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儒家乐论的伦理政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学术始终将道德伦理与社会政治作为话语主题之核心,儒家乐论即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政治型特征。儒家认为乐“与政通”,能折射出政治之得失与道德之盛衰,因而察乐可以知政。儒家认为礼和乐都具有治国经邦之功能,但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儒家重视乐的伦理价值和政治教化功能,认为乐“通伦理”,可以培育人崇高的道德精神。儒家乐论蕴涵的文化特性对当代民族精神家园之构建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伦理政治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政治道德关涉政治与道德、政治与伦理之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是围绕政治权力的道德价值要求而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总和.除了政治道德所具有的阶级性、历史发展阶段性、相对稳定性、相对独立性等一般特征外,传统政治道德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以君权至上为核心价值;以修身为本作为价值基点;政治伦理化倾向更为明显;政治道德制度化、法律化.传统政治道德和政治伦理对君主专制政治统治体系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是规约政治权力健康运行、维护政治秩序稳定、促进政治统治体系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4.
曾龙霞 《兰州学刊》2003,(6):166-168
伦理政治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 ,通过社会伦理纲常的规范 ,将家族政治化、国家家族化。此种文化产生了重整体、轻个人 ,存天理、灭人欲 ,重道德、轻法律等与当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建设相冲突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正视古今冲突 ,超越古代 ,构建起整体与个人并重、权利与义务并举、道德与法律同倡的当代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5.
面对“绝天地通”与“礼崩乐坏”之社会、政治、文化情境,为重整人心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早期儒家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政治致思。在其伦理政治致思当中,道德的维系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把经验的观察上升为先验的原则和重传统的保守倾向,则塑型了早期儒家对道德维系问题的思考。在他们看来,伦理王国的达致,不同的人在道德维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影响,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道,否则,不仅“礼崩乐坏”,而且天下也将“无道”可言。  相似文献   

6.
面对“绝天地通”与“礼崩乐坏”之社会、政治、文化情境,为重整人心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早期儒家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政治致思。在其伦理政治致思当中,道德的维系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把经验的观察上升为先验的原则和重传统的保守倾向,则塑型了早期儒家对道德维系问题的思考。在他们看来。伦理王国的达致,不同的人在道德维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影响,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道,否则,不仅“礼崩乐坏”,而且天下也将“无道”可言。  相似文献   

7.
黄人杰 《河北学刊》2005,25(2):78-84
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伦理道德的思维与主张。这是一套人本的价值思想,有其形上的道统 根源,形下的正统传承、法统规范与学统分流。它在地球上首先建立起了有系统的人伦思想。其特质之一,即是"五伦" 的亲疏远近与尊卑贵贱的行为规范,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之所未有者,至今其精义仍具有超然的优越性。其另一特质,即 重视政治上之政道与治道的政治哲学和家庭的组织地位与功能价值,这体现在《大学》中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之内圣推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王的政治哲学思想。此王道思想即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之内外与体用发挥的极 致。人伦、五伦、王道等思想都是以道德概念融汇贯通的一种政治伦理哲学,是社会和谐有序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民主在人类发展史上相伴而行,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与民主政治文化的发育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关联性,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于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政治文明的政治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离不开政治文化。无论从微观上提高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还是从宏观上转变整个国民的政治价值观,开启民智、民悟,政治文化都为政治文明提供了主体保证。中国政治文化历来就是一种“道德型政治文化”,政治生活附属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后者的展开便是前者的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来说,当务之急是形成新的价值系统: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客;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切实铸造文化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之不竭的源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友善借鉴。而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时代价值,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举措和新思路,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试论伦理道德与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所特有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无不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诚信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胜 《理论界》2006,(4):16-18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演进,诚信规范与准则已超出了传统的伦理范畴,渗入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领域,由伦理价值衍生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更广泛的价值现象。探讨诚信的现代价值对于构建信用社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省提高领导干部伦理素质的紧迫性在很多方面已有突出的反映。提高我省领导干部政治伦理素质应重视加强政治道德的理论建设 ,强化政治道德的社会评价 ,加强政治伦理立法和制度建设 ,加强司法和执法系统领导干部政治伦理建设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价值与事实之间温和的划分是有益的,有助于区分学术讨论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态度,但二者无法彻底切割.在社会科学和道德伦理领域,人们通常遇到的是价值和事实相结合的综合判断,人们通过这样的判断寻找对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选择的现实解答,因为人以及社会的行为本身,就是因果性与随机性、现实可能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结合,是价值与事实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具有典型的理性文化特征的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与科学产生了复杂的互动,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角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宗法制度孕育了伦理型文化,政治专制制度孕育了政治型文化。宗法制度和政治专制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宗法专制制度,宗法专制制度孕育了"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专制制度有利于确立中央集权政体,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宗法制度具有很好的调节机制,有较大的弹性和再生功能。但宗法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致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发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忠良  张丹丹 《江汉论坛》2007,2(3):130-132
中华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中华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文化、一种道德诚信文化和一种社会价值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中华廉洁文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政治与道德密不可分,政治具有道德的意蕴,道德是政治性的道德。政治失德,会使社会失去安宁,国家产生动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是政治伦理架构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诚信的地位变迁--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由于传统和传统伦理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以及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传统伦理文化正在实现当代转型。传统伦理文化得以转型首先在于 ,在当代社会最具生命力的诚信已取代忠孝成为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诚信的地位变迁 ,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解决当前道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诚信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人际诚信转变为人际诚信与契约诚信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生活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要特别关注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的联系.中华民族具有重视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形成了一个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系统.但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道德话语却严重缺失.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建设应该注重把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拓展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合理要素,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微观个人道德和心理结构,开创我国文化和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