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曾在《关于洋务思想体系及其评价》一文中提出: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历史作用都必须受到时代和条件的制约。当19世纪6、70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界面临着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时代条件下,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洋务思想起过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当8、90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界面临的已不再是要不要学西方而是究竟向西方学习什么的时代条件下,洋务思想坚持反对对中国封建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从而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性,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运动继续向前推进的反动理论。本文将讨论在洋务思想因其丧失进步性而趋于衰落的过程中,曾经作为洋务思想附庸的早期维新思想怎样与其逐渐分离并成为时代思潮的大体过程,算作上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2.
作为后现代思想的解释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世纪 60年代被认为是西方思想界从现代向后现代转折的决定性时代 ,加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和德里达的解构三部曲在 60年代的先后出版被看做是这一转折发生的标志 ,其中加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使西方文化界的三大潮流发生了后现代的转型。本文的目的 ,就是要从西方三大潮流的历史发展中突显出《真理与方法》对西方后现代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洋务思想双重性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洋务思想,是指决定和影响洋务运动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指导思想,是1860~18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谋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规定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归宿,影响着洋务运动的全过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洋务思想并作出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弘扬中华文明与吸收国外文明结合起来,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前后,沉睡的中国大地上进发出了一股以“尚强富”的新价值观为主体的近代洋务思潮,它标志着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直接影响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这股来势凶猛的洋务思潮,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列国的“富强之术”,提倡办“洋务”,“采西学”,呼吁学习西方以自强,使中国社会近代化。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日渐扩大。在这股思潮中,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洋务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阐述了自己变法图强的观点,论述了近代化是中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他们的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国近代化思潮的最高…  相似文献   

5.
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是影响德国社会整体中国观生成及演变的重要思想来源。与19世纪西方世界负面、贬抑的中国观基本立场不同,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丰富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折射了20世纪全球化发展和现代性影响的历史时代特征。通过中德跨文化哲学和全球史相结合的研究可知,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形成的一套基本看法和观点在历史语境、社会变迁、认知主体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经历了由传统东方乌托邦到欧洲社会经济参照、普遍历史性和共识性交流中的现代中国的观念转向,其中国观的认知立场也经历了由西方中心主义到理性、普遍性和超越中心主义的历史转向。20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具备明显的现代性和文明变迁的历史转向特征,特别体现了德国思想界对全球化与整体性的追求,以及德国与中国实现互动的"理性的共识"。回顾和总结20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实证中国在德国思想史发展中的参与及互动,能够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形象建构、中国与世界的互相尊重借鉴提供理论尝试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洋务思想,是对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有倡导作用的思想,它包括洋务派官僚和洋务理论家关于洋务的共同认识,它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形成为一股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新的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做综合性研究,以判明洋务思想的特质和所括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变局”思想 “变局”思想的出现,与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对中国的冲击紧密相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初步意识到中国已处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的环境中,提出了“变局”观。1844年,黄钧宰首倡此说。他指出,中国人“初不知洋人何状,英法国何方也。乃自中华西北环海而至东南,梯琛航赆,中外一家,亦古今之变局哉”。此后,黄恩彤指出:“迨英吉利立市开关,粗角条理,而米利坚、佛兰西各使踵至,均不免非分之干,其余各小国亦窃睨其旁,妄生觊觎,均数百年中外一大变局也”。此时的“变局”观主要基于对西方列强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 ,先进中国人在屈辱和蒙难中睁眼看世界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具有一定的近代启蒙意义。但因其是以“制夷”为目的而主张“师夷” ,故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未能形成社会思潮 ,更未对中国思想界产生振聋发聩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洋务纲领和变法思想探讨刘铁君,王承仁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  相似文献   

9.
西方产权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演进,每一次的变迁都存在着深厚的历史、哲学、文化背景.相关领域内的每一位西方学者都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对当时的产权问题进行了认真思索,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创见.通过厘清西方产权思想脉络,说明产权思想一方面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人们并不能任意选择产权这一社会形式,另一方面产权思想也会伴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0.
略论斯诺民主抗战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斯诺民主抗战思想的理论基础 ,就是西方自由民主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理论。笔者指出 ,斯诺的民主抗战思想 ,即受其个人的主观理论所支配 ,但主要是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客观历史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11.
西方思想界与中国思想界都存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中国思想界的争论在某种意义上是西方相关争论的延伸。但是,作为一个思想现象,必须区分这一争论的中西处境。一方面,区分他们各自的思想针对。另一方面,刻画其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再一方面,必须对中国思想界借取西方相关思想资源的思想张力保持高度警惕。从而,可在中西思想的比较研究中获取丰厚的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12.
冯桂芬(1809—1874年)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学术界对他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曾有过较多的讨论和不同的评价。本文不打算论述其思想的阶级属性,着重就其思想特色,作一粗浅探讨。冯桂芬思想特色的探讨,对于评价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认识其思想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关系,对于理解其思想的时代、阶级局限,是不无意义的。冯桂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激烈大动荡的历史时期。经过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统治的无能。封建统治的危机日益加深,在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思想中引起了强烈震动。为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们讲求“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西方,企图走自强之路。冯桂芬年轻时就受进步思潮的影响,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曾得到林则徐的器重和赏识,与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条件不同而各异,把变法视为纲领不妥。李鸿章的变法是要改变清廷的某些旧法度,要求对科举制、军制和官制作某些变动。李鸿章变法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影响。军制和官制改革是使兵为将有,疆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造成封建割据势力膨胀,对外战争调度失灵。不管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还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都不能视为中国近代化的纲领,中国不可能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有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洋务思潮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思潮,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已有论者为其立了名。 社会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倾向,它可以涵育具有同一倾向的社会各阶层、各种流派的思想主张。洋务思潮是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初期兴起的主张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的社会思潮。当时一切为此目的而萌生的思想主张,都应视为洋务思潮。本文拟就洋务思潮发生的历史背景、思潮的源流及其发生的主要标志等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 左宗棠是初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也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他一生亲手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造船厂,第一所毛纺厂,以及西安机器局,兰州机器局,福州船政学堂等军民用洋务企业。在近代史上长达三十五年的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的业绩并非伟烈卓绝,然在当时企图以学习和运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加强封建主义统治的社会思潮中,左宗棠的洋务思想却颇具特色,具有可贵的民族品格。探讨左宗棠的洋务思想,无疑是有益于整个洋务运动、洋务思想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洋务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派别。19世纪60年代,他们在中国举办洋务教育;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翻译西书,传播西学;派遗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这些举措对于改造中国封建的传统教育,建立近代新的教育机构,培养现代科技人员的外语人才,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理论,发展我国的军、民用企业,改变我国长期封闭自守,被动挨打的落后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洋务派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和外交官。对西方文明的深刻认识是其外交思想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超越“华夷界限”,向西方学习;主张“主和外交”与“诚信外交”。他外交思想的本质并非卖国投降,而是有非常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他科学地分析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种种新变化,立足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时期的党的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时期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形成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风云急剧变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不少研究者紧密联系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社会公平思想、社会改造思想、民生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医疗卫生思想等方面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阐发论点,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下一步研究应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发掘新的研究领域、与时俱进改进研究方法,并不断拓展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农民运动的高峰。在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太平天国学习西方思想,并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太平天国领导人员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知识文化,是当时中国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农民阶级的必然选择。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员尽管出身于农民阶级,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自身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