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好方法农村财务﹃双代管﹄文/刘希玉为进一步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稳定农村大局,促进经济发展,自去年8月份以来,山东省青州市全面推行了以“村财乡管、村帐乡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双代管”,取得明显的成效。到目前,实行“双...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农村财务存在财务不公开、不规范的现象严重; 农村会计、出纳人员素质偏低且队伍不稳定;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路径:实行“村财乡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有效管理;积极探索,大胆推行村级会计委派(选聘)和代理制;建立健全农村财务民主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如何解决农村财务的监督与管理,一直是党和政府及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近两年来,笔者带着这个课题.对大港街道办大胆创新农村财务监督与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两集中”的新模式作了多次调研。实践证明,大港街道办实行村帐街代管、组帐村代管、街道办机关部门实行集中报帐和预算包干、会计业务集中电算化模式成效显著,农村财务监督与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使得党和政府称心.老百姓放心,村干部定心。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赏,值得借鉴和推广。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财务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少地区实施了“村账乡(镇)管”、“村账乡(镇)审”的财务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不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三票制"是采用村民投票、素能测评、全村党员民主表决的操作规程来组建村党支部的一种选举模式."三票制"将村党支部的群众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选举的视野,是对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一种机制创新,是在农村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三票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操作系统,在运用中要把握好它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6.
“管钱不管账是瞎管.管账不管钱是空管.只有把钱和账都管起来才是真正的代管。”在浦口区汤泉镇2004年上半年的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当时的汤泉镇审计科负责人针对汤泉镇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作了如此一番感言。2004年的11月.在汤泉镇镇领导集体调研和探讨后,《汤泉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监督办法》正式出台.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村级财务管理“双代管”。这也是整个浦口区11个镇、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村级治理是以"乡政村治"法律模式为基础的,实施村民自治。"乡政村治"立法既符合中国历史形成的村治传统,也切合我国的治理需求。然而,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及其社会的快速转型,农村治理出现了乡政介入疲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乡村整体衰败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治理难题,国家不断通过人力资源输入、项目资源进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干预等机制,努力推进农村各方面的振兴。这些探索性措施,很多已经发挥出制度引导的正功能,其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法律化;而有些可能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则需要立法加以完善和协调。而完善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加强村治的党内法规建设,另一个就是完善村级治理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选择方案,基本不适合西部地区农村的现实。西部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应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切入点,变精简机构为改革运行机制,将发展经济的职能从基层组织中剥离出来并上移到县和下移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村民自治达到行政化和自治化的统一,从而形成"县统筹、乡执行、村自治"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下柴市乡农村学校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教师员工人数相对过剩,特别是许多农村村办小学因生源不足被迫停办。昔日书声朗朗的殿堂变成了野草丛生的废墟。1998年下学期下柴市乡有农村中小学校15所,在校学生3651人。而到2004年下学期,下柴市乡农村中小学校和在校学生分别降至6所、2136人。而停办的9所村级学校,全部是村集体举债兴建的。全乡17个村有15个村因筹资建校而负债,负债金额达175万元。  相似文献   

10.
乡政村治模式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村治理和基层乡镇政权的行政管理虽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从柏林的自由论观点来看,当前我国乡政村治模式存在积极自由滥用的弊病,要积极构建和完善农村的政治参与框架及公共经济框架,优化乡政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资本”。文章首先构建一套农村基础设施(串户路)建设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效率及效益等一级指标及相应的八个二级指标。并对修文县久长镇串户路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使用透明度低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最后根据久长镇串户路建设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额信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但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不规范,经营的不规范,严重影响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特别是对照尤努斯模式,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无论从政府监管的效率,还是从小额信贷机构支农效率,农户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都与尤努斯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小额信贷效率略显低下.因此,应该采用符合农村小额信贷监管模式,营造标准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获得的支持并不充分,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农民和农村经济体融资困难。可以说,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全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缺乏一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致使农民贷款难以及农村金融机构营利能力低下是制约农村金融体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速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以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力资本是一种提供未来经济价值的资本。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农业高校处于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之长久服务三农的经验及得天独厚的信息、人才、科技优势决定了其在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中应积极作为: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探索各形式的科技推广服务,并致力于学习型农村的构建,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学习能力与科技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而建立公共财政,扩大农村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作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经营管理者和主要提供者的公共财政,在目前我国县乡财政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现今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的研究,改革农村财政支出体制,推出行之有效的农村财政政策,建立规范的农村财政监督机制,使资金能及时到位、足额发放、最有效地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切,充分体现在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之中。以史为鉴,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提高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7.
赊欠交易在农村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借鉴"嵌入性"理论,从社会学视角以"总体社会事实"的方法对安徽ZX镇绿园商店赊欠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农村赊欠紧密嵌入于农村市场、关系网络和赊欠文化之中。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市场转型诱使赊欠由"支配型"向"共谋型"转变;人际信任、信任差序格局和信誉再生产是赊欠运行的现实逻辑;"去耻辱感"、赊欠"善举"和象征资本的赊欠文化是赊欠成风的人文背景。赊欠在农村具有牢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需要淡化其"问题"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资产支撑证券 (ABS)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 ,它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重大变化是融资方式的创新 ,会计界也面临很多全新的规范问题。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表外融资问题和合并报表问题 ,充分认识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 ,对我国发展ABS国际融资的会计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资本与农村转移人员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几十年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的分配上是不公平的,早期文化资本的贫乏及城市生存处境又使得农村转移人员难以累积新的、更多的文化资本,由此导致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边缘性地位。教育是提高文化资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村转移人员的文化资本,进而提升其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