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曲"是指日本镰仓初期兴起的一边弹琵琶一边传唱《平家物语》的音乐形式。《平家物语》的平曲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在其传唱过程中又不乏变革性。通过分析平家物语中"平家"式的表现形式和"传唱"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平曲"作为素材来探究《平家物语》在文学上的成就问题,从而证明《平家物语》中"平家"式表现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平家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3世纪,记叙了12世纪末期源氏与平氏对政权的角逐.对这部物语的研究,无论日本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平家物语》中汉诗的研究,尤其是对《平家物语》中白居易诗歌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拟讨论《平家物语》中的白居易诗歌,分析说明白居易诗歌在《平家物语》引用的目的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军记物语中经常会引用或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但不是为了讲述中国历史故事,而是为了陪衬物语中的故事内容特意穿插进来的章节,因而其记述并不严格忠实于中国的文献史料。中国文献中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在物语中会被分解、重构或虚构,以适应物语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需要。日本历史上军记物语的著名作品、被称为"史诗"的《平家物语》,记述了日本平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借用了许多中国历史故事。从史料运用和日本的文学传承等方面来看,《平家物语》中的苏武故事突出反映了物语对中国历史故事进行借用或改编、分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南宋词坛一大名家,他在《白石道人歌曲》中留下的17首带谱曲子词,是现存两万多首《全宋词》中仅有的带谱歌词。这些带谱歌词展现了曲子词完整的本真面目,揭示了其词曲媲美的组合方式、音乐文学的功能互补及弱化缺失原因,从而为探究词体由音乐文学向纯文学转变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王灼的《碧鸡漫志》是我国一部重要的音乐文学的历史文献 ,作者旨在探索唐宋燕乐歌辞的演变过程。虽然王灼在观念上具有复古意识和儒家雅正美学观念 ,但他更注重音乐文学发展变化的现实 ,具有历史的观照态度 ,而且见到了音乐文学发展的客观趋势 ,因而所作出的论断有很大的学术意义。现在我们研究中国音乐文学史时 ,《碧鸡漫志》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磊 《河北学刊》2002,22(3):33
音乐与文学,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我国古代的音乐论著《乐师·师乙篇》中说:“故歌为言也,长言之也。”认为歌声对于要表达的内容来说,只是把说话的声音拖长些罢了。汉代的《毛诗序》对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有着更为精辟的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不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啸与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应斌 《学术研究》2002,3(2):105-110
啸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音乐领域里,叶啸迅速兴起并进入宫廷,诗人与隐士之啸盛行,出现了对啸乐曲进行艺术总结的音乐著作《啸旨》,使啸曲在音乐上达到顶峰;在文学领域,啸音乐向文学渗透和转化,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和典故,啸参与到唐诗特色的建构中。唐人对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明代宣德(1426—1435)之后,在中原、两淮及江南陆续出现新的曲调,如《锁南枝》、《驻云飞》、《闹五更》、《哭皇天》、《桐城歌》、《挂枝儿》、《银纽丝》等,它们配合通俗歌词而流行.这是新体的音乐文学,其曲调来自市井新创,不同于宋词词调和元曲曲牌,而其歌词的艺术风格亦与宋词元曲异趣.明代成化七年(1471)金台鲁氏刊行了四种俗曲,即《四季五更驻云飞》、《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太平时赛驻云飞》和《新编寡妇烈女诗曲》,这标志一种新体音乐文学的兴起.明末冯梦龙编集了《挂枝儿》和《山歌》;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曲师颜自德编集了《霓裳续谱》,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编集了《白雪遗音》.此外的民间抄本和书坊刊本尚有《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时调小书并谱》、《新刊南北时尚丝弦小曲》、《西调百种》、《新集时调雅曲初集》、《杂曲四十一种 》、《小曲六十种》、《旧京小曲》等等.这些明清流行的通俗歌词曾被称为“小曲”、“小调”、“牌子曲”、“时兴杂牌新曲”、“时调”、“杂曲”.清代嘉庆年间无名氏辑有《时调小曲丛抄》,以后人们习惯称明清新体音乐文学为“时调小曲”.这类作品极为浩繁而又不易搜集.郑振铎先生曾感叹说:“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余种,也仅仅只是  相似文献   

9.
瞿世镜的新作《音乐·美术·文学——意识流小说比较研究》是著者多年来对意识流的复杂现象及艺术化表现分门别类、梳理概括、沉潜思考的一个继续,又是以跨学科方法打通意识流的文学样式与相关的音乐样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毛主席在日理万机的百忙中,专门召集了部分音乐工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刻而重要的谈话,这是继一九四二年五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十五年之后的又一次划时代的讲话。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全面而辩证地阐述了必须发展民族音乐,及其发展的方向、道路。他举一反三,循环论证,从政治、军事、文学、历史、教育、医学等方面论证了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特点,和走民族化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234-238
学界从文学视角来研究姜夔的诗词格律者颇多,而关于姜夔的音乐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大乐议》充分体现了姜夔复兴礼乐制度、改革雅乐及乐律、强调统治者应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在探索音响学和声乐学理论上的新见解等音乐思想。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大乐议》也体现出不重视民间音乐的缺陷。以姜夔为代表的音乐家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也促使后世对日趋僵化的礼乐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正>1976年1月,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在"复刊"后的《人民文学》刊发,尽管围绕着这篇小说的"政治博弈"错综复杂、风波迭起,但小说对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想象,以及霍大道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成为"改革文学"的先声。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的《乔厂长上任记》以及随后出现的《维持会长》、《开拓者》等小说,不仅把蒋子龙推上了"改革文学之父"的位置,使其成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且成为国家现代化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些小说中,可以探索到以城市为书写对象的改革文学  相似文献   

13.
北京作曲家王立平的大型中乐作品《红楼梦组曲》的内容与小说《红楼梦》相比是一种非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从音乐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出发,作者对音乐如何移植小说《红楼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即设想《红楼梦组曲》应主要表现以下内容:太虚幻境、黛玉葬花、大出殯、元妃省亲、黛玉焚稿、宝玉哭灵和宝玉出走。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偏狭到科学的演进态势。具体说来,建国后的前30年,大陆《庄子》研究几乎随着思想政治运动升降沉浮,致使研究重点多在庄子的哲学方面,对庄子的正面评价也不够,在《庄子》文学研究方面,主要承接鲁迅、闻一多等前代学者关于庄子散文的理论建构而在微观层面有所推进。后30年来,学术界不仅对《庄子》的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庄子》文学的研究亦逐渐深入、拓展,出现了多角度、专门化的研究,在《庄子》美学及文艺思想、《庄子》的风格、《庄子》的艺术形象、《庄子》与散文、《庄子》与寓言、《庄子》与小说、《庄子》与诗歌、《庄子》与神话、《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建国60年《庄子》文学研究的进程,认真总结学术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今后《庄子》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窦娥冤》为题材的昆曲、京剧与现代音乐[香港]刘靖之一般文学研究者、文学史家在论及元代杂剧时,谈的都是与文学有关的细节,如人物、曲文、科自,也有人谈杂剧的组织结构,如联套、宜调、曲牌等,就是不谈杂剧的音乐,好像杂剧这种体裁没有音乐亦可以存在。其实不...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源远流长的诗歌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全唐诗》共搜集了唐诗四万八千多首。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透过它还可以窥探到唐代音乐的全貌,对于研究唐代的音乐历史会有较大的帮助,正如阴法鲁先生所说:舟代的音乐和舞蹈在唐诗里留下了生动的形象化的记载、有着重要的音乐史学价值。一、《全唐诗》反映了唐代音乐生活的概貌唐代的中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唐代的音乐、舞蹈繁荣,无论在宫廷、贵族阶层,还是在普  相似文献   

17.
文艺心理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徘徊以后,在最近十年中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1988年同时出版了《文学心理学教程》(钱谷融、鲁枢元主编)和《文学心理学概论》便是标志。这两部教材各具特色,都是在努力建构我国具有当代形态的文学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著作等身,生前即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活字典"。其《中国音乐文学史》虽非专门的戏曲研究著述,但学术观点却生面别开、独树一帜,似有开风气、辟领域的作用。综括该书在戏曲研究史上的意义,最主要的乃是作者在考究音乐与文学共生关系的同时,着意在民族音乐形态的嬗变中找寻古代戏曲潜伏于历史表象之下"草蛇灰线"般的发展印辙与演进规律。这一革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戏曲的音乐属性,具有特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文学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爱情只是文学绚丽多姿的主题之一。由于它与人生关系异常密切,因此爱情问题常常为作家和读者所注目。在我国文学史上,爱情文学源远流长。早在两三千年之前,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异常优美的爱情诗。这之后,爱情文学在民间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继之而来的是唐传奇,它以叙事文学的形式,为爱情文学打开了新局面。以抒情为主的唐宋诗词也有咏爱情的名篇。但真正为爱情文学开拓新天地的是元杂剧、明清传说和小说。在灿若云霞的元明清文学中,《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浣纱记》、《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更是广为传诵的。“五四”之后,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中,写爱情题材的也不乏佳作,如《家》、《青春之歌》等,而鲁迅的《伤逝》,则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我国爱情文学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许多名篇经久不衰,至今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并给人们以教育和美的享受。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思想意义、创作倾向和艺术经验,对当代同类主题的文学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05,18(4):82-83
《秦地文学和秦代无文学》一文认为,《韩非子》属于秦地文学,这是不确切的。《说难》、《孤愤》是韩非子在韩国时的作品。《韩非子》中只有半篇《存韩》作于秦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