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哲  黄晓燕 《浙江学刊》2023,(1):216-224
无论在早期抑或晚期、理论主张抑或创作实践中,庞德皆视诗乐亲缘性为诗歌发展与革新的内生动力,使音乐思维渗透至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肌理之中。庞德一方面强调寓乐于诗,主张使用绝对节奏,以“自由与节制并存”为支点统摄音韵与诗体,为语言充注听觉势能;另一方面注重谱诗入乐,借助时空漩涡中记忆的流动机制与想象的意指功能,将诗歌转化为音乐模态,以语言去追寻并抵达音乐的至臻境界。庞德的诗乐同构观既承袭了儒家诗乐功用观与普罗旺斯游吟诗音乐性传统,又吸纳了20世纪前沿音乐实验的声音加工与表现形式,以维护语言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变革和重塑现代诗歌为起点和归宿,从中可窥见庞德对乐诗社会功用的重视、对诗歌时代性与现实感的追求及对建立文化复合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西尔维亚·普拉斯与美国自白派诗歌○脱剑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美诗坛主要为男性诗人把持,叶芝、庞德、艾略特等大师象巨人一般影响了半个世纪。他们尽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关注的中心主题,那就是一个在严格的、永恒的传统限定下的人类的历史。他们三位各自的最...  相似文献   

3.
袁晓军  董粤章 《求是学刊》2006,33(4):115-119
埃兹拉·庞德于1913年创作的《地铁站里》因其凝练精准的语言、教科书式的意象选择和实现而被誉为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该诗作中的意象实现过程。分析发现,研究表明,人类认知在诗歌意象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考察意象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主客相互作用还是天人合一,其实都是基于人的身体(肉身)所实现的人及人的世界通过认知所实现的语言性固着。意象即人,人即语言(文本)。三者统一于符号化的实现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徐艳萍  杨跃 《唐都学刊》2006,22(5):16-19
汉武帝刘彻是集政治家和军事家于一身的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毛泽东曾作诗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来喟叹汉武帝文采的不足。汉武帝是将汉王朝推向极盛的一代英主,他还是一位出手不凡的文学家。“略输文采”对他来说实在有失公允。有事实为证,汉武帝爱好音乐,爱好诗赋,赋写得颇有水平。其代表作被视为佳品,流传至今。他还招揽四方文士建立乐府,大规模收集民歌,为中国文学史作出了贡献,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诗人庞德崇尚他的诗赋,把他看作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庞德将其悼念李夫人的赋改写为诗《刘彻》。庞德的《刘彻》成为美国诗歌史上的名篇。  相似文献   

5.
纪宇 《青岛画报》2006,(4):28-31
每当走近"三生缘",都会引起我对缘字的无尽遐想. 中国汉语的方块字是极其神妙的,它们象形、表意、状情、喻声,变化无穷又神奇莫测,以致使一些习惯于用字母拼写语言著书的外国作家和诗人羡慕不已.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在他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主要作品<诗章>中,就情不自禁地嵌入了上百个汉字,庞德认为,这些汉字的字形和字意都很美,使他迷醉其中,汉语像是自然界的树木花草,每一丛、每一棵、每一树、每一朵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它自己的神姿仙态和色香味觉.被庞德看中,挑选出来写入长诗的汉字中有"日"、"月"、"旦"等,可做为雾里看花的外国人,有一个最奇妙的字他不懂,所以就遗漏了,这个字就是"缘".  相似文献   

6.
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空心化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庞德良在日本经济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空心化是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问题。近年来,以日元升值为背景,日本企业加快了海外直接投资步伐,特别是以亚洲为中心大规模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更令人瞩目。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产业...  相似文献   

7.
沈鸿 《学术交流》2007,(1):143-147
古代各民族早期的诗歌往往和历史传说错杂在一起,是以诗歌的形态展示历史。《诗经》中《周颂》和《大雅》在周诗中产生的年代最早,其作品保留了有关大禹的传说。但是,禹之前尧和舜的传说却没有任何记载,至于比尧、舜更早的历史人物,更见不到任何与他们相关的传说。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周族与尧舜后裔接触机会少,二是源于政治上的冲突。相反,由于政治上的合作与婚姻上的嫁娶,使周族先民与夏族先民建立起密切联系,因而《周颂》和《大雅》中保留了大禹的传说,显示出周人对夏族历史传说的熟悉以及周文化对于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代迅 《学习与探索》2004,(6):153-157
中西诗歌的概念有很大差异,中国诗歌相当于西方的抒情诗。中国是以儒家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西方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宗教型文化,这对中西诗歌不同美学风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诗歌传统主题始终围绕忠君爱国,西方诗歌中没有与中国类似的忠君思想;忧国忧民题材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内容,西方诗则对民生疾苦普遍有所忽视;中国诗歌常常描绘时间已经流逝而尚未建功立业的恐惧,西方诗歌却常常把时间的流逝和爱情、死亡联系在一起。诗歌在中国一直享有崇高地位,在西方则长期遭到拒斥。  相似文献   

9.
陆涛 《社科纵横》2012,(9):80-83
本文是对颇多争议的韩愈诗歌中的奇险与平易的风格的考察,主要通过对韩愈诗歌在接受前人影响和其诗歌自身特征的考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韩愈诗歌中奇险与平易两种风格的诗歌是并存的,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平易风格的诗歌。因此,把韩诗的风格归为奇险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一在本文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申明:诗歌不是一种存在。即使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没有既定的诗歌形态存在,诗歌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当诗歌没有被创造之前,它只是一些艺术的元素,艺术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诗意”,如果放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来看待,应当是一个完成性的概念,它是与确定了的诗歌内容不可分割的。那么诗意的创造是诗人主观构拟的结果,它与客观现实世界有着天然的相悖性。作为一种文学文体,诗歌的主观构拟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个性,它有着比小说更激进的创造可能,小说在虚构中更重视反映生活的逻辑,而诗…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8,(9):101-104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英文诗歌和诗歌隐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隐喻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作为隐喻的重要载体,为我们分析隐喻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人们普遍认为,诗歌隐喻比日常隐喻更具有审美性、新奇性、趣味性和神秘性。诗歌隐喻的解释是一种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激活、联想、抑制、推理等方式来理解诗歌隐喻。读者在语言语境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混合、映射、框架和其他认知操作的过程,最终成功地获得隐喻意义,理解英文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一代伟大的诗人,最主要就是因为他在诗歌语言上的造诣和成就。本文试图从杜诗中的词语选择分析肌质关系对于诗歌意象的表情、诗歌风格、隐喻等多方面的作用,以检验西方文论中的诗歌对应原则和肌质理论,挖掘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的独特诗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魏艳 《社科纵横》2005,20(3):136-137
中国新诗从现代发展至当代,在张扬“个性”的大旗下始终聚集着众多的支持者。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家园,只有经过升华的情感才能成为诗歌的情思。面对诗歌日渐偏向于“私人化”的倾向,在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性、含蓄性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诗歌内涵(情思)与读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共鸣”。这就不免要我们仍旧关注诗歌情思的哲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霍建波 《唐都学刊》2004,20(3):39-42
作为韩孟诗派的开山奠基者,孟郊是中唐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其诗歌颇多创新之处,他上承杜甫,并启迪和影响了韩愈及整个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诗歌主张上首倡"苦吟",强化了诗歌的抒情功能;在审美上,追求不美之美,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内容和审美视野;在艺术形式上打破常规,创作非诗之诗,在很大程度上给诗歌以自由。  相似文献   

15.
马瑞红 《社科纵横》2005,20(3):140-141
本文认为,诗歌在网络上的发展是令人鼓舞的。由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自由精神所带来的影响正在改变当代汉语诗歌受众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为诗歌回归大众生活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同时,网络的数字化、隐身性、市场化等特征也使诗歌在网络上的发展面临深深的危机。当代汉语诗歌在网络上的命运如何,需要遵循诗歌的艺术规律、网络的技术特点,需要网络内外诗人、读者、评论者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40年代新诗的意象化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40年代新诗的意象化运动龙泉明我国对于意象艺术的重新重视,是借助于英美意象派的介绍。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形成,既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但它又不同于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它是一种自足的诗歌艺术。在中国古代,最早将...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6):102-106
先秦两汉的诗歌"正变"批评主要以伦理批评为主,而魏晋南北朝的"正变"批评发生了向审美中心论的转向。这种转向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在诗歌形态方面,改变以往以四言诗为正的观念,开始肯定五言诗的创作;二在诗歌本质方面,从言志转向缘情;三在诗歌语言上,由推崇实用转为主张绮靡,加强了对诗歌形式美的研究和实践;四是在诗歌发展观念上,由崇正转向崇变。导致转化的主要原因是儒家经学思想的束缚减弱;玄学、儒家思想兴盛,导致了审美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马琰 《社科纵横》2006,21(9):116-117
诗歌是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本身具有极强的主观抒情色彩。中国现当代诗歌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和革新,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现当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入手,阐述了作者对现当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冀东升 《社科纵横》2006,21(5):142-143
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句子,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诗歌教学,不能仅仅从概念出发,对诗歌做一些理性的概括和抽象的界定。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将信息技术恰好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它与诗歌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抛弃过多的理性分析,启发学生想象,体会诗歌中的内蕴美。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诗歌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印度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中国人民永远缅怀的朋友。他作为一位诗人和文学家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他的大量文学作品,包括一些主要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及戏剧等在我国早有翻译,但是对泰戈尔哲学思想的研究却仍感不足。泰戈尔是不是一位哲学家呢?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泰戈尔最主要、最本质、最基本的方面是位有情者,他对于神、人和大自然充满了情爱,如克里希那·克里巴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