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众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社会成员的观念、行为之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基础和表现形式,是社会规范与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一词通常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本来主张,改变自身的态度或行为,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一、从众的类型、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 ,对大学生在道德领域中的从众现象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个体在道德选择时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同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般意义上的从众现象有着共同的本质 ;大学生道德从众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 ,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心理归属机制和外部赏罚机制是大学生道德从众的主要原因 ;对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消除 ,而是要积极引导 ,使其纳入弘扬社会正气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时尚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进入文明尤其是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潮时尚一直令人应接不暇,它就象引力巨大的漩涡毫不费力地将芸芸众生卷入其中,极少有人能够逃脱受时尚摆布的命运.从传统社会的帝王将相、皇亲贵族,到现代社会的影视明星、服装模特、体坛骄子、节目主持人、社会名流乃至一般社会大众,在时尚面前都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事实上,时尚的这种对人类行为的左右力量,不仅体现在一般大众对各种新潮现象趋之若骛的追随之上,同样体现在时尚的领潮者对已普及开的事物的毫不留情的舍弃之上,甚至也体现在那些独立行动者千方百计地不落俗套、体现个性的努力之上.这些行为尽管不相一致甚至大相径庭,但说到底,都是人们对时尚这一现象做出的符合自身特征的反应而已.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或者自己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到商场买东西.看到别人在抢购某种物品,不管自己需不需要,都会去看一看,甚至买同家.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路过的人停住了脚步,抬头向人群里观望,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象、形成产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提出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正>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之时,人们受到媒体宣传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不考虑自身的适用情况,大量囤积特效药奥司他韦,导致该药“一药难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从众案例。从概念上来看,从众指个体在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决策判断,转而与大多数人保持相同的行动和想法,也就是说它是个体因人或事的影响所产生的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或态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是普列汉诺夫著名的“五项论”公式的一项,是社会存在与思想体系之间、经济基础与思想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参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他指出:“说社会的经济发展‘归根到底’决定社会发展的所有其他方面,就是承认(正是由于‘归根到底’这几个字)存在着许多其他的中间的‘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所有其余环节。于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结果就产生一个极其复杂的力量体系,在研究这个体系时,‘苏兹达尔式的’简单化除了产生最滑稽可笑的结果外,是不能产生任何其他结果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第359—360页,以下凡引此书,仅注明卷次、页码)因此,他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是以承认中间环节的存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
一、从众心理及其产生原因在传播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反应,就叫做从众心理。从众可以表现为思想上从众,大家怎么说我也怎么说;也可以表现为行动上从众,大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那么,“人为什么会有从众”这一行为呢?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作了以下解释:门)对信息和信任的缺失。一名口渴的旅行家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个绿洲上,看到阿拉伯人从这口井里打水喝而避免喝另一口井的水,他同样…  相似文献   

9.
“离婚率上升”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78年有28.5万对夫妻离婚,1995年达到了105万对,离婚率在十余年间增长了3倍多。探讨影响离婚率上升的社会、心理因素,对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无疑有积极意义。一、影响离婚率上升的社会因素①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离婚率的上升是...  相似文献   

10.
广大群众以空前规模和空前速度流动到可以发展又可以到达的地方,从事新的职业、扮演新的角色.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新起点开始,他们创造了整个改革年代的城市生活,也改变了农村状况,同时他们也经历了自身的反省和改变,种种社会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在他们身上暴虐.因此.可以这么来说,二十多年里,人们的角色位置与身份意识被席卷到全国经济一社会一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而震颤;大众心理正是发生在人口向"市场"移动的颠沛流离之中.对大众社会心理变化的认知,正需要我们从这个走向"市场"的颠沛流离之中去体证和确认.  相似文献   

11.
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周晓虹“东施效颦”,在中国是一句妇孺皆知的成语。我们现在关于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的探讨就从这句成语开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十分熟练地说出这句成语的由来。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当越国苎罗人西施尚未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代女性角色紧张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文明却赐给它的缔造者不同的命运.多少世纪以来,男人是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功的象征,一统天下的气质,女人则是家庭工具的角色.当人类解放的旗帜亮出,特别是妇女解放的号角吹响,女人终于走出幽禁已久的闺房,到社会的广阔天地一展风彩.然而,新的困境随之出现:事业与家庭是男人的太阳和月亮;而对于女人,则成了鱼和熊掌!据一份调查报告统计,在美国1000家大公司300名女高级主管人员(多数为副总裁)中,有52%过着单身生活,61%没有孩子;而同层次男子中,只有4%未婚,3%没孩子.在中国15位女学部委员和63名国家高级女专家中,多数人为了事业牺牲了个人的生活享受和普通人的天伦之乐.……当代女性生活在家庭与社会的互相矛盾中,传统的特别角色和现实的社会角色各有一套行为规范,致使承担这双重角色的妇女顾此失彼.这种世界性的现象,在社会学便称为女性的角色紧张.角色紧张实质是一种看不见的心理紧张,精神紧张.就我国来看,这种角色冲突表现在职业妇女时间上的紧张和体力上的劳碌.这是职业妇女的传统角色观与其在新的价值追求碰撞时所产生的心灵困惑和焦灼.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民工社会角色边缘化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专题调查,并从相关调研报告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农民工社会角色边缘化问题依心理学视角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边缘化带来的两大问题:其一,社会角色边缘化对农民工心理的影响;其二,社会角色边缘化给农村发展带来的问题,即留给农村的空白点。本文试图通过这些分析引起全社会对农民工社会角色边缘化问题的关注,并将现有的研究视角从城市转向农村,整体性地思考,以使对该问题的研究更为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刻变化,其中包括社会心理变化。应该承认,主体意识的高扬,竞争意识的激发,参与意识的萌生,致富意识的认同,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主导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社会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是社会心理变化的主流和本质,它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实现社会转型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毫无疑问,这一社会心理的积极健康的变化应该成为宣传思想工作高度重视和加以认真研究、并进行理论提升的重要内容。但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社会心理变化的另一个方面,即消极的不健康…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心理与历史研究胡波一、启示与思考凡是读过高乃依悲剧作品的人,大概都会有这种感觉:悲剧中的人物性格是以坚强、刚毅和英勇为特色的,他们更多地用头脑生活而很少用心肠生活,甚至在女子的性格中也很少有女性的东西。普列汉诺夫对高乃依作品曾有过较深刻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忽略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它置于厉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之外。其实,社会心理属于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社会心理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起中介作用,是说明社会存在怎样转变到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社会心理通常会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科学地探讨社会心理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建立起中国村庄政治社会现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框架。以村庄政治社会现象为基础 ,以自上而下的农村政策和村庄自身的秩序逻辑为主要因素 ,选定三种角度来讨论村庄的政治社会现象 :村庄内在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 ;农村政策所起作用大小 ;建构若干村庄政治社会现象之间的排序关系 ,尤其是其中的逻辑关系 ,来展开的讨论村庄类型和具体政策 ,对村庄政治社会现象进行排序 ,研究村庄政治社会现象之间规律性关系。将村庄政治社会现象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对于理解中国农村的非均衡特性 ,理解中国农村政策为何在不同类型农村实践后果不同 ,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的关系;从结构、功能和行为反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二者是如何互为因果和彼此迭加,以及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如何区别联系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证了社会心理是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活动的心理背景,对制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社会心理条件作了逐一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杨宜音价值观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李德顺,1996)。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