利西斯远征,还是东方人称道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讴歌与赞美,特别是近代各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几乎都成为这个民族的象征,可见无论是欧洲秩序还是东亚封贡体系,无论是穆斯林文明还是日益边缘化的非洲,弱势对强势的和睦相处与反抗纷争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尽管西方的英雄情结与东方的帝王情结同属同位异形体,但是毕竟是从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所以二者还是有细微差别.本文的主旨是通过论证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而阐述英雄情结的缘起与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美国当代小说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中的神话模型,运用坎贝尔的英雄神话模式,对《冷山》中的英曼和《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进行比较。发现《冷山》中特有的隔离、启蒙、回归等英雄神话原型,揭示出英曼的精神探求、转化与救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创作出了九部不同风格和意义的交响乐作品,他的音乐中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本文主要从英雄的诞生、英雄的成长和英雄的涅槃三个方面来阐述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
《三国史记》列传部分收录了很多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传记占整个列传部分的76%.在这些作品当中,作者金富轼不仅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他试图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向百姓宣传忠君爱国思想,以达到巩固高丽王朝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