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建立合作性关系,如今日益盛行.尽管这一方法具有颇多优势,但对于其含义及实际操作中的多样性,人们尚未达成共识.通过回顾有关合作性关系的文献,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定义要素:相互依赖性和组织身份,从而对"合作性关系"这一概念加以精炼.依据这两个定义要素,我们将以一个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合作性关系",同时将它与其他种类的关系,如合同关系、延伸性关系和操纵性关系或逐步吞并性关系等加以区别.这种模型使得各个参与者可以之来估计自己对于合作性方式的相对承受能力,同时,该模型还可以为潜在的合作者们提供一种共同的话语.将这些界定性要素同合作性关系附加的价值联系起来,使得合作者们既可以从工具性角度,也可以从规范性角度,来倡导这种合作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与恐怖主义有关的研究中,由于对恐怖主义的主体价值的分歧,关于恐怖主义定义的界定层出不穷。不少学者综合各种定义力图对"恐怖主义"内涵要素进行提取,恐怖主义定义中的心理要素提取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及其行为对受众造成的心理影响远胜于事实影响,恐怖主义是一种心理战。  相似文献   

3.
吴新叶 《学术论坛》2006,(12):50-54
如何处理好执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我国,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服务与合作的关系,而发挥执政党的领导与服务作用则是一个新课题.在理论上,这是西方政党理论的"国家-社会"范式所无法解释的,更无法给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实践上的解决方案.结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安排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实,党对非政府组织的执政关系可以通过"组织吸纳"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重新理解合作博弈概念:内涵和理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博弈论根据是否存在强制性协议来定义一个博弈是否属于合作博弈,但这种定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往往存在很大的反差。其实,合作博弈更应该从博弈结果来进行界定,实现最优的合作结果的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同时,基于这一定义,就需要探究人类的行为机理,基于这一行为机理将过程理性和结果理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向来都是组织理论者们分析的焦点。本文在开放视角的分析范式下,指出环境在组织研究中地位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将组织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无视环境的存在阶段;将环境纳入研究视线,但把环境视为制约因素,环境在与组织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阶段;将环境视为一种有利因素,组织在与环境的关系中是主动的、理性的,提出组织对环境的塑造和驾驭阶段;全面关注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并更多地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待环境,强调组织与环境的互相渗透,组织与环境的界限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6.
论组织从竞争到合作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的组织以及组织间的关系,是一个从斗争到竞争再到合作的发展进程.工业社会的组织中以及组织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是协作与竞争同构的组织形态.经典的组织理论较多地看到了组织协作的一面,对于组织竞争的一面则很少涉及.到了20世纪后期,关于组织竞争的一面得到了认识,并被自觉地引入到组织运行机制的建设中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但是,对组织竞争机制的自觉运用受到了质疑,事实上也产生了许多消极效应.历史发展的最新趋势表明,在后工业社会取代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将会出现一种不同于近代工业社会的主导性组织类型,它将是一个合作制组织,它在一切方面都会用合作替代竞争.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感知的组织支持与给予高校组织类似回报的情感体验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心理契约决定下的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从社会交换理论来看,这一过程的实现机理为:积极心理契约的形成强化了高校教师的"组织成员"角色,形成"用组织的身份来定义自己"的观念,进而产生具有"角色外"特征的组织公民行为,即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在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下促生了其组织公民行为.基于来自9所大学的570份样本的检验结果证实了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三者间关系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8.
创业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及拓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社会学中基于资源学说、结构学说、关系学说、工具学说对社会网络定义的理解,并结合竞争学说的合作竞争论和生态学说的企业生态网络论等观点,给出了创业社会网络的全新概念和界定标准,认为创业社会网络已经超出社会学的概念和范畴,可以从多个边缘学科加以界定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机构,信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陷入尴尬的局面.这种"尴尬"体现了该组织在实际运作中的实质与法律条例文本规定它的性质相脱节甚至背离的问题.这是组织的运作实质与组织性质分离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分析信访部门这一"尴尬"问题的具体体现以及从组织社会学中制度环境的理论视角探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在结论部分将进一步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同时,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信访制度改革取向也将作简单的分析与定位.  相似文献   

10.
识别社会组织活力的要素,研判社会组织的活力水平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基础。以社会组织活力的本质考察为基础,社会组织活力的基本要素可以界定为四个方面:社会认同度、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资源动员能力以及社会组织间竞争性。提升社会组织活力,需要增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认同,通过政府认同引领与带动社会认同度的提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着力点,应放在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上。解决社会组织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应加强包括合作能力在内的社会组织全面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