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听雨     
为了做好实现“四化”的起步工作,我受领导的委托来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傣族寨子。这儿的寨子真美!这里的竹楼不像别处那样,栉比鳞次的一排排挨得紧紧的,而是每幢竹楼之间距离都非常远,各家都有个爬满瓜蔓和豆蔓的竹篱庭院。院内,有一个绿色的小园圃;小园圃外面是一圈香蕉林;香蕉  相似文献   

2.
到倮倮山寨搞调查,几个小时后,我的车子在当地党政机关驻地停下,我把来意向乡领导作了说明。乡里指定文化站站长老赵同志陪同前往。第二天早上,我们驱车向山寨驶去。还好,山寨通往乡里的山村公路路况较好,不到半小时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叫做城寨的山村。  相似文献   

3.
玉仙的故事     
<正>今年的阳春3月,对于家住偏僻 苗寨——花垣县民乐镇谷哨村的15岁少女石玉仙来说,是个格外明媚的季节。一批又一批素不相识的城里人带着人间最珍贵的爱心、带着沉甸甸的关怀和祝福来到她的小山寨,来到她身边…… “妈妈,我才15岁。我不出嫁,我要读书……” 石玉仙原是贵州省松桃县芭茅镇人,8年前,父亲去世后留下了母亲和姐弟四人。母亲带着他们改嫁到花垣县民乐镇谷哨村现在的家。继父也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挪威生态博物馆专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来到贵州六枝梭嘎乡。当这位金发碧眼的北欧人到达位于关山腰的苗族山寨后.那里的一切让他惊呆了:错落有致的茅草屋、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以及长角苗古朴而独特的文化习俗……简直就是一个人类原始社会的“活化石”。几年后。在他的协助下,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在贵州高原落户。  相似文献   

5.
普米山寨行     
千山万壑的滇西北高原象母亲的乳汁一样世代哺育着普米人。一踏上从贡山到兰坪的班车,我的心就飞向了高原的尽头——普米山寨。阔别了整整二十年的故乡啊,我回来了! “四弦”声声普米山寨最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它神奇、壮丽的景色,还有普米人特有的乐器——“四弦”弹拨出的琴声。  相似文献   

6.
江凌 《中国民族》2012,(10):58-59
"一座空城?"——我得承认,我是怀着好奇和质疑的心情来到鄂尔多斯的。房地产过热,资金链断裂,很多楼房无人居住……没来之前,我的脑中充斥着这些网络信息。然而,8月27日晚的那达慕开幕式,以另外一种感受完全震撼了我,甚至可以说"吓了我一跳"。  相似文献   

7.
我和几位同志来到西双版纳的景洪后,一天,正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傣族青年递给我们一张翠绿的梖叶请柬,上面用傣文整齐地写着:二月十五日是个吉祥的时辰,沾巴花开放了,蝴蝶就要随着花朵飞奔,我在清洁的竹楼,恭候着北京的客人,来为我儿子婚礼干杯。康朗甩启我们知道傣族诗人康朗甩邀请我们参加他儿子的婚礼的消息后,都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按时出发了。当我们沿着澜沧江畔,涉过没腰的流沙河,来到依山环水的曼洒村时,康朗甩早站在他  相似文献   

8.
初秋积石山     
吴迪 《中国民族》2013,(10):1-1
9月3日傍晚,我开始了独自在积石山的采访行程——从甘肃省临夏市前往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道路两旁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绿色——这与我想象之中的黄土地的苍凉相去甚远,让第一次来到黄土高原的我颇感意外。一路上,眼见一座座清真寺耸立于乡村田舍之中——虽然建筑风格不尽相同,但屋脊上那弯新月在夜幕之中却是同样的醒目。这就是积石山。它不仅有一个全国最长的县名,还是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中国花椒之乡、世界民歌"花儿"的采录地……对于这个地方,我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相似文献   

9.
花的红光     
正一条河流,一个山坡,一座山寨。那河流就叫洗车河,是酉水河的重要支流。河面较宽河水清澈,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不时地飞来些水鸟在河边觅食,毕竟是大山里流出来的乳汁——她就是那么的纯洁。这座山寨就叫红光。她隶属湘西龙山县苗儿滩镇,离镇政府约二三公里。山寨建在山坡上,背靠大山。寨前一条清澈见底的洗车河,予山寨以灵气。前有长流水后有大靠山,按祖辈人的说法,这寨子风水好啊。的确,这寨子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岁月静好,那一栋栋依坡而建的吊脚楼、转角楼便是很好的映证。吊脚楼、转角楼是土家族特有的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区登格拉乡这座鲜为人知的小山寨,有一位师范学校毕业的佤族青年、班塔小学唯一的教师岩坎。七年来,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赢得了全山寨佤族同胞的真溅爱戴。 1980年,上级决定岩坎去这座佤族山寨办学校,这位24岁的小伙子欣然从命,打起背包踏上了崎岖的山道。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天半,回到了风光秀丽的家乡。这里居住着600多位父老乡亲,其中有100多名学龄儿童辍学在家。他的心顿时猫揪似的疼痛,对着巍峨耸  相似文献   

11.
远山的呼唤     
杨盛龙 《民族论坛》2007,(11):36-37
<正>我们那个山寨四周都是高高的石壁,高声喊话四面回应。早晨各家叫娃儿起床,傍晚妈妈呼唤孩子归家,山涧荡回声,随着炊烟缭绕,也是山乡一景。"水——冬——泉——!"水——冬——泉——!"妈在家门口高声叫我。我收拾起正玩在兴头上的陀螺和棕叶鞭子,应声回家。  相似文献   

12.
美的回忆     
十年当中,我跑了四个少数民族地区,接触了八九个少数民族。我忘不了孔雀之乡的竹楼和象脚鼓;我忘不了景颇的笛声和长刀舞;我忘不了石林和撒尼的大三弦;我忘不了海南的椰子和五指山;我忘不了哈萨克的奶茶和蒙古包;我忘不了欢乐的藏历年和青稞酒;我忘不了……这一切都是美的,但最美的还是人——美的形象和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无媒的婚配     
坐落在滔滔澜沧江西岸,碧罗雪山东麓的兰坪县营盘公社拉古底寨子,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美丽而幽静的小山村。在这里,现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对歌会。常言道:“月到十五分外明”。每当这时,拉古底傈傈山寨,以及邻近傈僳寨子的男女青年,就纷纷来到硒场或草坪上,开始了每月一次的对歌会。  相似文献   

14.
景尖寨里,岩亮一家象过傣历年那样忙碌着。竹楼上的凉席洗得干干净净,火塘里柴禾烧得毕剥作响,又是端酒,又是做菜……老两口正忙得热火朝天,儿子岩亮在楼下喊了一嗓子:“波、咪——客人来啦!”竹楼梯一阵嘎吱作响,上来了两个戴“云南民族学院”校徽的青年,身后还有四个笑容可掬的外国学生:一个大胡子,三个碧眼姑  相似文献   

15.
羌山情深     
林旭 《民族论坛》2004,(7):18-19
<正> 九花的云云鞋 一场夏雨过后,我来到了达尔边山,夜色已经笼罩山寨,羌家的石头房子挺拔、细溜,就像一尊尊古老的炮筒,静静地望着麻麻亮的夜空。 房东泽里亚老阿爸拿手中的兰花烟杆,拨燃了万年火塘灰烬下的火种。碉房里立刻旋转着细脆的噼啪声。他叭嗒着兰花烟,打量着正忙活着的幺女,笑呵呵的对我说:  相似文献   

16.
这一脚,他踢出了一个长长的雅号——大雅之堂的时候,在清江深处,有一个人跺起了脚:我怎么这么笨!也因为当山歌、南曲、巴山舞这些土里巴人艺术竞相飞出山寨,走出国门登上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开满山寨哟,崩龙的日子比蜜甜哟。新盖的竹楼明又亮,新织的筒裙比花鲜。鹿子哟干巴大米酒,槟榔哟越嚼越香甜。金竹做个葫芦笙哟,崩龙的欢乐唱不完。 崩龙族,有1万余人口。语言属南亚语系。过去有信佛教的。分布于云南省德宏、临沧和思茅等地。崩龙的欢乐唱不完@徐演 ~~  相似文献   

18.
当你来到巍峨苍郁、层峦叠嶂的哀牢山区,走进彝家山寨,仿佛来到了歌的海洋……巴乌、月琴,倾吐爱的歌声。迎接客人,用歌声;传授知识,用歌声;山寨的空气,都是湿漉漉、酥润润的歌声……正是这丰富多彩的彝家歌声吸引了他,使他走上了为山里人写歌的路。涅努巴西--这位彝族民间文学的后起之秀,在歌海中浸泡了20多年的一位青年,用自己的勤奋、艰苦的劳动,搜集、翻译、整理出了14部、120多万字的彝族叙事长诗。  相似文献   

19.
瑞丽漫步     
云南,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而中缅通道之一的瑞丽县,更是个诱人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一座座清幽的傣家竹楼,掩映在茂密的红花绿树丛中,群群雪白的鹭鸶,在淡淡的水泊中悠闲地觅食或展翅高飞……我漫步在瑞丽县曲曲弯弯的小路上,为大自然的美妙安排所陶醉。瑞丽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管辖,面积865平方公里,人口7万。早在公元9世纪前的汉唐时期,经云南德宏地区通往缅甸、印度等地的“西南丝路”,就沟通了中外交往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市场掠影瑞丽县城街道宽阔整齐,商店、银行、餐厅、书  相似文献   

20.
吉祥的水     
大约太阳刚刚下山的时候,刁家珍一阵风似地跑进竹楼来,一把拉起正在吃饭的我,轻声说:"走,嘎哨去!""嘎哨"是云南省红河南岸金平县勐拉坝一带的傣语,意为"玩姑娘"。可刀家珍已经是个有老婆孩子的人了?我放下碗筷,与他走出了竹楼。刁家珍仿佛知道了我的心事,双手将袖子一挽,说:"今天晚上,她们休想从我手中溜掉!"他要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就问:"你想打架?""谁跟你说我要打架!陶美英今天要结婚!"刁家珍说。经他这么一讲,一桩往事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上个月的一天,我渡过勐拉河,朝下勐村走去。刚到竹林旁边,突然传来了一串欢乐的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