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众心理及其产生原因在传播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反应,就叫做从众心理。从众可以表现为思想上从众,大家怎么说我也怎么说;也可以表现为行动上从众,大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那么,“人为什么会有从众”这一行为呢?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作了以下解释:门)对信息和信任的缺失。一名口渴的旅行家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个绿洲上,看到阿拉伯人从这口井里打水喝而避免喝另一口井的水,他同样…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 ,对大学生在道德领域中的从众现象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个体在道德选择时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同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般意义上的从众现象有着共同的本质 ;大学生道德从众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 ,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心理归属机制和外部赏罚机制是大学生道德从众的主要原因 ;对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消除 ,而是要积极引导 ,使其纳入弘扬社会正气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师专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不愿上体育课和不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中遗留原因,高中受高考制约而轻视甚至停掉体育课,这样,大多数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轻视体育的印迹。也有认识上的原因,一些学生误  相似文献   

4.
从众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社会成员的观念、行为之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基础和表现形式,是社会规范与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一词通常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本来主张,改变自身的态度或行为,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一、从众的类型、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陈淑芳 《云梦学刊》2003,24(3):114-116
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在二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话语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是在一语发展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二语的,话语迁移现象尤为普遍。话语迁移是一项被人忽略且极富挑战性的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礼貌语和话语的连贯性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的话语迁移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母语交际策略和母语文化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象、形成产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提出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正>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之时,人们受到媒体宣传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不考虑自身的适用情况,大量囤积特效药奥司他韦,导致该药“一药难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从众案例。从概念上来看,从众指个体在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决策判断,转而与大多数人保持相同的行动和想法,也就是说它是个体因人或事的影响所产生的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或态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组织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制度压力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以及企业可见性与盈利能力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区域的慈善捐赠水平正向影响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企业的可见性和盈利能力显著影响调节区域慈善捐赠和企业慈善捐赠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结论表明,企业所处区域的慈善捐赠活动会形成区域道德合法性标准和区域同构的制度压力,从而驱动企业从众于区域内的其他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和捐赠水平;同时企业所处区域慈善捐赠与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关系会随着企业可见性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因为公众对高可见性或高盈利能力的企业会有更高的道德合法性的期望和压力,企业为了获得这种道德合法性和缓解这种制度压力,会更愿意满足区域慈善捐赠所形成的道德合法性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很戳心的话:"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在人前流泪或歇斯底里,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这种状态反映了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的生活,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绪,是受现代生活的压力所致,这是一种心理抑郁障碍,又叫做抑郁症。  相似文献   

10.
宋倩 《理论界》2005,(2):167-168
从众心理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就从众心理及原因;从众心理与两次运动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绑架现象不断出现,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流行意见认为,道德绑架之所以让人不悦、应当受到谴责,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妨碍了受事方的道德自由,它是一种道德错误。然而,这种流行意见并不正确。它自相矛盾,并很可能混淆了自由和道德自由这两个概念。我们应当区分两种意义上的道德绑架:常识理解的道德绑架和真正的道德绑架。只有在后者中,道德绑架才会妨碍道德自由。对前一类现象,我们应更多地提倡道德担当。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当前,尽管交警们冒烈日、顶酷暑地维护交通,但交通事故仍不断,违章仍禁而不止,究其原因就是交通安全教育不到位,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大淡薄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安全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基本上是靠少数交通民警对群众进行有限的宣传,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高学历的人)的交通安全知识少得可怜.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没有把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正规的课程中去,一个学生除了在小时候接受过“红灯停,绿灯行”、“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遭”、“不准…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投资背后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现阶段家庭教育投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指出投资过程中从众、攀比心态导致违背教育规律现象的发生 ,诸如重共性投资、忽视个性投资 ,重视智力教育投资、忽视道德教育投资等问题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传统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结合CMC(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与FTF(面对面的传播)有关群体压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网络受众从众心理的动因继续存在,从众现象依旧普遍,因此,产生“沉默的螺旋”机制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并分析了“沉默的螺旋”在传统大众传播环境和网络传播环境中表现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近年来汉语中涌现了大量的外来词,有些外来词没有经过翻译就直接以原形出现在各种传播媒介上。对于这种现象,有许多批评的意见,比如影响传播效果、对民族文化形成冲击等。但这些意见并没有对外语词在媒体中广泛出现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而是简单地归咎于媒体的媚俗、媚外或者缺乏责任感。本文试图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市化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今年5月21日至2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了“农村城市化理论研讨会”会议。充满着学术争鸣的良好气氛,各家之言尽情阐发,虽然理论上各持已见,争论激烈,然而由于气氛民主,所以人人心情舒畅。兹将会议讨论中一些已经获得与会者共识的基本观点以及还存在若干歧见的不同观点,综述如下:一,与会大多数同志认为:农村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的实现程度是以各国科学技术、工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分化状况为前提的,同时也与各国人口状况、资源配置、历史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农村与城市是人类活动的…  相似文献   

17.
“在迷惘的心态中扭曲着追求,在无望的活动中寻求着希望”,真实而形象地描绘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人们的内心世界。封建式的迷信活动违背社会理性,逆反科学精神。近年来,这种活动在一些地方呈泛滥之势。那么,参与这种活动的大多数人究竟呈怎样的社会心态呢? 产生这种社会心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实证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和体验基础上,通过把生育主体农民纳入研究视野,从政府与农民互动的视角,详细分析了在一个具体的时空场域中农民的生男偏好行为。认为压力与从众是村民把生男意愿转变为生男行动的催化剂,强化了其生男动机和行为,生男的价值合理性行动使得农村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09,(4):160-160
近年来,农民工出现较大规模返乡现象,部分返乡农民工因没有农地失去了在农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返乡农民失去土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进城时对责任田处置不合理导致失去土地;二是部分人因超生受到计划生育处罚,未能分到承包地;三是土地流转被征用。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关系不能接续,跨地区就业者的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致使农民工返乡时大都选择退保。因此,农民工返乡带来的不仅是就业压力,还具有潜在的社会压力,没有土地让他们无法务农,  相似文献   

20.
人的声誉对人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作为开拓创新的管理者-企业家而言,声誉的影响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中,恰恰就是那些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家在临近退休时私欲膨胀、贪污腐化,成为晚节不保的经济罪犯.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59岁现象".本文试图用声誉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以期能够从根源上来认识与防范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