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就文学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一是文学理论的理论品格与实践性;二是文学理论的中西异同和求同与求异的思维;三是文学理论的“西马是马”还是“西马非马”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舍来主义”和“实践检验”,是我们可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高玉 《社会科学》2020,(2):171-181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是"学科互涉"关系。历史上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西方文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理论基础。从学科发展来看,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视野、范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均有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包括文学批评在应用西方文学理论时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本身不应该被否定。文学理论是理论家长期探索的结果,很多文学理论对于哲学、历史、文化、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等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论述,吸收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丰富资源以阐释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内在要求,无视文学理论的现有资源而在学科内部"另起炉灶"、"闭门造车"研究理论问题是重复劳动和学术浪费,且会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3.
在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理论的追溯中,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线索时隐时现.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既是文学理论反思自身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学理论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这一层面的研究要致力达到的目标就是充分解释文学理论.这种解释的充分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文学理论界日益关注的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并非都是文学理论本身所能够回应的.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是对文学理论的历史化和知识化,能够在一些问题的解答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万武 《学术界》2006,(1):277-282
《文学理论学导论》"论"与"史"结合地拿文学理论说事,使得这部著作具有着扎实的理论丰富性。它意在为文学理论这个学科定性、立"法",即通过体系性地论证文学理论应该是怎样一门科学这样一个大问题,来实现其为文学理论这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疏浚航道并清淤去垢的整体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具有学理的合法性与实践的可行性,已然参与到了文学理论的未来建构之中.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是现代知识体制下生产出来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的文学理论知识.这种文学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阐释现实的文学/文化问题,其本身又具有独立把握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够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一道参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形势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精神的缺乏.我国的文学理论有着系统地被重置为在许多西方文学理论中都可以看到的类似形态的危险.文学理论倘若没有自己的学说和独特观点,没有秉持本土需求和有特色的理论,那"对话"也是虚假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给出相对有效或科学的方法和认识,它的尊严和信誉就产生在这里.因此,态度问题也至关重要.文学理论像自然科学一样,自主研发能力和原创能力的大小,是最终决定其命运的.  相似文献   

7.
走向阐释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学科性反思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这里,文学理论并不是从来就被规定为阐释的.将文学理论规定为阐释的,就意味着它具有学科性或专业性、客观性或科学性、可操作性或技术性,这就要求一种求真的心态或科学主义的态度,同时也体现着为文学理论的言说寻找合法性的苦心.不过,事实上,在文学理论的功能问题上,仍充满了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8.
唐文吉 《云梦学刊》2006,27(4):105-108
中国文化的自觉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深重的依恋,而文学理论作为现代学科也是一个不容抹杀的生命,“传统文学理论”的提法,可以使文学理论学科摆脱现代性的种种困惑,使传统文化的治学精神给文学理论带来新的能量。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能使文学理论借文化自觉之机实现其本土化,能以“通”为途径解决学科中出现的交叉学科泛滥、对象泛化等问题。要使传统文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深入文本,以新的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文学理论进行还原,这样,更多的文学理论问题将随之而开启。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的理论学科,它需要对"文学"的有关问题加以关注,而文学理论自身也就在这种关注中产生了话语的惯性,文学作为文学理论的起点,这一起点一旦启动,在研究的途程中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篇论文从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文学理论和文学之间的疏离与切入的矛盾关系,以及文学理论如何考察文学与文学在社会中呈现的状貌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11,32(10):76-80
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在于传统的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呈现出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的批评化无助于解决文学理论的这种危机,文化诗学的提出就成为一种必然。它作为一种文本阐释实践,是对于传统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的根本变革。它的提出,使文学理论研究回归文学本身,并且将能够给现代学术研究带来研究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坚持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学理论科学的客观性,不在于它必然提供一种客观的绝对真理,而在于它本身具有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研究者必须去探索这个对象中存在的内在客观规律,这就是文学理论具有客观科学性的基础.文学之为文学,总是有自身内在的客观性特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是文学理论可以成为一门科学的理由.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不能把任何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固定化、神圣化,当作绝对真理.文学理论成为科学,关键在于其话语陈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一定的文学理论批评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文学创作实践,由于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所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如果从它的萌芽时期算起,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如果按中国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有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近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和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13.
正视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时代精神、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也不断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文艺学正是在对现时代文学艺术变化和文学理论自身的双重反思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近些年来,文学创作日益呈现出边缘化和多样化的局面,而文学理论则在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下不断“越界”、“扩容”。如何认识文学创作在人类精神文化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确认文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及其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有鉴于此,2005年10月在中南大学举行的“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三位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结合自己从事文艺学研究和参与文学理论重大问题讨论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以及科学性,是一个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把科学理解为一种知识的生产,则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文学理论的知识,固然有理解和体验的成分,但是这知识的呈现却遵循人类思维与表达的一般逻辑,是科学的,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科学性要求文学理论:具有相对明确的知识探求领域;具有叙述的逻辑性和规范性;以理论的方式达到对感性经验和常识的超越。科学性,不仅是文学理论对自身言说限度警觉的根据,也是提升其解释功能的保证。而问题意识的澄明,实证与思辨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以及揭示本质、规避规律等,是开拓文学理论科学性新境界有赖彰显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以批判学科知识生产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出场,主张文学的本质是建构出来的,不存在非历史的、永恒的本质,并提出重建文学理论知识的历史性和地方性语境.通过对当前论争中建构主义的立场问题、本质主义和权力干预的关系问题以及建构主义的知识生产问题的考察,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在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上的意义在于,为反本质主义的语境化提供了便利,从知识社会学视角为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学理论虽已从过去的感悟型、鉴赏型的评点,逐步走向今天学科的科学化和学术的规范化,但文学理论向科学形态的演化,不会自动实现,它的现代发展须有对理论及其研究本身的解剖与反思。文学理论要体现原创性、系统性、个性化、当代性等科学特性,从而构建文学理论的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的知识构成可以分为文学事实层面和时文学事实的阐释层面.文学理论具有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充分认识这两方面的性质及其表现,有助于我们从知识论的角度理解"文学理论边界"问题.文学理论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是当代社会文化条件下文学理论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李国华 《云梦学刊》2003,24(2):59-62
高校中文系文学理论课程体系改革,要具体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老、大、难”问题,就必须打破文学理论“一统天下”的旧课程体系,建立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学“二分天下”的新课程体系,即把“文学批评学”作为与“文学理论”并列的独立学科进行建设和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的题目是"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这是一个我们的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真的存在一种“文学理论的”话语方式吗?这个看上去缺乏常识的问题对于文学理论专业人士而言却颇具挑战性——如果没有“文学理论的”话语方式,我们如何将文学理论的特定内涵传达出来?如果存在这种方式,那么,又由谁来为这种方式制定规则?不同文学理论主体又在何种意义上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